昨天下午一位媒體朋友來~
原本是要採訪501班與學校,
不過之前校內已經決定希望聚焦課堂研究上,不要過度放大效應~
但又怕過度拒之於門外總是不好
而且好的報導也是有正面意義
所以由小弟請假到校外
與媒體朋友分享聊聊~喝咖啡去~
其實除了談翻轉教室
更聚焦在「補救教學」
9萬人英、數不及格
對於12年國教會考所呈現的現象
以及對未來高中職
其成因、影響、補救成效~
對於媒體來說有相當的發揮空間
很難得居然問到小學老師
但......沒錯,就是應該問小學老師!!!
因為基礎有問題
這是小學教育責無旁貸的
但......問題更不只在小學學校!!!
所以千萬不能大學怪高中、高中怪國中、國中怪國小
最後連國小都怪幼稚園去~
這是惡性的循環~沒有意義~
先從數字上來看~
事實上9萬人、1/3的比率看起來非常驚人~
似乎政府、老師、學者有著沉重的壓力與責任~
但我常常在笑~要看數據~就要看大數據~
從古老的數據來看~
我80年考高中~當年錄取率大約30%不到~
當年兔尾龍頭~64~65年次~當年的學生人數高達40幾萬人~
如果說用最粗略的方法來看~
上高中的屬於精熟1/3的話~
那恐怕不及格的不只9萬人了~
而當年所謂的B段班難道不就是後面的1/3?
所以,我第一個跟媒體朋友講~
1/3的問題早就存在,不是現在惡化或者浮現~
是甚麼角度來看!!!
回頭看小學的教室,這樣的差異化早就是常態~
只是我們常用一個班角度來看~大約5~6人~
沒有用全國來看~因此數據感受很不一樣~
再者~以往分流制度的單純
讓精熟的去高中、普通地去五專、對念書沒興趣喜歡操作的去高職~
因此大家用聯考分數各安天命.....
而有想改變、要進修的~就二專、二技或插大~也是有管道~
難道不多元嗎?
但......學老美的多元入學~
現今的多元入學卻好像帶來更多問題?!...
分流雖然創造了明星學校與後段學校的標籤化~
但...也讓高中、五專、高職的教室的學生程度差異集中~
說真的......當老師面對差異度極小的學生
教材的準備、教學的方式真的比較好處理
「因材施教」事實上比較容易發揮~
建中的上托福課、高職的上基礎英文~
但不知為何分流被當成是對孩子人生的扼殺~
用分數、學校標籤化孩子的成就~
不只是教育的問題~是歷史、社會的文化型態意識問題~
改了老師、教育人員
沒有改家長、社會的文化意識~
教改怎麼可能成功???
廣設大學、技職教育被消滅~
但當國教向上延伸
面臨到教室有越來越大的差異,極有可能出現天才與弱勢時~
對於高中教學的生態與環境一定會有衝擊~
更別說對明星學校的影響~
或者......
背後還有建商、投資客的學區利益問題~
但這種差異化~其實對國小來說~稀鬆平常~
所以,程度好的1/3孩子本身就會成長,那是父母生的好~
程度中等的1/3孩子,多半是老師最專注的~
程度弱的1/3孩子,老師多半會盡力的拉~
問題來了~10E、15E的補救投資、加上老師其實都會盡力拉~
那為什麼一直無法改變?
問題在於方法與方向正不正確~
而方法與方向正不正確,
就在於有沒有認清這些孩子的問題!!!
基層老師最苦惱拉不動孩子的,就是這三種家庭~
有一種家庭根本不在乎孩子的學習成就~不用太辛苦~
有一種家庭財大氣粗,念書無所謂~反正家裡OK~
有一種家庭問題複雜,影響孩子~情緒糾葛~
這三種是最難溝通與產生效果的~
所以家庭弱勢的孩子,只要肯拚,老師家長一定想方設法處理!!!
偏偏這些家庭出身的孩子~是最懶的~而且不見得是貧困或弱勢~
往往是基本教養態度的問題
導致孩子長期沒企圖、沒自信
孩子找不到在學習上被肯定的家庭支持
而這些,缺乏的是「動機」!!!而不是資源!!!
回到老師的問題
絕大多數老師不會隨便放棄孩子~
但很多卻教到全身無力~像苦力~
上課催、下課留~順便開車送回請吃便當~
但還是沒有成效
原因在於方法到底對不對...
所以是做補救?還是課堂改變?
所以花10E、15E在補救教學的環境建置、師資培訓、教材調整~
這些並不會直接引起孩子學習的動機~
因為「動機」是心理層面的問題~
所以我才會說「一個不用錢的讚美可能比10E還有用」
至少在吸引的層面來說~
補救如果又是把一堆課本再來一次~
嗯~~~~恐怕到電腦教室算算均一上面的數學還比較有樂趣~
因為可以碰電腦來操作數學題目
會比看到老師的老臉還有趣多~
而老師口水撒了40分鐘~學生睡成一團~
沒有成效、還猛怪孩子不認真~又衝突!!孩子更不願配合~
「是你教得不好?還是我睡得太多???」
孩子缺乏的是動機?還是資源?
老師缺乏的是方法?還是改變?
沒想好的
恐怕丟100E,效果也是SOSO~
當然
數位放大學習不是萬靈丹~
翻轉也不是唯一
應該有很多老師有很好引起動機的方法~
所以
最重要的還是
如何讓老師的教學熱情重現!!!
人事薪資制度面的問題沒辦法多說甚麼~那是大有為政府的問題與魄力~
但至少......在現場上~
少一點無謂的工作~專注於教學精進
多一點好的方法分享~創新與分享~
自然就會多一點成就感~
找回老師的價值與意義
不然
別說孩子缺乏動機導致不及格~
如果連老師也缺乏熱情與動機
教學又如何能維持水準嗎?
而反思回來~
老師的熱情
無非也是從孩子的成長中
帶來的成就感啊!
因此
教與學本就是相互感動的歷程
不是用錢可以堆積起來的啊!!!
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胡思亂想班級經營網路化與翻轉~
這一個禮拜有點忙~忙得沒時間思考一些事情~
除了導護工作、維修、期末測驗與成績等等
當然還有就是準備參加論壇的事情
不過每次走在街頭上
總會有幾個家長看到我笑咪咪地問
「老師~聽說你下學期要接五年級窩?!我小孩不知道可不可以被你抽到???」
「當白老鼠沒關係,我們不會想成績的問題,開心就好」
這下我就徹夜難眠了~
畢竟,有所期待...就擔心能不能做到好~
晚上開始腦海浮出我的問題
1.如何建立有趣卻有效的班級經營~
2.如何用數位方式協助重複、繁瑣的事務~例如加減分、成績、作業...
3.如何讓數位輔助學習能產生~並達到效果
4.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並能維持~
5.如何達到翻轉學習~
......................一堆思緒~
這讓我開始有點像去年和顏老師
因為學生數學狀況不佳
開始思考教學問題與解決的策略~
所以自己告訴自己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為了解決問題而尋找答案~
這也不正是自主學習~或者也是「學思達」的表現~呵呵~
個人特質~
我相信與學生的互動應該沒問題~
但就怕自己太過心急~耐性不夠~
教學經驗不足~
基本上「要足」~就是要從0開始~
反正有超強的「小龍女」在~翻轉經典的第一顧問!!!
萬一被告翻天~教學不力~
那就宣告乖乖回去當行政了...
腦海裡浮出了我手頭的工具
不過依照這一年來的經驗~
數位融入不能太難~太繁複~
否則孩子跟不上~
家長不會用~
其他老師更不可能一起來~
嗯~單純才能美好!!!
學習平台有均一與1know,不過事先需要訓練學生與家長~要花點時間
但免安裝、跨平台就差很大了!!!好用~
也希望自己保持這兩個走向~
運用教材與自編教材~都能發揮~
Google的雲端服務,很適合在行事紀錄、資料上的處理與管理
當然更期待9月的 For Classroom
能夠針對學生作業,比現在的表單功能有更好的回饋機制~
至於班級經營~比較擔心太多的規則或訊息會讓孩子不好處理~
所以還是喜歡簡單的ClassDojo~
更何況中文還是比較穩當~
但更希望的是與學生家長能有更快的互動
所以滿希望把Line或者FB或者G+給納進聯絡方式~
當然同學年的伙伴也能一起參與更好~
加速學年聯絡方式
教學省思或紀錄~當然還是喜歡簡單的Blogger~
至少從G-Driver轉照片或影音檔都很方便轉貼到Blogger~
而協作平台雖然好用~不過100MB的限制~常常忘記...呵呵~
不過協作平台倒是可以變成學年經營的好工具~分享講義、考卷等等~
(跟學思達網站會很像吧!......)
至於影像紀錄~Youtube與G+相簿功能當然最好用~
更何況G+相簿有自動上傳與故事功能~
不過哪天玩個Ustream來線上直播觀課也應該滿好玩~
但...
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在載具~
六年級要推MOOC試辦~而未來五年級也要使用~
各班34人狀況之下~真的工具嚴重不足~
對於偏鄉小校~真的滿羨慕的~
嗯~~~~
能不能因為自己的「小小名聲」~讓家長願意配合BYOD~???
知道阿源老師的班級要數位化......
(這時,突然覺得好像還是要有點聲望~讓英雄造時勢~)
就開學前的聯繫~探探家長的態度吧~
但~
數位學習的前提,仍然是要創造好的數位環境啊!!!
這樣的班級經營網路化
對於翻轉教室有少幫助?
會不會太難?還是太簡單?
網路管理班級有甚麼樣的問題?
潛在影響與家長反應?
尤其是......
如果作業都在學校寫完...
原本寫作業的時間變成回家上網預習...
家長真的能接受嗎???
一個晚上想不完~
但總是個開始~
希望不讓期待的家長與孩子失望......
除了導護工作、維修、期末測驗與成績等等
當然還有就是準備參加論壇的事情
不過每次走在街頭上
總會有幾個家長看到我笑咪咪地問
「老師~聽說你下學期要接五年級窩?!我小孩不知道可不可以被你抽到???」
「當白老鼠沒關係,我們不會想成績的問題,開心就好」
這下我就徹夜難眠了~
畢竟,有所期待...就擔心能不能做到好~
晚上開始腦海浮出我的問題
1.如何建立有趣卻有效的班級經營~
2.如何用數位方式協助重複、繁瑣的事務~例如加減分、成績、作業...
3.如何讓數位輔助學習能產生~並達到效果
4.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並能維持~
5.如何達到翻轉學習~
......................一堆思緒~
這讓我開始有點像去年和顏老師
因為學生數學狀況不佳
開始思考教學問題與解決的策略~
所以自己告訴自己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為了解決問題而尋找答案~
這也不正是自主學習~或者也是「學思達」的表現~呵呵~
個人特質~
我相信與學生的互動應該沒問題~
但就怕自己太過心急~耐性不夠~
教學經驗不足~
基本上「要足」~就是要從0開始~
反正有超強的「小龍女」在~翻轉經典的第一顧問!!!
萬一被告翻天~教學不力~
那就宣告乖乖回去當行政了...
腦海裡浮出了我手頭的工具
不過依照這一年來的經驗~
數位融入不能太難~太繁複~
否則孩子跟不上~
家長不會用~
其他老師更不可能一起來~
嗯~單純才能美好!!!
學習平台有均一與1know,不過事先需要訓練學生與家長~要花點時間
但免安裝、跨平台就差很大了!!!好用~
也希望自己保持這兩個走向~
運用教材與自編教材~都能發揮~
Google的雲端服務,很適合在行事紀錄、資料上的處理與管理
當然更期待9月的 For Classroom
能夠針對學生作業,比現在的表單功能有更好的回饋機制~
至於班級經營~比較擔心太多的規則或訊息會讓孩子不好處理~
所以還是喜歡簡單的ClassDojo~
更何況中文還是比較穩當~
但更希望的是與學生家長能有更快的互動
所以滿希望把Line或者FB或者G+給納進聯絡方式~
當然同學年的伙伴也能一起參與更好~
加速學年聯絡方式
教學省思或紀錄~當然還是喜歡簡單的Blogger~
至少從G-Driver轉照片或影音檔都很方便轉貼到Blogger~
而協作平台雖然好用~不過100MB的限制~常常忘記...呵呵~
不過協作平台倒是可以變成學年經營的好工具~分享講義、考卷等等~
(跟學思達網站會很像吧!......)
至於影像紀錄~Youtube與G+相簿功能當然最好用~
更何況G+相簿有自動上傳與故事功能~
不過哪天玩個Ustream來線上直播觀課也應該滿好玩~
但...
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在載具~
六年級要推MOOC試辦~而未來五年級也要使用~
各班34人狀況之下~真的工具嚴重不足~
對於偏鄉小校~真的滿羨慕的~
嗯~~~~
能不能因為自己的「小小名聲」~讓家長願意配合BYOD~???
知道阿源老師的班級要數位化......
(這時,突然覺得好像還是要有點聲望~讓英雄造時勢~)
就開學前的聯繫~探探家長的態度吧~
但~
數位學習的前提,仍然是要創造好的數位環境啊!!!
這樣的班級經營網路化
對於翻轉教室有少幫助?
會不會太難?還是太簡單?
網路管理班級有甚麼樣的問題?
潛在影響與家長反應?
尤其是......
如果作業都在學校寫完...
原本寫作業的時間變成回家上網預習...
家長真的能接受嗎???
一個晚上想不完~
但總是個開始~
希望不讓期待的家長與孩子失望......
2014年6月12日 星期四
一個家長阿嬤的留言~做個小記錄~
有時候
看到家長一起成長的回饋
其實也滿開心的~
學校的功能除了讓孩子成長學習之外
何嘗不也是家庭功能的延展→親子學習的促成
~~~~~~~~~~~~~~~~~~~~~~~~~~~~~~~
看到家長一起成長的回饋
其實也滿開心的~
學校的功能除了讓孩子成長學習之外
何嘗不也是家庭功能的延展→親子學習的促成
~~~~~~~~~~~~~~~~~~~~~~~~~~~~~~~
顏老師,您好:
我是珈瓔的婆婆。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參與此新式教學,
看到小朋友在課堂上踴躍的表現;
分組活動時也將團隊精神發揮到極至;
很多原本程度較差的孩子,
也因此持續進步。
跟著孩子們一起成長,
是我們莫大的快樂。
很榮幸能一起參與孩子們的學習過程。
謝謝老師,也謝謝全體同學!
~~~~~~~~~~~~~~~~~~~~~~~~~~~~~~~~
2014年6月10日 星期二
一個翻轉教室的代課老師
這週日老婆就又要上考場了~
從不認識到認識~從結婚到生兒育女~從學習共同體到翻轉教室~
最後
老婆總是為了一個筆試成績
每天挑燈夜戰......
說一句實在話~
從以前當主任看她(還沒牽手前)
就知道她是一位好老師
但9年來
卻被教師甄試的筆試成績隔絕在正式教師的行列外......
當大家還在熱烈地討論什麼才是「翻轉教室」的時候
在我眼前每天到12點多還沒有睡的這位老師
白天的數學與國語課
持續著我們對翻轉與MOOC融入的思考與規劃~
回到家的每一個夜晚
夫妻倆總喜歡討論翻轉與數位融入的思考與班級經營
但~
她總是在夜深人靜、孩子與老公上床後
打開桌前燈
為了一個呆版的考選制度努力著
為了100個正確答案背誦著~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幫忙洗個碗~收拾收拾~看看孩子作業~
為她的翻轉教學作點紀錄與整理~
從過去學習共同體到現在的翻轉教學
是她對教育的理想與熱情~
但現實生活是~為了能有一個機會繼續工作~至少是代課~
死背教育理論、心理學、行政學~
一堆所謂的「正確答案」~
我常開玩笑~如果我有這麼認真~早就考上校長了~
為了讓自己對翻轉教學能保持思考~
最近看了一點外文文獻
其中有句話~
「The limits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is only as limited as the teacher's imagination」
這句話我思考了很久~
如果我們要孩子能重新找回思考與創造的能力~
那老師不就也要釋放出對課堂改變的想像力~
那~又何來是誰對誰錯?
那~又何來正確模式?
那~又何來標準流程?
但~將屆的教師甄試~卻永遠使用「一種答案」~決定門檻~
先不論考上的老師真的有能力教書嗎?
恐怕~
先打擊的是「沒考上」卻每天致力於教學的代課老師~
因為沒有太多時間為自己念書
都在為了孩子的學習努力著~
有天如果教師甄試考卷上出現「翻轉教學」的選擇題~
我想~顏老師應該會錯~我也答不出來~
因為~我們是用勇氣與熱情去嘗試翻轉~盡力帶起每一個孩子~
因為~從夢想到理想、從名詞變動詞地去規劃屬於501的翻轉課堂~
那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圍繞在甚麼才是翻轉、甚麼不是翻轉~
追尋「標準答案」~
不如......
就做出自己喜歡與孩子喜歡的翻轉教室就好了~
如果說有真的甚麼答案~
調整型態的教學環境
創造班級的學習文化
進行有意義、具創新的教學
成為熱情與專業的教學者
這樣~嗯~其實就很夠了~
至少~我眼前的顏老師就是這樣~也真的做到了~
不管有沒有考上、成為一個正式老師...
在我心裡~
或者相信在很多學生或朋友心裡~
顏老師早已經是一位真正的老師!!!
看著顏老師燈下形單影隻的背影...
我沒有橘子~心頭只能說~我會養妳一輩子~
從不認識到認識~從結婚到生兒育女~從學習共同體到翻轉教室~
最後
老婆總是為了一個筆試成績
每天挑燈夜戰......
說一句實在話~
從以前當主任看她(還沒牽手前)
就知道她是一位好老師
但9年來
卻被教師甄試的筆試成績隔絕在正式教師的行列外......
當大家還在熱烈地討論什麼才是「翻轉教室」的時候
在我眼前每天到12點多還沒有睡的這位老師
白天的數學與國語課
持續著我們對翻轉與MOOC融入的思考與規劃~
回到家的每一個夜晚
夫妻倆總喜歡討論翻轉與數位融入的思考與班級經營
但~
她總是在夜深人靜、孩子與老公上床後
打開桌前燈
為了一個呆版的考選制度努力著
為了100個正確答案背誦著~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幫忙洗個碗~收拾收拾~看看孩子作業~
為她的翻轉教學作點紀錄與整理~
從過去學習共同體到現在的翻轉教學
是她對教育的理想與熱情~
但現實生活是~為了能有一個機會繼續工作~至少是代課~
死背教育理論、心理學、行政學~
一堆所謂的「正確答案」~
我常開玩笑~如果我有這麼認真~早就考上校長了~
為了讓自己對翻轉教學能保持思考~
最近看了一點外文文獻
其中有句話~
「The limits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is only as limited as the teacher's imagination」
這句話我思考了很久~
如果我們要孩子能重新找回思考與創造的能力~
那老師不就也要釋放出對課堂改變的想像力~
那~又何來是誰對誰錯?
那~又何來正確模式?
那~又何來標準流程?
但~將屆的教師甄試~卻永遠使用「一種答案」~決定門檻~
先不論考上的老師真的有能力教書嗎?
恐怕~
先打擊的是「沒考上」卻每天致力於教學的代課老師~
因為沒有太多時間為自己念書
都在為了孩子的學習努力著~
有天如果教師甄試考卷上出現「翻轉教學」的選擇題~
我想~顏老師應該會錯~我也答不出來~
因為~我們是用勇氣與熱情去嘗試翻轉~盡力帶起每一個孩子~
因為~從夢想到理想、從名詞變動詞地去規劃屬於501的翻轉課堂~
那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圍繞在甚麼才是翻轉、甚麼不是翻轉~
追尋「標準答案」~
不如......
就做出自己喜歡與孩子喜歡的翻轉教室就好了~
如果說有真的甚麼答案~
調整型態的教學環境
創造班級的學習文化
進行有意義、具創新的教學
成為熱情與專業的教學者
這樣~嗯~其實就很夠了~
至少~我眼前的顏老師就是這樣~也真的做到了~
不管有沒有考上、成為一個正式老師...
在我心裡~
或者相信在很多學生或朋友心裡~
顏老師早已經是一位真正的老師!!!
看著顏老師燈下形單影隻的背影...
我沒有橘子~心頭只能說~我會養妳一輩子~
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補救不如課堂精進~~~
錯誤的方向很可能造成更危險的潛在問題
我記得三月在央大召開MOOCs試辦計劃啟航會議~
當時就有兩個思考點
1.如果補救教學策略是正確的~去年10E~今年花到15E~
2.學生要補救不就是因為在課堂上沒學好啊!
說真的~
從量化的角度來看~
一個方向如果是正確的~理論上補救教學成功,應該帶起很多學生~
相對而言,錢,要越花越少~
但很明顯的,並沒有,甚至更多~(令人擔心預算又開始浮編)
因此帶起來的方式或真正的關鍵,並不是在補救教學的策略~
如果仔細看補救教學成功的案例與得獎的老師
會發現
是許多的老師利用輔導的方式~
感動孩子~把孩子帶回教室~
重建孩子的信心與動機~
而非單純依賴數據與補救教學模式
孩子缺的是動機?還是資源?
要認清楚~不然花再多錢~
恐怕還不如一個老師免費的讚美
再換句話說~從單一個案的角度來看~
501班數學的提升與差異的縮小~
是利用不花任何教育部經費的「均一教育平台」
加上「50元膠帶的資訊車」與過氣的小筆電
加上顏老師對班級經營要求
與學共+學思達+數位的翻轉模式
並沒有利用到任何補救教學網站的資源與數據分析~
所以可見課堂教學的精進
就能帶起每一個孩子~
事實上,良好的課堂教學,就應該是「補強」與「精熟」學習~
相對而言~
改變的~應該是一個老師的教學
而非改變一群學生的學習模式~
從應該在課堂上的學習竟然變成課堂後的補救.......
說一句很粗白的話~
老師沒教好~才需要補救~不是嗎?
因此補救教學不就是一種「擦屁股」的教育政策嗎???
小弟真的很擔心這樣的政策方向......
反正沒教好~就丟給補救教學~
未來的課堂教學文化,將會出現更多問題~
而家長對學校的信任將會降到更低~申訴、斥責將充滿校園~
而校長、主任更疲於奔命~
惡性循環下去......
但老師為什麼沒教好???
絕對不是只有老師的問題~
家長「外包式的家庭教育」、教育領導者「煙火式的教育政策」
都是長期嚴重影響教育「應有」的水準~
但畢竟這些都是教室外的「大人問題」~
我們無法立即解決~
但
身為一位老師,可以也是必須先在教室內~
也就是課堂上表現出「應有」的正確水準~
畢竟,專業的教學者,帶起每一個孩子~
原本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自然不需補救、自然征服家長、自然走的比領導者更快更遠~
從很多老師的努力可以見到
不論是利用數位進行翻轉教學
還是利用輝誠老師的「學思達」改變教學
或者使用「學習共同體」來進行同儕學習的改造
從此刻、從身為老師的我們~開始改變課堂教學
影響其他老師、更多老師
從事與發展精進課堂教學,
不僅能成為家長心目中的Professional Educator~
更把許多孩子的心思帶回教室內
因此
「課堂精進」策略是可見、可行與正確的
也唯有如此
才能真正的「翻轉」台灣教育
翻轉孩子的一生
我記得三月在央大召開MOOCs試辦計劃啟航會議~
當時就有兩個思考點
1.如果補救教學策略是正確的~去年10E~今年花到15E~
2.學生要補救不就是因為在課堂上沒學好啊!
說真的~
從量化的角度來看~
一個方向如果是正確的~理論上補救教學成功,應該帶起很多學生~
相對而言,錢,要越花越少~
但很明顯的,並沒有,甚至更多~(令人擔心預算又開始浮編)
因此帶起來的方式或真正的關鍵,並不是在補救教學的策略~
如果仔細看補救教學成功的案例與得獎的老師
會發現
是許多的老師利用輔導的方式~
感動孩子~把孩子帶回教室~
重建孩子的信心與動機~
而非單純依賴數據與補救教學模式
孩子缺的是動機?還是資源?
要認清楚~不然花再多錢~
恐怕還不如一個老師免費的讚美
再換句話說~從單一個案的角度來看~
501班數學的提升與差異的縮小~
是利用不花任何教育部經費的「均一教育平台」
加上「50元膠帶的資訊車」與過氣的小筆電
加上顏老師對班級經營要求
與學共+學思達+數位的翻轉模式
並沒有利用到任何補救教學網站的資源與數據分析~
所以可見課堂教學的精進
就能帶起每一個孩子~
事實上,良好的課堂教學,就應該是「補強」與「精熟」學習~
相對而言~
改變的~應該是一個老師的教學
而非改變一群學生的學習模式~
從應該在課堂上的學習竟然變成課堂後的補救.......
說一句很粗白的話~
老師沒教好~才需要補救~不是嗎?
因此補救教學不就是一種「擦屁股」的教育政策嗎???
小弟真的很擔心這樣的政策方向......
反正沒教好~就丟給補救教學~
未來的課堂教學文化,將會出現更多問題~
而家長對學校的信任將會降到更低~申訴、斥責將充滿校園~
而校長、主任更疲於奔命~
惡性循環下去......
但老師為什麼沒教好???
絕對不是只有老師的問題~
家長「外包式的家庭教育」、教育領導者「煙火式的教育政策」
都是長期嚴重影響教育「應有」的水準~
但畢竟這些都是教室外的「大人問題」~
我們無法立即解決~
但
身為一位老師,可以也是必須先在教室內~
也就是課堂上表現出「應有」的正確水準~
畢竟,專業的教學者,帶起每一個孩子~
原本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自然不需補救、自然征服家長、自然走的比領導者更快更遠~
從很多老師的努力可以見到
不論是利用數位進行翻轉教學
還是利用輝誠老師的「學思達」改變教學
或者使用「學習共同體」來進行同儕學習的改造
從此刻、從身為老師的我們~開始改變課堂教學
影響其他老師、更多老師
從事與發展精進課堂教學,
不僅能成為家長心目中的Professional Educator~
更把許多孩子的心思帶回教室內
因此
「課堂精進」策略是可見、可行與正確的
也唯有如此
才能真正的「翻轉」台灣教育
翻轉孩子的一生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