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Translate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教室改變是需要謀略~先拔尖後扶弱~

拔尖與扶弱
是一個教學者在進行教學調整時
必須面臨的關鍵決定
在進行翻轉教學或創新教學時
初期一定會受到家長或學生或多或少的質疑
因此
在推動時必須醞釀一種"可行有效的氛圍"
這樣的氛圍可以讓教學改變減少阻力
甚至改變文化成為助力~
我常喜歡說自己像電視購物台的推銷員
當一個老師有了好方法
但需要時間去嘗試與歷練時
其實就像"電視購物"很像~
還沒用到實物~怎麼樣讓東西具備價值???
那必須透過行銷手段來讓家長與孩子願意嘗試
當然~我們老師"推銷"的一定是真的好的教學工具或方法~~
只是"懷疑"本來就是天性
因此~我們一定需要"減肥前"與"減肥後"的成功
尤其是明星加持更好!!!
有夥伴會問~
為什麼阿源你能夠讓班級學生投入使用均一或其他平台?
回頭我會說~為什麼你覺得不好推?
多半的答案都是很類似
1.學生多半使用一段時間就失去新鮮感
2.弱勢學生都沒什麼興趣
3.家長支持度很低
4.成績並沒有明顯提升
關鍵在於有沒有使用"明星減肥前後的比較"
很多夥伴充滿教育理想
非常希望能把弱勢孩子帶上來
因此~利用數位方式進行補救教學都會以後段學生為目標~
但理想歸理想
這些孩子多半本身就缺乏學習興趣
家庭支持度弱
"數位放大動機"只是一個糖衣
最終還是希望孩子吞下後吸收的是"課程"
但"糖衣"吃多了~
弱勢孩子會胃口變大~他想吃的是"糖"~而不是"課程"
而回家後~家長不管不理~連設備都沒有~
這樣狀況之下
老師很容易遇上挫折~~~
「啊!孩子不用了~沒興趣了~糟糕~」
自然失敗的聲音與落差感更大~
回過頭來~本身優秀的孩子不太需要"糖衣"~
家庭支持度也高
他內心知道~"什麼對我有用,我就要去用"
家長也會全力支持"好的工具與方法"
所以優秀的孩子本身就會對"好工具"有興趣~也容易獲得~
但~
關鍵在於如何讓他知道這是"好工具"~
因此
老師將MOOCs的教學意義與均一平台
對於學習的成效做說明、分析~
並且規畫好課程與融入方式~
這些孩子就能輕易入手~並從中間發現新的學習樂趣
因此~~~程度將變得更好!!!
兩者比較起來~優秀的孩子是比較好發揮的對象~
而且
優秀的孩子還有一種作用~
對中等的孩子有吸引力~~~
甚至對弱勢的孩子也有影響力~~~
因此~搞定前1/3~
就有機會搞定後2/3~
而對於最明顯的量化績效~"成績"
想一想~如果有1/3的學生使用成績大幅提升
至少"班級的總平均會提高"
只是"班級的標準差會拉開"
但總比什麼都沒做到~還換來一身挫折~
比較起來這樣的策略更有效果~
沒錯!!!我的策略
就是「先拔尖~再扶弱」~~~
先讓優秀的孩子在均一上不斷的使用~
討論興趣~聚集人氣~~~
甚至公開地表揚或比較徽章~~~
滿足"榮譽感"~
這是對優秀孩子很好的鼓勵方式~~~
「你看~某某某數學這麼好~用了均一更超強!!!」
「你看~某某某最近居然2個太陽徽章~~老師都不如了!!!」
宛如電視購物般
請出明星代言!!!
而說服的對象~就是中等的學生與家長群~~~
扶弱還是要扶!!!
但別期待1~4年級成績不及格~就靠開學兩個月就能搞定一切~
而且~人數一多~老師只有一個
不可能全面扶的起來
因此~人數先抓少~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而且~也要"造明星"!!!
建議
程度最弱的"一個"來當作我們改變的努力目標~
因為程度最弱~一但改變成功~分數進步就很明顯!!!~
因為程度最弱~
原本一個人就把全班拉下總平均10分~拉下標準差5分
只要救好這一個~自然"總平均與標準差"也會拉上來~~~
而且將成為最好的"逆轉勝"楷模
因為中間的孩子就會開始有危機感
「啊!!!連他都考85分~我70幾分不就....」
這時~中間偏弱的孩子就會有警覺性~開始動作~
當優秀的"明星"出現
然後使用過後的"素人"也變成明星
你還不跟著老師一起來嗎???
這時~老師就能更胸有成竹地向全班展示~向家長說明
而老師自然更有信心~~~
這樣的策略
看來似乎不像教育人員應該有的"謀略"~
但回過頭來
如果一個教育人員死守著"我是老師"~"你要聽我"~
那真的比菜市場的小販還不懂"推銷"~
當我們看著電視購物~東西沒在手上~
但就願意按下電話買一個~~~
這不是一種超厲害的"教育方法"
教育你我~這是一個好東西~不買可惜!!!
而我們推銷的是"教育專業"~展現的也是"教育專業"~
如果我們用對了方法~
讓家長與孩子一起調整思維~
不也改變了傳統社會對老師"保守"的看法?!
那才是真正的"教育人"
而不是一個"教書匠"啊~~~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今天複習考的心得~8機合體~

今天小考後的心得
雖然沒有無敵教法~
但8機合體會很恐怖~~
半個學期心得~如果數學這樣上~
1.學生分組參考ABC分組法~當然要因地制宜做調整~長期觀察下來會有很好的合作,另一面來說~也能制衡一些衝動的孩子~
2.用均一進行課前預習~上課會變好教~線上競爭~可以拔尖也可扶弱
3.上課方式~用學思達+遊戲教學~不講課本就不會睡~還能促進大腦血液循環~含"數"量會增加!!!
4.上課內容~用課本、習作變化題目~老師自己不要太累~教科書仍然是好朋友~調整內容就好~
5.課後~用Google表單出作業~保持每天計算5~8題~數字不要太大~加強概念極可!!!利用IF函數搞定批改~輕鬆愉快!!!
6.用LINE與家長、學生保持心情溝通~難題線上解~即時的好朋友!!!
7.保持正向月暈效應的使用~學生會覺得自己越來越好!
8.用考試讓孩子證明自己有能力~信心來了!!!不怕評量~不討厭考試~
仍然會有很少部分會在原地~
畢竟造成"羅馬"的因素很多~真的不好拉!
但~先拔尖出來~就會開始有"模仿"的效應~如同拋磚引玉~
在去年的同時~501有一個學生有太陽徽章(接近國中程度)~~~
但508~有太陽的已經4個~其中有兩個孩子是兩個太陽徽章~~
其實今天小考後~
有點感動~雖然只是第一次複習考~
但...真的有差~~~
相對~老師的信心就會增強~~~
誰說考試是件壞事
不要想填鴨讓考試變成分數主義的角度
如果改變教學讓考試證明量化的成效
何償不是件好事~~~
明天再看看~希望會持續感動~
有天再出門~可以給更多人感動~

一些思考~~~

數位學習與傳統學習上
會不會使得大腦或者其他的身體機制產生改變?
或者
在轉變的過程中~造成學習上的困擾?
其實這個命題是我一直在觀察的與反省的
MOOCs固然跨越了時空的限制
但是畢竟是螢幕的電子閱讀~
字型與字號大小、加減乘除符號的格式
對於眼球閱讀的軌跡方式有很大的影響
尤其洪蘭教授也曾研究過
書面紙張閱讀一般來說是產生"E"型態的跑動
網頁閱讀往往使得眼球軌跡產生"F"型態的跑動
也就是當閱讀網頁資料時
很有可能一開頭起始讀完
但到下面時越來越短~
相對而言~超過一半之後的資料可能只有閱讀到一半就結束
對於訊息的吸收可能有所影響
另外~~~
當我們在影片與教室教學時所謂的口語~
可能與鍵盤輸入時的格式有所不同~
或許也會造成兒童學習的困難~
例如:分數~口念三分之一~但往往打字時需要1/3~
此刻就有可能對於學生在口語與輸出時
使得被除數、除數、分子與分母之間的關係造成混淆
而這樣的問題的確已經發生在我的教室之中
非常值得思考
再者
利用數位學習無法呈現計算過程的困擾
一直是設備與經費上很難達到的
搭配軌跡筆、紙張或設備~是有效但昂貴的~
但了解計算過程
卻是可以看到孩子將某數學概念從概念轉化為技巧
非常重要的歷程
因此~如何在平台上能夠透過平板、軌跡的保留
讓老師能夠了解整個歷程
這也是目前中小學MOOCs未來發展時
相當值得產學發展研究的新方向
(我指的是平台技術而非設備喔!)
因此~中小學的MOOCs融入的教學
仍然必須數位與紙本的搭配
利用兩者的不足與足
提供孩子最有利(不能說最好)的教學型態
相對而言
傳統教學與數位教學(MOOCs)兩者是否有替代性?
我仍然堅持
沒有一種教學法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但多種的教學法交互使用
確是可以協助學生學得更好~
但到底MOOCs運用與傳統教學上的交互運用
怎樣搭配是最好?
基本上台灣教室內的平板設備與無線環境
並還沒有全面的可以進行即時搭配
因此
MOOCs仍然是在家使用的好工具
而非課堂上最好的工具
(除非有足夠的平板與優質的無線訊號)
但這樣的狀態也是思考「翻轉教學」的利多
因為
當孩子能在家中利用MOOCs平台進行基礎學習時
從經驗中發現
對於課堂的授課有很大的幫助
甚至如果影片內容與教科書相似時~學生還可能無聊~呵
因此~就能直接進行習作、測驗卷等紙本練習的搭配
相對而言雖然沒辦法減少作業或測驗紙本的工作量
卻能在「一數一紙」的交互運用下
在數學計算技能上提升能力與解題自信

我說的是"技能"~而非"概念"!!!
因為MOOCs生冷的影片與介面
固然可以在提早進行"訊息處理"達到預習效果
但教學過程中發現
某些概念仍然需要「人」的引導
這個關鍵在於"從操作中去歸納出概念"
所以在幾何的相鄰垂直、相對平行的進行中
可以很清楚的發現孩子看影片並無法馬上了解
必須透過課本附件來進行操作
並且在過程中透過老師現場的補充與修正
孩子才能夠確實地了解點、邊、面的關係
但概念的形成後~仍然必須透過技術的訓練
來強固概念的記憶
甚至透過技術的練習~又再一次去檢核概念的暢通
因此有的孩子會在錯誤中
再一次回到影片~或者請教同學、老師中
產生「喔!原來是這樣!」
這樣的效果在家可以由父母協助
但當父母忙錄時~
事實上就必須透過可以跨越時空限制的網路機制來解決
因此MOOCs或通訊軟體就是相當好的解決方案
但畢竟家長對於通訊軟體有一定的"刻板負面"
因此
強化MOOCs平台本身的即時通訊
也變成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
因此給弱勢孩子的即時通就顯得重要了~
但老師晚上也需要休息~
那有甚麼樣的機制可以來協助~
也是教育政策或行政單位可以去思考的新方向~
宛如1999的學習服務機制~
回到一個大問題
如果家中無網路~無電腦~
要如何進行翻轉~
思考一下~就算有網路有電腦有MOOCs~
孩子也不見得回家一定使用~或學習~
因此~思考起來~
整個的翻轉教學發展的問題並非是
教材是不是翻轉
老師是不是翻轉
教學是不是翻轉
而是
孩子有沒有辦法自主學習
只要願意~哪怕是紙本~哪怕是遇上不好的老師~
哪怕是沒有好的教材~
其實都能找到自己的學習天空~~~
因此
不管MOOCs如何運用與翻轉的努力
如果沒有透過鼓勵、月暈、競爭、合作
讓孩子體會到自主學習的重要~
或者讓家長能放手給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
一切都是停在"老師的嘗試"身上
相對而言
回應到開頭
台灣學習的大腦機制要進行改變
是一條技術性與時間性的考驗
但有趣的是
如果觀察班上前面1/3優秀的學生
因為對於自己的程度與成就有所要求~也較有自信~
基本上他們本身就有自學的機制存在
相對而言
對於中間與弱勢孩子的教學關鍵
也就在於讓他們如何在程度、成就與自信上
要用外在賞懲還是內在鼓勵
關鍵就在老師的班級經營
而班級經營跟老師本身的特質有很大的關連性
要求與不要求
堅持與不堅持
因此個人也深覺得
翻轉要成功~真的跟老師特質有很大關係
雖然
我們都很想利用SOP來程序化所有的翻轉方式

顏老師與施老師兩個班就是不同
更別說孩子也不同
如果不把翻轉的寬度與時間的長度看得更開
標準化將帶給翻轉教學毀滅性的未來!!!
拉哩拉雜的寫了一堆~
留下記錄給自己以後參考~
也給有興趣的夥伴參考~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翻轉與混沌

昨天去天文館與科教館
讓我站最久與想最久的
就是這個"混沌效應"的模型~
在一樣的環境(兩支本來就是相鄰的狀況)
一樣的施力(拿起來)
越小的角度~兩個作用的狀況幾乎一樣
但越大的角度~兩個作用的狀況就會開始改變~
甚至如同背後說明板上~
超過90度以上~一放下去兩個幾乎會變成似乎完全不一樣的作用體......


我連續反覆地操作實驗~
的確......
當拿起的角度越大時~越無法預期相同的擺動~
原本我想或許是一開始~後面就會一樣~
但一直到靜止前~兩個的擺動的狀況都是不同的~

我開始思考這兩個月來心頭的一個問題
翻轉教育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就拿我和顏老師利用均一教育平台來進行翻轉教學
夫妻倆如同照片中的兩個運動物
空氣、溫度、濕度、時間等等條件都一樣
但我們508與601的狀況
卻都呈現全然不同的形態
畢竟.....所有的孩子、家長都是無法控制的
甚至......508班晨會是全校唯一有樹蔭的
都可能影響508與601上午的數學課

照理說~所謂的理論或典範~
應該可以解決或詮釋多數的問題
很多的教育政策、計劃的改革與改變
不就往往會依循著典範不斷學習、模仿

照理說當我們不斷產出與結合眾人智慧
形成了一種好的模式、好的引導
透過演講、研習、政策推動等等方式
透過感動、草根力量由下而上
說真的~甚至模仿應該就能在教室裡面改變成功
但往往......會有很多狀況......
即使是夫妻倆~班級都長得不一樣~
更別說沸沸揚揚的全台教學翻轉......
如果參考成功變成了另一種"失敗的對照"
那不就更讓許多有心卻遇上挫折的夥伴更加失落~

我們還有什麼沒考慮到的?

我原本單純的思維是用"扇形"來思考~
同樣是翻轉改變~但必須依照不同的人數型態來注意改變的幅度~
用規模當作半徑~越大的半徑~可能要改變的面積或圓周越大
因此~小校可以快~大校要慢慢來~~~
這樣似乎可以解釋
大班、大校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或更緩慢的步驟~
小班、小校的老師或校長應該可以更有作為
或者更能進行文化改造~

但~個人看翻轉教育的這一年半~
似乎並非如此~
其實不論大、小型的班級、人數
都是成點狀的散布與發光
更重要的~跨校的一堆!!!
甚至有的發展變成很特別的形態
甚至......有的老師已經不是翻轉的翻轉教學.......
但比翻轉本身卻更有意義
相對而言
也並不是都擁抱成功的喜悅......

強調一下這並不是件壞事
成功與失敗本來都有~
只是我喜歡去思考整個翻轉教育的現象
在翻轉教育的推廣中
一些事情與人物~非原本的規律作法~
非常具備"混沌效應"裡面的"奇特吸引子"的特徵
甚至產生驚人的"蝴蝶效應"~非常有趣~
北中南東~甚至離島、偏鄉到國外~
都有很多特別的吸引的人、物與事的發生
相對而言也擾動原本的系統
產生"混沌"~
但~如果這是一種"混沌型態"的教育改變
很多的狀況將呈現"耗散系統"型態
也就是"前進+混亂"的運作~
因此這樣系統必須不斷發散改變與動態的能量~去改變週遭"穩定系統"
讓自己變成相對的"穩定系統"
而成為主導~~
而改變的對象不論是否是原來保守的教學.....
抑或者是本身出現的新型態教學......
都是各種系統用以保持自身系統的穩定
事實上
就會讓想找到"軌跡"的夥伴
很難跟上

相對而言
任何的SOP~
都無法詮釋、解釋或適合所有型態的教室與教師
更別說在每個老師具備"自由意志"的教學慣性上
也無法持久
除非
有人對於這次的"翻轉教育"做出類似"混沌控制"的動力學模式
但......有沒有呢?
我相信有兩種體系可以
一種搞不清楚但想利用來獲得成果~例如...官僚體系
二種是搞得清楚卻想整合所有力量~例如...草根體系
前者是最強大的~但將會讓這樣的原本動態的系統轉變為"保守"
後者是最辛苦的~因為必須不斷發散能量以求得系統持續改變~

動態的想把靜態的弄成動態
靜態的想把動態的弄成靜態
弄來弄去~都是用"變"來相互影響~
對於「教育領導者」來說
如何從"混沌"中去抓到軌跡
真的是行政領導、學校領導到班級領導中的藝術
而對於「教育引領者」來說
當成為非正式組織的導航時
又如何在中間像"導航員"一樣
指引所有的"各自想飛的飛機"卻又不撞機
那更是"做人的藝術"啊~

好啦~老毛病又犯~喜歡胡思亂想~
連我自己都看不懂自己在想什麼~呵~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半個月最大的心得就是~自己怎麼過教室裡的一天~再想想可以跟孩子一起怎麼做~就會成功!

因為無名英雄的幫忙(其實是真的都很有名的夥伴~但他們不願曝光~)
加上大約有12個家長也願意BYOD
這個月開始推平板在教室裡面使用與融入
除了均一教育平台的使用可以更加便利與普及
國語部分另推"字音字形網"~也讓孩子感到另一種有趣的學習~
另外生字新詞也讓孩子在學校"寫作業"
用平板來查生字新詞~小組合作~
然後到台上介紹(不寫黑板~用投影機或平板無線投影)
善用資訊能力~真的會讓孩子"回不去了"~~~

目前比較麻煩的還是在無線環境不是很穩定
於是
昨天又把去年的老把戲~小筆電改AP~也拿進教室~
兩台小筆電馬上發揮功能~
因此現在教室內有四種訊號~
NTPC+小白+小筆電APX2~(其實小筆電訊號也是吃無線的)
果然今天沒有學生抱怨了~
(很明顯地就是DHCP派不好~不是基地台的問題~)

今天和教務主任聊起來~
MOOCs計畫執行到今天
也走到一個段落
除了資訊融入真的進到班級之外
也看到六年級幾位老師
一年下來
真的成功地利用均一教育平台的影片
翻轉或創新課堂教學
雖然他們不願意太過公開~
但~對我來說~心頭也算滿開心的~
慢慢來~改變了幾位老師~
心滿意足了~
但相對而言
就會有一些效應~
主任問我知不知道家長日反映的事情~
我說我都沒在看~
一趕緊打開檔案~
沒想到是為了"翻轉教學"
家長們真的還滿期待的~
一則以喜
至少翻轉教學在一些策略上
真的推廣得還不錯
不急不徐的醞釀~
讓學生體驗~讓學生去告訴家長~
而不是用學校的角度去"硬推動"~
沒想到也產生另類"草根力量"─家長期待
一則以憂
或多或少在對於設備、環境上還不足的狀態之下
真的沒辦法走快~
甚至~更需要家長能"一起來"~
例如BYOD在一定的數量~減少採購上的壓力~
還有就是在家中的配合~與陪伴~
而且~老師的部分更需要的時間去調整~
但......時間似乎是不夠的~
不過
正面來看~至少需求出來~只要努力持續耕耘~
會在學校不斷生根~變成文化~變成品牌~

常覺得這世界是真的有老天的~
會持平地看著世人的努力
哪裡多了~就會在哪少了~
哪裡犧牲了~就會在別的地方給你回報~
最近
教孩子"恬淡"這個語詞~
平靜、自然、平淡的生活
到處跑~其實就會失去一些本質~
老師~不就是要在教室裡面好好的經營~
自然而然
教室~就會有不一樣的風采~
這也就是為什麼越來越低調的原因~
因為
不用急著求神人老師怎麼做
先回想看看
自己怎麼過教室裡的一天~再想想可以跟孩子一起怎麼做~
自然...就知道神人老師怎麼做~
不是嗎?!呵~

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天下老師心吧~

今天跟一個孩子談很久~
因為大概這兩三週這孩子的表現急轉直下
原本以為是奶奶往生受到影響
也不方便在這節骨眼打電話跟父母談太多~
但一天又一天~今天真的看不下去~
決定跟這孩子一句一句的討論回家做什麼?
拿出調查人員的本領.......
果然~終於召出來~
是受到手機遊戲的影響
畢竟回家後沒有補習~沒有才藝~也沒有爸媽的陪伴~
靠著自己安排課後生活~
原本單純的生活
但就差不多的時間~親戚給了隻手機~
不能打電話~卻能玩遊戲......
真的表現馬上完全掉下來
原本要打電話跟父母親連絡
但看著他眼淚掉下來
很擔心被家人責打
我的心也是軟了下來~
就給他一週時間讓他嘗試調整
至少~家裡人還會管
相信他會調整起來
這一陣子帶班以來
其實
有個很深心得
所謂的學業成就的弱勢
成因上~
有很大部分來自於家庭的支持度、老師的敏感度與親師雙方的合作度
其實在教學上
只要老師認真~不隨便~
最基本的依照教材編排~進一步的創新教學~
應該都是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家庭支持度弱
老師想拉就很辛苦~
如果老師的敏感度也低
問題就會越來越大~
如果親師又沒有合作
一年拖過一年~
一但破洞太大~後來想補的都會有困難~
等到了畢業......
就必須要花非常的精神與氣力
看那1/3會考不及格
真的是教學出問題?
還是...家庭與教學都出了問題???
如同個人覺得
補救教學~在很大的比例上~
其實是重建陪伴關係
很大的技巧上~其實是輔導策略......
另外一個天天用LINE連繫的媽媽
自從一起合作後
至少
作業除非難度高~不然都還能完成~
至少都看得到媽媽與姊姊在作業上指導的筆跡......
遲到狀況也好很多
我在想
如果從小一就親師合作......這孩子的程度應該不至於此吧~
當然不是去追究什麼
只是總覺得
孩子的成長真的不能拖
而當教育改革不斷地在制度上去著墨
用考績、評鑑去雕琢一個理想的"老師的雕像"時(僵化...)
什麼時候
才能真的面對應該翻轉的對象
也就是選票的來源─家長
什麼時候才能真的算是真的翻轉教育了~
有點累了
這個累不是因為在教學上
是因為
當老師在學校的要求是費盡心思時
但當孩子回到家時
卻是放任一切時
孩子的價值觀又怎麼可能找到平衡?
這或許也是天下老師心吧!~

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因數報爆~

今天很開心~
我居然只花了一堂課時間
就可以把因數與尋找公因數上的差不多~
仔細想想~
當教材咀嚼過之後~
學生回家看過影片之後~
丟掉教科書一些多的版面~
集中在概念上去說明
然後透過討論題目、表單題目、小白板即時反應
可以了解現場學生狀態後~
真的上課速度會快~
今天玩了一個「因數報爆遊戲」
影片自學透過即時小白板回答~確認多數都有觀看過後~
就不多費言~~~
直接討論除法與乘法找因數會產生的"黃金交叉"
接下來就直接來找三個數字的因數~並由小到大排列好
(排列好是為了讓孩子觀察公因數)
然後每一組回報一到兩個數字
最後一個數字落到哪一組就爆掉~
或者~排序說錯、數字說錯的也爆掉~
可能明天當值日組或不能加分~
果然大家分工合作小心翼翼的把32、64、128的因數排列好~
總算看到這群孩子開始合作~
時間到就開始第一組回報1~2個因數~
結果第五組果然出包~居然報出48~呵呵~不夠專心~
(其實也是依賴數學長~數學長小出包...)
接下來各組想盡辦法只報1個或2個數字~
最後一個因數~落在第七組~當場學生哇哇大叫~
全班緊張又爆笑~
當然最後32、64、128的因數排列好之後
就可以順便觀察三個數字的公因數與求法~
均一影片與Google表單功能搭配的題目
目前越來越順~
大概只剩下四個孩子抵死不從~回家不用~
來學校平板也不好好用~
當然要"懲罰一隻雞給所有猴子看"
其實回家不行~
在學校創造環境~
再不配合~~~說真的就不是老師的問題了~
今天中午果然真的拿著平板乖乖開始
有時想想
孩子嘛!!!就是要這樣一點一滴帶著~~~
今天倒是很意外的開心~30台平板上線都OK~
除了均一與G的表單外~
下午馬上決定用平板帶孩子查新詞生字~
到字音字形網就很好用~
作業直接在學校完成~
所以
關鍵還是無線網路基礎建設穩不穩~
不穩真的就卡卡的~
明天來用自己之前做的"校園綠建築網站"
看能不能搭配平板到校園內踏查~
萬一失敗~也是經驗的累積~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這週的進度~心得~

這週的目標是引進平板到教室
心得還是要記錄一下~~~
昨天糜爛過了一天~完全不做事~
今天開始要做作業了~~~
閱讀學習單、期中考卷、複習卷
還有一些規畫事情~
當然還要想想下週的數學課怎麼調整~~~
尤其是最近也遇上幾個狀況~
1.訊號時好時壞~這點有點苦惱~
下課排隊等老師處理~偶而連休息都有困難~
2.偶而平台或網站小狀況~但...小朋友會放大情緒的~
3.學生抱著平板但你看不到任何學習記錄......
因為他在偷用別的~尤其你在忙~
4.學生抱著平板而且你會看到學習記錄......
但你會暈倒~因為他在用微積分~
5.大約1/3學生是很安靜的~不是不認真~他們就是...習慣安靜~
6.大約1/3學生是很主動的~不是認真~他們是那種...言不及義的~呵呵
7.跟學生越來越熟~又好氣又好笑~被學生看穿老師"獅子般的外表"~~~
8.越來越早下班~自己覺得會不會......哪裡不對啊?!
嗯~~~~
學生說的沒錯~老師對自己自信不夠!!!
而且重點是~知道問題就要解決~
1.訊號常因為DHCP配不好~
我就教兩個學生試著配固定IP~搞定!!!還超愛的~
2.平台或網站小狀況~多跟學生談狀況與解決之道~難免有BUG或滿檔~
3+4.偷用別的就開始"處罰一隻雞來嚇嚇其他猴子"~一天不准用!一個禮拜不准用!!
但回家可以用~~~不然都沒看片片也不是辦法~~~拿著"一半雞毛當令箭"
另外亂用其他技能的~我就好好的介紹"教練功能"~
讓他們知道~~~我是如來佛啊!!!
5+6~前者不強迫但是保持盡量鼓勵!!!
畢竟,孩子多半當聽眾久了~要上台沒那麼快~
後者不處罰但盡量弱化!!!
少點就是~或者對於言不及義內容進行"負增強"~減分~
7.反正下課有孩子會按摩~當公差~當跑腿~其實我本來就不是真正的獅子~
8.自己要有信心~自己在進化中~我不是新進教師勒~
最後
就是還是保持每天反省~一點點調整~多看看先進的技術~
往好的目標走~~~
這週第一次在教室練習使用平板~還不錯~
下週開始嘗試在課堂上運用~
希望訊號穩一點啊~
但相對而言~自己也要有"雨天備案"~~~不能全部依賴~~~

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

孩子說話的苦~

在美國參加翻轉論壇時
其中有一堂是參加了同儕翻轉學習
當時就還滿自豪臺灣對於利用很多種精彩方式
來促進學生討論、分享
進而促進「說出自己想法」的課堂教學
覺得我們臺灣還滿利害的~~~
相對而言~
對於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上台?
這句話也會在腦海裡繞著~

雖然因為文化性的不同
所以台灣的孩子比較需要訓練表達能力~
但......如果已經觸動到孩子內心的承受度
我們還要繼續嗎?
而我們這樣的繼續~
究竟是為了老師自己的「教育理想」所建構的框架
還是真的是為了孩子好?

禮拜五下班後
當我心情輕鬆地準備和一家三口去吃點好東西時
我們班一個女生傳Line來

老師,我不喜歡在上課提問題
我想起今天在數學課上
特意地問問這個女同學的想法
除了希望她上課要注意~也希望她隨時動動腦~
目地就是希望不要成為課堂的聽眾~而是參與者~

我問她為什麼?
不知道,不敢吧!
我隨後跟她解釋
如果回家有看影片,就會比較知道內容~
而在分組小討論時
真的不懂,就更要問出來~
否則,沒有人了解~這樣就會失去學習機會~

我不喜歡別人看著我....會緊張....每當我提出問題就會有人看著我
我知道這孩子有自己想法~但比較內向~
所以我跟她解釋這樣的做法就是要刺激大家上課專心~
而且未來到升學、甚至求職
都會面對跟老闆的說明或介紹
仍然要面對大家~

最後
我好奇問她
你是喜歡參與一堂課?還是把自己當旁觀者看別的同學演戲?
她回答「看別人演戲

我看了她的回答
並不是氣餒
而是......
心頭又想起在美國老師的那句話
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上台?

想了想~我不再鼓勵或解釋我的想法
我回答......
隨妳吧~改變需要勇氣,但老師不會強迫
不急
等妳準備好
有想參與就參與
老師還是那句老話,加油!


這孩子讓我有很深的感觸~~~
雖然我們是善意的想法
但~
如果孩子真的還沒準備好
孩子真的沒有接受過訓練
或者
她的個性真的沒辦法
當我們認為是一種「教育方式」
對孩子來說卻是一種課堂「折磨方式」時
我又於心何忍......

我們班很有趣
有的孩子非常非常的主動
雖然成績不怎麼樣
但是反應非常好~表達能力也很棒~
說起話來有條有理~~~

相反的
也有好幾個孩子
成績很不錯~
但上課總是用沉穩的眼睛看著一堂課的教學
我知道他們是認真的
但他們的個性就是不願意在大家面前說話
有一個會常用電子郵件問我問題
有一個經常會關心老師的近況~用日記鼓勵我~
有一個隨時都會站在我身邊~問問老師要不要幫忙~
有一個下課後會偷偷跟我說小提琴的故事
有一對雙胞胎會開心地去照顧妹妹
而這個傳LINE的孩子
則是不斷畫漫畫給阿源老師看

他們這群安靜同學
並沒有與老師或同學在關係上有甚麼不一樣
只是
他們用的方式與傳遞的訊息不是一般的口語表達
或言不及義的玩笑話~
而是用其他的方式
安靜又真誠的跟老師溝通~
我又為什麼要逼著孩子去上臺呢?
回過頭來
我們又何必逼著老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做甚麼呢?

最近看到一些文字
對於傳統的講述法與現今許多翻轉的上課模式
有一些陳述
事實上...
每次我走過各個學年、各個班級
甚至到各個學校或研習場地
老師的眼神與專注的態度
都是一樣的努力~沒有絲毫的鬆懈~

如同我這一個月以來~
每一節下課、上課
總是在孩子的班級經營與教學中圍繞著~~~
即使回家後仍然盡力地思考
我在思考
如果本身的方式教得很好~
孩子也OK~
一樣地關心孩子~
為孩子付出~
有必要一定去做到大幅度的改變才稱為「認真」的嗎?
台灣這麼多年來~不也創造出許多的人才嗎?
事實上~我也只有一科數學進行翻轉教學~
事實上~一點點改變需要長期的時間,
才能累積起改變的效果!沒有一蹴可及~
事實上~我們在改變時~
有沒有去考慮到一群不願表達的孩子?
還是~只把閃光燈與照像機放在幾個孩子身上或幾個角度上....
事實上~我自己真的需要反省自己對於教學,用的角度與眼光~夠不夠寬、夠不夠開~
要不要多等一下、多期待一點~等大家準備好了呢?

之所以到第一線~
就是要了解,並且和其他老師一樣,
在教室裡與孩子一起做~
當我們一起挽起袖子~
自然有人不怕、有人會怕時~
除了開心地一起與不怕的往前
會怕的~除了鼓勵~
是不是要多一點等待?!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10月了~新進教師開始4點下班~

滿有趣的
9月新進教師~誠惶誠恐地感覺壓力不小~
但..........
10月就開始準備4點下班了~~~
呵呵呵~~~
這樣講起來好像太......沒責任感~不像一個老師~
但其實換個角度看
回到家反而是另外一種空間與時間的教學

每天的習慣~
首先看看均一教育平台上大家的狀況
接下來針對明天數學課的單元內容
開始進行消化
一方面了解學生概況
一方面針對學生程度進行「自己的教材設計」
所以
課本真的會放在一邊!!!
然後自己的PPT與題目會越來越多
然後看看孩子有沒有電子郵件
或者LINE上面有沒有問題

當然針對班上某個孩子
每天用Line跟媽媽連絡一下~
畢竟媽媽上班到九點~真的很辛苦~
透過Line的留言
現在每天至少基本的功課都會交
而且很少遲到ㄟ!!!(好感動~~~)
至於數學
從昨天開始利用均一平台
給他從基本的程度慢慢練習
很明顯的~都是熱火~沒有閃電~
也就是他其實懂得如何解題
只差在計算速度~~~
這就需要熟練~~~
而用平板對他來說~真的很有吸引力!!!
數位放大動機真的對弱勢很有效果~

當然教過的不能忘
因為均一的題目有時後不太夠~
自己就用Google的表單設計「數學任務」
上IF函數~一拉下來~就分數算好了~~~
但這兩天卻發現一件事情
我沒有時間檢討勒.......
雖然題目簡單~但還是有同學不太行~
這真的要想一下怎麼辦~
把概念要複習或補強~

晚上看影片大概都是穩定的狀況
少數一兩個也利用白天來補強~
相對而言就看我怎麼去掌握教學
新單元3-1~倍數
今天針對重要概念出題
100內找到某數倍數
列出兩個數在100內的倍數~找到公倍數
整除概念
2的偶數
透過快問快答~小組討論~全班大加分~刻意抽籤發表~
每個孩子的眼睛都不會閃過任何機會~
當然都會趁著中間把重要概念說一下~
然後點弱一點的同學上來說一下~
一堂課真的沒有人會想睡~
「我思故我在」啊!!!
自己都覺得很好玩~也有點小感動~(應該是真的開始進入翻轉慣性)
然後一個段落就上完了~
自己也覺得很能抓到感覺~

最後鐘響前
我跟孩子笑著說~(繼續麻醉戰術)~
「大家回家看影片~
老師就上課就不用講課本
可以帶著大家玩數學活動~
上課就不會無聊~
這樣翻轉開不開心!?」
「開心!!!」

但這兩天唯一的錯誤
就是中午熱
孩子不想睡~渴望的看著我~
我又心軟了~~~~
於是讓他們開平板用均一~~~
但......心軟就是不好~~~
中午應該讓他們休息啊!
明天要硬起來~~~
還是要休息一下~

數位科技打破時空限制
老師在晚上也能透過滑鼠與鍵盤
適時的給孩子一些解答或文字
第二天上起課來就真的又快又準了
自然翻轉起來
課堂上就能有很多吸引孩子的活動
盡量讓孩子操作、思考與表達~
這樣的經驗
慢慢地與顏老師的歷程接近起來
真的可以證明
翻轉的孩子是開心的上課
翻轉的老師是專業的教學

下週一又有夥伴要來觀課
不嫌棄就來吧!!!呵呵~~~
但是真的不能用閃光燈啊!!!
上次媒體來~
孩子還真的很討厭這件事情~~~
所以...
只希望有興趣老師來觀課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