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Translate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Using MOOCs Platform (Jun-Yi Academy) for the Flipped Teaching in Mathematics -PART5

五、     放手來一次翻轉課堂
    學習在家完成,作業學校討論」是詮釋翻轉教學最經典的一句話。當孩子透過「均一教育平台」在家先行預習後,在學校就可以嘗試習題的練習。此時老師就可以巡視每個孩子的狀況,並親切的詢問有無問題給予指導。「陪伴」遠比高高霸佔在講台上來的更好,而且也能解決「孩子回家寫作業沒有人問」的困難!但是,往往多數嘗試的老師都會有一種感覺─「我好像沒有上到課?!」。事實上連我們自己嘗試,也會有相同的「恐懼」。就「放手吧!」,讓孩子自己來自主學習,一堂課又如何?還有22週將近一百多堂數學課呢!何不讓孩子試試自己來。而除了練習寫作之外,也可以將題目的難度提高,進行小組的討論、分享、上台發表。當然如果您有「學習共同體」、「合作學習」的基礎,將會讓您更得心應手操作討論。事實上這樣的做法一方面可以透過學生彼此的交流來協助弱勢學生,對於品德教育有潛在的成效。另一方面可以透過發表讓孩子產生「說數學」的效用,達到「學習金字塔」的頂端。當然,要更有趣一點,加入競賽、加分、桌面遊戲等等,相信孩子不只不怕數學,將更會喜歡上數學。我們大概歸納一下六種可以在數學科翻轉課堂上進行的活動:
1.    單純的作業習寫與討論:這是最基本的「翻轉課堂」,但是絕非你想像的那麼簡單(甩手是最高境界)。老師必須四處巡視了解狀況,而有時個別指導弱勢學生時會讓你更加忙碌,而提早完成的學生可能沒事做在搗蛋。因此,我們會讓提早完成的孩子拿出平板來持續練習或觀看影片。另外會透過分組來讓孩子彼此互相指導,減輕老師個別指導的時間壓力。
2.    透過閱讀理解進行「學思達」:「自學、思考、表達」是張輝誠老師的「學思達模式」的三大核心,因此在學生回家自主觀看數學影片後,我們就可以來一題數學故事進行現場閱讀,然後上台發表解題。這樣的故事一方面我們通常會結合文學、科學或歷史來發展故事脈絡,解數學也能學到其他知識,另一方面包含三到五題的概念運用,因此可以當成一個單元的數學理解測驗。除了可以訓練孩子閱讀理解,也能讓孩子綜合運用數學技能。當然一開始會讓孩子有相當的壓力,但是逐漸習慣就能訓練出孩子進行思考與表達的能力。當然,如果擔心孩子挫折感太深,也可以利用三~四題難度較高但文字較少的應用題,進行小組的討論、分享與表達,而「小白板」就是小組最好討論與寫作的工具。然後老師就像主持人一樣,不斷地抽籤、鼓勵孩子上台發表說明,提升學習的樂趣。
3.    利用「均一教育平台」進行活動:搶答活動是非常適合只有一台電腦的教室的模式!老師可以打開均一平台的練習題目,然後透過投影機播放題目,讓學生馬上計算馬上搶答。當然答對就可以加分記點,答錯了也可以請他在黑板上解題,了解是不是有迷思還是計算錯誤。另外也可以利用「均一教育平台」進行影片觀賞與隨堂測驗,這個方式就很適合有充足的平板與無線設備的環境!我們可以用一半課堂時間進行題目討論,然後拿出平板做即時測驗。由於不需要老師批改,馬上就能了解,因此就能當下知道學生狀況,用來進行下一段教學或持續觀念澄清。
4.    進行數學遊戲競賽:這部分可以結合桌遊、撲克牌等等進行各式各樣的遊戲化教學活動。最主要的就是提升數學趣味性,讓孩子在遊戲當中運用數學能力。
5.    結合生活環境的數學探查:當孩子自學影片後,有時可以打破慣性,到學校尋找數學題目來玩玩看。508曾在走廊上利用多位數乘除單元,進行學校走廊進行「碳足跡」的運算,結合生活體驗。但是這樣的活動很有可能會因為學生分組到處探查,導致很難控制學生的學習、合作狀況。因此我們的經驗就會在最後10分鐘回到教室,各組向老師報告計算方式與流程。當然老師絕對不能只讓一個學生發表,要一個一個地追問,這樣學生自然會在報告前彼此互相討論、提醒。
    而如何進行好一堂有趣、有效率、讓孩子快樂學習的翻轉課堂,「分組」與「經營」就是關鍵!在分組的部分,其實網路上有很多老師很棒的方法,尤其是林健豐老師的「ABC分組」最令人驚艷,另外還有「大聯盟分組法」等等,有興趣的老師可以參考。我們國小經驗提供給老師們參考:
1.    差異性分組約三~四人一組,最好是三人,四人還會有人「沒事做」,但會受限於人數與教室空間。不會讓孩子太民主選擇,因為「潛在的喜好」,會讓弱勢孩子更弱勢,甚至有「小團體」的狀況。還要訓練理性與人際關係,所以培養孩子所有的同學都是夥伴關係,不能有歧見。
2.    學生上台可以是單人,但一定會有「救援機制」,讓同組夥伴幫忙,也容易產生同儕的友情。學生上台也可以是雙人,通常是比較弱的孩子上台主講,陪同的孩子幫忙偷偷提示。讓程度弱的孩子可以有機會說、增加信心與訓練上台。讓陪同的孩子能產生關愛的感受,而不是只有自己很強就好。
3.    小組討論前,絕對會強調「隨機抽籤」與「同組加分」的方式,因為讓孩子不知道誰會抽上台,必須幫著同組的夥伴也都能知道解題的過程,這樣會讓同組的孩子彼此拉抬。
4.    抽籤可以是「來暗的」,老師依照現場觀察,誰需要上台、誰沒在認真來刻意安排。多半孩子都會希望是準備好上台,免得丟臉。因此,每個人都時時刻刻必須注意聆聽與討論。
5.    評分部分原則上是老師的專利,不建議太快讓孩子評分。因為孩子還小,情緒大於理智。就容易因為心情好壞、跟誰比較好,產生「結黨營私給分數」,反而造成經營的困擾,而且在孩子心目中,老師才是公平的!!!
    而在「上課經營」的部分,利用「均一教育平台」的數據,可以在前一晚可以了解學生程度,進行題目準備,製作適合學生程度的講義。一堂課大約四題就夠,有一點點難度使其具備「鷹架效果」。但千萬別難過頭,學生看不懂也不行。而操作幾種翻轉課堂模式時,幾個基本經營原則建議如下:
1.    上課前幾分鐘老師還是要重點提示與歸納。但之後真的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討論與思考、表達。不要一直擔心自己沒講到課。事實上講太多學生吸收不好,自己也累到沒成就感。
2.    利用具體的問題、具體的工具讓他們操作,慢慢地歸納轉化為思考。但這個過程需要「正面的鼓勵」,例如鼓掌、加分、刻意的「you GET it!!!(輝誠老師的名言)讓孩子在操作過程中,降低挫折、負面情緒,產生挑戰的勇氣與破關的信心。
3.    慢慢地擺脫課本,因為課本只有一個答案,孩子都被荼毒到只會一個作法。透過鼓勵,不斷地催生各種型態的解題過程,孩子的創造力就會慢慢被誘導出來。


4.    永遠不忘「比馬龍效應」,尤其是對較弱的孩子。我們常常跟程度比較弱的孩子說「你最近數學不錯喔!」、「有進步喔!」、「均一又拿到幾萬點了?!」孩子再大也都還是很「小寶貝」,受到老師的鼓勵,他自己就會出現「月暈」。

結語
    還記得去年剛開學時,顏老師班上的孩子數學程度並不理想,甚至有加法都不行、上數學課會情緒失控等等狀況。在筆者與顏老師的嘗試實驗「MOOCs(均一教育平台)融入數學科」翻轉後,班級總平均在數學四次的期中測驗,都名列前茅,而標準差幾乎都是在學年內最低狀態,真正的邁向「均等、一流」的契機。原本加法都不會的孩子,現在可以算乘法,對於數學課厭惡的孩子,現在說最有興趣的就是「數學」。當孩子數學遇上困難時,就懂得利用「均一教育平台」來先嘗試學習突破。而這些孩子的進步與改變,其實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還記得有個孩子在一次的學習單上寫下一句話─「GO!我以後也要當一個好老師!
    但「翻轉教學」就是萬靈丹嗎?絕非如此!筆者經常以「老師就像投手」來做比喻,沒有一種球路就能解決掉所有的打者。現在的教室中,學生教學問題有很多種面向,不論是生理、心理、家庭等,乃至於同儕之間的關係,都有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翻轉教學」其實在更新、更廣的定義上,是「翻轉」老師們傳統、枯燥、填鴨的「教學」,透過多種、多元的教學元件重新搭配,重新建立教室內「師」與「生」、「生」與「生」,乃至於「親師生」三者的互動與感動,最終達到學生能由內在發展出「自主學習」、「思考活絡」與「表達想法」。去年筆者外出演講,常用一句話來形容翻轉教學─「翻轉不做不會怎樣,做了!就很不一樣!21世紀當你看到孩子為了數學而痛苦不堪時,何不利用數位的方式來幫孩子一把,翻轉孩子的一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