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Translate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紮根與翻轉的胡思亂想~

看到研究所學妹的簡訊~抖了一下~
對歐!
下禮拜是去講紮根理論與EXCEL與其他數位小物運用~
我差點忘了~~~
這禮拜要自學、思考
下禮拜去研究所表達
呵~~~~

紮根啊~是一種研究方法~不是一種理論~
其實可以這麼說~
所有人類對環境現象的討論、研究
都可以說是從質性研究開始的
因為都是從個人對於問題、環境時空的體驗與內在詮釋
做最初步的發想
接下來再從量化的驗證中
從單一經驗證明
去轉化為普遍概念、構念~最後再變成理論~
甚至大到變成~一種社會文化或普世價值~

事實上
大家都知道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
就是從他小孩子觀察中開始的
我們念的教育聖經~就是從他孩子出來的~
所以
質性研究發展好的高等教育
也就能發展出好的初階~高階的理論
也才能夠有好的量化研究
再到正確的分析~乃至於影響政策~
所以
美國擅長質性研究的芝加哥學院派往往會有驚人之想
尤其在經濟、教育等研究具備獨樹一格的風采
但......
台灣呢?

至少我所了解的
在教育政策與研究上~
多半都是喜歡使用量化研究
SPSS+500份母體問卷
目的
就只是不斷地"證明"國外的理論在台灣的相關性
或者
在自己學校的相關性~
而在這個發展下
就很難考慮每次問卷有多少是認真寫的~
還是......叫國小一二年級學生填的~呵~
更別說~有的題目跟內容都差不多~只差在"縣市不同"或"學校不同"
有時~都在想著證明...薪水與學位的相關性...呵~

當然會有研究所老師說
碩士是仿作~博士才是創造~
嗯~~~這種"謬思"也導致台灣做紮根理論研究的
多半要到博士班才有
而且時間很久~資料龐大~
被很多研究者視為困難度高~挑戰度強~
但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潛力無窮"
那為什麼碩班就只能仿作???
小弟我碩班就給他玩下去...
因為
既然做學問~就跟爬山一樣
要往高的做~否則~只是散步下山~
只記得一路遊山玩水~不會記得每一步扎扎實實的努力~
而且
真的愛上自己的論文~
寫論文也就不會難了~不會苦了~
兩年就給他畢業了~
還結婚~還生完兩個孩子~

事實上
紮根理論研究法可以說是質性研究中最具科學性的
甚至比量化還科學
很多人批評質性研究的最大問題就是
自己說的自己對~
因為就是不了解質性研究有最嚴謹的一種信、效度檢證方法
就是"三角檢證法"(甚至有五角)
而且紮根理論研究有極高要求的研究倫理要求
從理論敏感度~飽和度~到訪談技術~回饋~
都需要相當的學養才有辦法進行
更別說長期、大量的田野資料進行分析
因此~
不會有小學生填研究所問卷的問題產生
更不會有照抄論文的狀況~
事實上回過頭來看
為什麼很多量化無法解釋"變異"的問題
因為當控制變因對象是"人"的問題時
很多現象就無法解釋
比如說
喝牛奶與學童身高有正相關
但......我從小偷喝到大~也只有號稱"170"~
而質性研究往往由於注意到、關心到
所謂的"變異"問題
因此才能夠抓到後現代理論中常談到的"奇特吸引子"效應
也才寫得出"創意"造就不凡的學術價值
柯P不就是打破所有的選戰規則嗎???

這一年嘗試翻轉教學
其實深刻的感覺
從輝誠老師的學思達教學模式
又或者丙成老師的BTS~
又或者政忠老師的MAPS~卓老師的SMART~
偉瑩老師的學共、譽真老師的產婆式討論~
昌宏老師的數位+爭執討論模式
林健豐老師的ABC分組法
吳明亮老師的班級經營
很多老師的遊戲教學法
很多噗浪客的數位融入翻轉模式~
許多許多老師的教學模式
也都是紮根理論研究法的另類實踐
這一群台灣的優質老師
不被國外的、國內的傳統教學理論綁死~
透過
紮根於田野間實做與問題解決~
長時間的~龐大的學生、家長與班級現象觀察~
針對現場問題
抽取出屬於自己的教學理論或模式~
在歸納與聚焦的非正式研究型態下
從第一線教室田野中找到正確的未來學習型態
因此最符合現場運用~

相對而言
也最能解決現場老師與學生的問題
而不是讓人昏昏欲睡的理論發表
更重要的是
將質性研究最重要的核心價值發揮到淋漓盡致
就是........"共鳴"
因此~~~
在台灣各地不在是上而下~而是......
用教學現場的共鳴~讓老師們感動著老師們~
遍地開花~

但也因此所發展出來的理論屬於較初階的理論
所以
對於一些向來研究高等理論的研究學者來說~
可能就不是那麼的感動~~~
這並不是"文人相輕"~絕對不是!!!
因為高等研究最重要的
本是發展出"可以論證、通行於普世的理論、法則"
尤其具備"預測性"~
例如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只要在地球上~大多數都會符合~
當你把一顆球往外丟~你就可以預測到當落地時有多重~

相對而言~紮根與行動研究、俗民誌~
(可以說是三大質性研究最常運用的研究法)
往往是比較屬於"一種現場的狀況"
因此
可能可以解決台灣的部分教室
但其他的可能又需要另外一種方法~
或者是變化
因此~也就沒有一種"無敵教學法"~
但也因此才會"多采多姿"

而最可貴的是~
這些所有發展的教學模式
當所有的核心價值去交叉重疊時
都會發現同樣的目標
"以學生為主體"
因此
未來如果要發展成高等理論時
就可以把初階、現場的這些模式
只要再進行幾次濃縮提煉
輔以量化研究
就有機會產生屬於台灣本土的高等教學理論~
這種機會與大量遍地開花的資料
實在難得啊!!!

自己複習到這邊~
總會想到
都要感謝在國北教大研究所的日子~
尤其是我的質性研究法啟蒙老師
國北教大林文律與吳麗君兩位老師
沒有兩個老師磨劍
就沒有機會讓自己的思考邏輯昇華~
所以
以學生為主體固然重要
但良師好的引導~更重要啊!!!
永遠記得跟阿律老師第一次面談
直接搬兩張桌子
就在國北的穿堂上講起來
不管旁人的眼光......

說到這......我又耗掉上午沒改作文了~
胡思亂想
乾脆去高雄講這個好了~
"談未來教育研究─從紮根看翻轉教學理論成形"~
大家聽不懂
就不會再找我了~哈哈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