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Translate

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老師~應該具備設計師的理念!

很喜歡昨天數學課的鷹架
正好上到第九單元~柱與錐~
昨天要上的是"直角柱"
說真的
我很不喜歡為了被觀課而去改自己的進度
問題是當自己之前看到課本內容時
說真的~~~除了拆下附件十一種圖形來嘗試比較之外
真的很基礎~數一數邊、面、頂點......選出正確的圖等等
如果是一般狀況
大概就是附件玩玩、數一數
這個單元就過去了~
但這也是老師真正可以發揮想法的時候
因為如果只是看影片、寫習作~依樣畫葫蘆就沒甚麼趣味了~~~
如同我常常分享所說的
教科書是很好的工具書與說明書
但教書不能只是教科書的傳聲筒
老師的價值就在一樣的教科書~
在自己的班上
能有最好的學習效果
因此,教科書無罪
罪的是我們都依賴著相同的文字去教不同的孩子
依照我跟孩子彼此之前的學習默契
其實這一章的內容
依照學生的程度
是可以延伸到「邊、頂點與面的數量是和形狀有倍率的關係」
尤其是教過公倍數、比與比值之後
例如每一種角柱的邊數量都是N*3、頂點是N*2、面是側面+2(底面)
但是課本沒有談
又一個但是是課本上的表格是可以比對出來的
另外有個簡單"尤拉公式"─頂點數+面數-邊數永遠等於2
也可以透過數字觀察去推論出來
所以架了兩組課本上沒有但有機會讓學生學會的鷹架
但歷程呢?
事實上也有機會讓學生自己幾個角柱的數量
透過數字觀察去推導
只是~老師的引導就很重要
所以就著重在數字上的觀察變化
當然利用均一平台去進行MOOC自學也是重點
所以除了教科書分析拆解之外
既然要MOOC自學~也一定要對影片、技能有所設計
只是很有趣的是~
有關角柱的影片只有一個~介紹三角柱
當下原本想自己拍攝
但影片看完後~加上對這個單元的思考
就利用一個三角柱的影片學習得來的概念
去讓學生推理、組織所有角柱的側面、底面、邊、頂角的基礎知識
因此
WQS學習單除了基礎事實的訊息擷取之外
也帶上"引導推論"的問題
希望孩子可以透過影片自學一種~而能舉一反三
非常意外
或者
應該也不意外
畢竟學習默契十足~
有些想像真的會成真~甚至超過~
第一節影片自學後~抱著忐忑不安的開始第二節教學時
首先先用G表單測量每個孩子的基礎學習
挖賽~幾乎每一題都是97~100%的正確率
所以老師希望孩子有的知識基礎建構有到達目標
接下來透過簡報題目、數據的引導
讓孩子開始思考底面形狀與邊、頂點、面數量的關係
很棒的是
或許習慣推導、觀察也不難
很快地就發現各種倍數關係
還好有準備尤拉~不然第一組鷹架用完了~後面結束就遜了~呵呵~
接下來
讓孩子挑戰高峰~17世紀瑞士數學家尤拉所找到的"V+F-E=2"
看看有多少人可以看出來~
時間只剩下不到5分鐘~
而我預設的狀況是~應該不會超過5人~
旁邊的觀課老師也都在看著簡報上的數字思考著
這一群孩子應該不會太快找到
這時我就可以當"神"了~
沒想到我最意外與感動的是
不知道是不是習慣推導~還是習慣上課胡思亂想~
還是我引導得很順利
先別說多少人想出來
班上程度最弱的那位孩子~眼睛睜得大大的看~
三分鐘之內居然是全組最快看出"V+F-E=2"的法則
我真的是又傻眼又感動啊!!!
鐘聲響~正好課上完~
這代表著
全班都推導出"V+F-E=2"
我可以了解昨天議課時有夥伴一直在討論詢問
「他們真的有學到嗎?」
事實上連我都有點......意外~
因為學習默契上來看~直覺的是...他們真的OK~
尤其今天早上改完WQS自學單
天啊~幾乎全命中~
而剛剛數學課真的沒甚麼好教的~~~都到尤拉了~
直接就寫習作了~把周休作業搞定~
我的一堂直角錐課程
想達到的目標
與超越的
都在我的意念中與設計中
並且達到!
三年半來一直在想
翻轉學習的重要關鍵到底是甚麼?
或者說
翻轉到底意義在哪?
透過"自學基礎"的設計安排
先讓孩子建構自學基礎
再讓高層次的學習鷹架交給老師專業的引導
去完整學習內容
因此
翻轉的鴻溝問題
不在於影片很少不能運用、內容簡單不好操作
而是在於
老師
能不能成為一堂課的設計師!
設計~是智慧、計畫、創新、大膽、品味與藝術的結合
更是一個人理念風格的呈現~
所以
當老師成為設計師
一堂課自然舉手投足都有自己的意念、堅持與藝術
自然而然的
學生、觀課的老師才有機會品味你獨到的見解
與對教學的詮釋
相對而言
而當老師對自己的一堂課
是具備設計理念、大膽突破、有堅持與意志時
孩子所學到的不會只有內容
如同數學推導這件事情
已經慢慢在我的孩子心中發芽
有天
他會如同品味美食一般
品味教學
而不再是囫圇吞鑿的亂吃垃圾~吸收一言堂的教學
我很喜歡昨天歐教授的一句話
在一堂數學課中
我們看到學生在DO數學
而非在學技術
這是一種品嘗、玩與享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