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Translate

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自學?自教
http://smalltalk.xdite.net/posts/773510-self-learn-and-self-teach

有興趣的夥伴看一下~
內容不多~但卻跳出一些框架~
可以思考一下KIST在學科上所要走的個人化學習

個人演講中一直強調~
未來教育重點在於
教孩子怎麼學~而不是老師要多會教~
因為個人化學習是所有混成、混齡乃至於終身學習的基礎~
但如果可以更精準一點的描述
老師並不是完全不用教或者沒甚麼技法~
而是
如何設計教材與課程
透過正確的教學方法
讓孩子可以願意投入用自己會的策略或工具教自己會

因此個人認為
在個人化學習思維中老師的教學關鍵
在於讓孩子做到以下五個層次
1.願意→生活問題、數位放大等等進行動機誘發
2.有策略或有工具→協助學習運用數位科技與相關輔具
3.教會自己→運用PBL不斷探究,至少能觀察、假設與尋找、檢核與確認
4.分享所學→Peer or Groups進行討論
5.有效與成就→精熟練習與成就機制

給大家參考~

2017年2月12日 星期日

內在的探索力量~崇建老師的心教!

今天最棒的三件事情
1.好好睡一晚~修改的事情先放一下!
2.兒子女兒的樂高與徽章機真的好好玩!而且兒子玩樂高已經有他的思維模式了!!!他真的越來越棒了!
3.參加了一場感動又有收穫的心教研習啊!

最近一直在思考與設計KIST的品格教學架構
KIPP有非常棒的正向思維與作法
但我也在想
內在的探索能力也非常重要
尤其與學生打開對話溝通的的能力
是教學型塑時非常需要的穩定基礎!
而今天總算找到了這樣的力量
就是李崇建老師的心教!
透過好的問題開展
與孩子一起進行內在的探索與修復!
進而重新找回正向、扶持的力量!

崇建老師常說著三個問題就可以讓人落淚~
對我來說~
那是一種真實的面對與連結自我
而由於社交、生存等等因素的需求
讓大人與孩子
都處在一種人類的理智~對抗著心靈真正的渴望~彼此衝突著!
但一旦真實的嘗試連結
落淚~是一種找回真實的感動與釋放!
更是心靈平衡與和諧的開始!

中途下課時我很幸運有10分鐘與崇建老師對話的機會
談話中收穫很大
但崇建老師原本也想問我三個問題
我趕緊躲起來!~呵呵~
因為~其實光研習聽講時~
我的眼角就已經開始濕潤了~
我笑著說~
學思達講師群三天研習據說哭成一團~
我不用三小時就已經快掉下淚了~
畢竟
有著類似的逆境、轉化與嘗試變好更好的現在~
這樣的共鳴會非常的深刻與沸騰
我的大腦皮質層還是要我冷靜一點
因為建校日近
思考著如何讓KIST的品格教育
除了KIPP的元素之外~能有更多很棒的材料結合~
如果有機會
我可能真正的釋放一次吧~

自己很喜歡最後的一段結論
關於基因與環境的影響
我自己思考著
世代複製問題也應該是這樣的結果
倘若
透過這一代的教育改變
重新打開新的品格教育
不是教條、不是表徵性、不是階級~
而是對話、陪伴、溝通、探索等等品格能力的建構
或許透過一代一代的形塑
從教育開始~影響肌肉、大腦~刻入基因去傳遞~
一代就有機會比一代更好!
很內心的一個聲音
教育者
除了成為社會改革的力量之外~這是現在
更有可能改變生物行為~打破不好的世代複製吧!~這是影響未來

與KIPP品格的結合已經在腦海裡轉ㄚ轉的!!!
其實前天跟方大哥說了最近自己的心得~
品格教育不只是如何帶孩子
更是老師本身自我的提升
除了透過孩子的改變之外~老師也會發現自己跟著改變~
最後會成為一種交互的感動
共同提升!
因此~我心中的品格教育是一種能力的建構
絕非口號、故事、測驗等等表徵衡量的運作、討論或批判
而是一種老師本身與孩子本身都能彼此在身教、境教、言教而提升正向思維的方法與策略
這也或許正是美方KIPP品格外在型塑做法

崇建老師提問探索內在
共同特徵與可連結的契機~

真的很感謝丙成老師的邀請與無界塾的場地安排
大腦皮質層越來越多電波了!
期待自己更有機會與能量幫助更多人!!!

2017年2月9日 星期四

KIPP品格之感~

昨晚睡覺前跟老婆一起說彼此今天三個遇到的好事
順便練習KIPP的品格語言與命名
不約而同地
我們發現都有一個相同
而且是說最多的(或許也代表最感動的)
就是兒子女兒的事情

說真的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及格的爸爸~
就如同我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優秀的老師
但我相信我應該是認真~
只不過我又很強調個人化學習中的自主性
因此
不放手~孩子不知道什麼是自己來的成就與成長!

這禮拜開始寒假活動營~
每天清早我還在大夢初醒時~
兒子女兒早餐自己搞定
只到臥房跟老爸說了一句話~我們上學囉!
騎著腳踏車~
沒氣了~自己去大廳找管理員借打氣筒~
依照著7-11最多的路線開始到學校報到
下午放學時~再到辦公室找我說一句話~我們自己回家囉!
然後依照著交通規則~回到家~
先洗澡~然後等著爸爸媽媽回家一起吃晚餐~
這是每天的場景~
有著近乎成熟的作息

很特別的是這兩天下午的小廚師社團活動
一些小甜點的製作
讓妹妹愛不釋手~
依照她甜點的胃容量~是不會有剩下的帶回家~
但很意外的~
她總是有比例的"延遲享受"~

昨天做了小蛋糕
真的自己做的太好吃了~但又想給爸爸媽媽吃~
忍不住~先吃一半~剩一半
帶回家後~正巧爸爸不在
媽媽品嘗了一半中的一半
剩下的一半中的一半實在是太誘人了
爸爸到九點還沒回家
忍不住~又把一半中的一半吃了一半
回到家時~在我桌上的是一個剩下不到2立方公分的雞蛋糕~
(問題來了!原來有多大呢?)
這一半的一半的一半
品嘗起來味道的確很對
但是在一個父親心中
更有味道的
是一個8歲的女兒~對於甜點充滿慾望的孩子~
不斷的延遲享受或者策略地降低享受
抵抗慾望~策略性降低因不滿足帶來的焦慮~
只為了一天沒見到面
十點到家的爸爸~一口女兒親手做的小蛋糕

就學理上來說~
女兒9歲正在自我訓練大腦的冷熱系統的轉換
情感與理智平衡當中
對一個父親來說
是必須冒險放手、放膽~
讓自己的寶貝~
自己來、自己學、自己冒險
卻在成就之後~能與人分享的經營

每天總在擔心中度過
萬一跌倒了~萬一脫鍊條了~萬一有飛車~
但卻需要像軍師一樣冷靜的安排布陣
了解兩個能做到多少~
要做到那些~訓練~
放手後讓孩子去冒險
事後歸納出那些有意義的行為讓兩個理解~

壓力與控制
或許孩子呈現出的是服從~
但卻也讓孩子呈現固著性的發展
這也或許就是為什麼成績好的孩子
並不會有很高的心氣?
因為是用成績讓師長的壓力與控制獲得平衡~
不過身為父母
不可能沒有期待或擔憂
只能說~最難的就在於與孩子之間的平衡
身為老師~何嘗也不是?!
因此
從觀察中
與孩子一起討論可行、共同參與~
找出平衡點是最適當的策略

如同每天一早
總是會問上一句~
你覺得可以嗎?
可以答應我要平安喔!
每天一晚總是會問上一句~
今天好不好?
或許
就是就是最好的承諾與放手吧!
相信孩子可以,他們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