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Translate

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陪伴~不只是坐在導師桌上,更是與孩子一起學習~

如果你是小朋友~你會覺得如何???
會不會想跟老師一起挑戰數學?
孩子陪著老師?
還是
老師陪著孩子?
還是
朋友陪著朋友?
501的故事慢慢地要轉變成508的故事了~
13年沒接過班導師
事實上這是一次很重大的決定~
將挑戰多年來的工作習慣與經驗~

我很喜歡一句話:「滾石不生苔
當一個人在某個角度中太久~
就容易產生某種角度的立場~
只有保持改變的勇氣,才能永續自己的成長~
因此
即使13年的行政職務~也常常換跑道~

如何開始帶班~甚至經營出屬於508孩子的翻轉教學?
從去美國論壇就開始不斷思考~
從顏老師的歷程
丙成、輝誠、昌宏老師的分享
到台灣各地許多老師的文章
我總結到兩個字─陪伴

花了兩天的時間與家長打電話
自我介紹並且問問孩子在學業上或身體上有沒有要注意的~
很有趣的是
大多數的家長並不會很抱怨孩子的學業如何
而是期待快樂、品格良好
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種夥伴關係

我有點意外
不管是報章雜誌對於現在12年國教
或者是學生差異化的報導
幾乎感覺上家長對於學業成就的擔憂更甚於孩子能力的發展
但.....
真的是如此嗎?
至少,我的31位家長並沒有這麼強烈~
反而是快樂品德......

回到我剛剛的那兩個字─陪伴
其實,教學的定義是給孩子知識還是能力......???
有點雞生蛋、蛋生雞的感覺
而且總有那麼點上對下
但......如果定義成一種良性互動的陪伴關係
是不是會更有意義?

我決定提早成立班級網站
因為,所有的組織要動員~指揮、管理都必須要先有通信
(感覺很像部隊......呵)
讓508的孩子至少有一個指揮所了解訊息~
而這樣的網站必須是能與許多功能相結合的
因此我使用了Google的「協作平台」~
未來可以結合Gmail的帳號簽入進行「共作」,發展小組合作~
成立開學前指揮所!!!
而接下來網站成立的訊息必須讓孩子與家長知道~
因此透過手機簡訊群發,先讓家長知道這樣的訊息~

當然辛苦點~建立良好的形象~
一個一個打個電話連絡、自我介紹一下~
順便說明一下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向
對於家長的第一個印象會很好!!!

接下來第一個回信的孩子出現
第二個、第三個.......
原本只期待第一個出現就很開心的我
現在至少有17個孩子透過網站與電子郵件聯繫上了~
我開始利用電子郵件與孩子在還沒開學前
建立「陪伴」的關係~
而這個關係當然需要有點競爭、有點合作、有點虛榮感~
因此,透過「均一教育平台」的數學任務~
開始一起競爭~
是一個很正面、也能開始自主學習的方式

當然會有孩子挑戰你的做法
但一樣肯定她的問題
把她當朋友
解釋原因給她聽
很開心的一個家長回應
BYOD的機會出現了!!!
家長的來信證明一件事情
數位融入要能改變家長的想法~
就必須產生「思考改善創新」三個層次~
透過老師的思考,提出改變的方向~
改善了孩子使用電腦的習慣
也創造出好的學習成效~~~
自然
家長就能接受這樣的方式~

很多人在開學前應該都還沒跟孩子接觸吧!!!
但......
以「陪伴」關係作為主軸的班級經營
在開學前就透過數位、網路
來與孩子、家長建立虛擬關係
輔助無法直接面對面的問題~~~
雖然目前只有連繫到一半17個~
均一上大約6個孩子保持使用~
但......對一個13年組長主任的「新進教師」來說
一個不嫌少~總是開始~
而且是開學前!!!
也似乎算達成了一種另類的「翻轉教學」
陪著孩子一起連繫感情
一起使用均一、一起比較徽章數量
一起準備開學!!!準備翻轉!!!

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翻轉教學的十大迷思

準備開學了~
也會開始收拾情緒與回想點滴~
本來內向、含蓄的我(......沒人會相信)
現在也能侃侃而談~
從網路、文章開始自學翻轉、反覆思考找答案,
最後開始進行嘗試與記錄~
每每分享經驗、故事與想法時~
總會有老師舉手或私下討論一些問題~
整理一下思緒~
就在開學前給自己留個記錄~有興趣的夥伴加減參考~

  • 翻轉教學是精英教學的一種?
如果你先了解2007年兩位化學老師教學改變的起點,
或者看看可汗一開始是為了外甥女所開始做的原因,
你就會知道,翻轉教學基本上是一種普羅學生所適合使用
甚至!是一種「另類」的補救教學
只是,如果弱勢學生效果不錯的話,
當然對於資優學生會有更好的表現!

尤其在「學習金字塔」的各階段來看
將基礎學習還給學生利用時間進行自主學習
再來與老師進行較高層次的作業討論
事實上所訓練或"引發"的
是一種普羅於每個孩子本身就有的「自學基礎能力
只是往往這樣的自學動力,在家長與老師的刻意學習進度安排下
反而被掩沒.......

想想你的孩子,有沒有曾經偷偷觀察你~
有天偷偷地在你早晨睡覺的時後,自己嘗試打開DVD來看巧虎的影片?
然後非常高興得欣賞完之後,還會偷偷教弟弟妹妹?
這就是「自學」以及自學後帶來的「高峰經驗」!
這兩者可以強化學習者的學習信心與企圖
那為什麼不好好利用這種「天賦自學」的能力
讓孩子可以保持學習動力?
  • 翻轉教學是潮流,有天也會消逝?
說潮流~先說說古老~
翻轉教學是一種很古老的方法,你相信嗎?
其實說穿了,跟台灣老師常說的「預習制度」基本上有很大相似~
不管是回家看影片,或者課堂前先閱讀教材講義
都是讓孩子先與教材進行「大腦對話」~
從大腦對話中,不僅可以建立基礎,更可以訓練閱讀或思考能力~
相對而言,從「Cognitive Load theory」認知負荷理論來看
再回到課堂上,對於上課內容就能更快的掌握老師所說明的
因此就能進行較高層次的學習或討論!
只是
過去的資訊傳遞並沒有網路,父母親的國民教育素質也沒有現在好~
因此,預習制度多半變成連絡簿上的「理想」~
但如今,卻是可以透過好的數位平台與普遍的資訊網路達到~

再回過頭
回應一開始的第一個迷思~
其實翻轉教學在一定的意義上是種「補救教學」
影片或講義在積極面上可以「預習」
但在弱勢孩子上可以「重複學習」~乃至於「精熟」~
因此
影片或講義的設計就必須符合「人體工學」與「系統脈絡」~
老師們就必須先消化教材!
消化教材!那不就是備課?
沒錯~
尤其在美國翻轉教師的理念,基本上影片自製就是一種備課型態~
為了錄影,閱讀教材、排練內容都說過幾次了~
那...當然備課完成!!!

「翻轉」這個名詞是潮流,我相信!
但「翻轉教學」會消逝???
基本上就是忽略了備課、預習與補救教學的存在~
所以或許以後會有種名詞替代~
但本義或行為上,也是翻轉教學的沿伸或演化~
因為,翻轉教學不也正是從其他的教學法演化出來的嗎?!
所以
請不用期待翻轉教學會消逝~
你應該期待的是有沒有比翻轉教學更好的教學!
也就是更創新更棒的方式,這才是老師的眼界~
如同我很喜歡幾個月前丙成老師的一個抱怨~
「不要再談翻轉了!來談談創新教學吧!」
  • 翻轉教學是好厲害的萬靈丹?
這一波強調翻轉教育的浪潮中,
其實都是跟過去一樣
重複不斷強調一件事情─教學創新改變
不論學習共同體、合作學習、學思達、桌遊教學、同儕數位學伴等等教學方法
都是一次又一次不斷創新教學下的智慧結晶~
但如果可以解決所有學生學習問題,那就不應該有「翻轉教學」出現了!
相對而言,翻轉教學也是許多教師教學改變的智慧
但絕對不是萬靈丹。

更何況,課程內容有認知、情意、技能三大目標方向
因此,每一種教學方法所適用的課程也不盡相同
我常笑著說
一個投手只會一種球路,沒兩下一定會被打爆!
老師也一樣,面對不同學生的狀況
怎麼可能只會一種教學法?
除非學生同質性太高!
這種狀況也大概只有高中、大學才有機會遇上~
所以在國小,傳統教室內的差異化已經是稀鬆平常
因此多數老師也都見多識廣,多半都有不少"撇步"~
也比較能對於各種教學法保持一定的視野~
所以,
翻轉教學在另一個更深更廣的意義上
就是所謂的「創新的教學」與「改變的勇氣」
這兩個才是真正的教學萬靈丹!
  • 翻轉教學有沒有SOP或課程架構可以參考?
事實上,大約在初期到各校演講時
我都會說"大約"怎麼做
但不會說"一定要"怎麼做~
長期觀察~
許多的教學方法創造出來後
就會有兩種奇怪的發展方向
一種就是極端的「技術化」,非要怎麼做才是內行!
一種就是極端的「囊括化」,只要沾到邊的都是從我這一派出去的!
事實上這兩種往往就會造成一種很不好的現像
教育的文人相輕(侵)~~~
而慘的就是第一線的老師!因為可能因政策被迫去適應~

只有在第一線的老師才知道學生的問題與需求
然後適當的選擇自己能做的與對學生有幫助的教學方式
如果一個老師上課如同輝誠老師演講一樣精彩~吸引學生~
誰說講述法是有問題的?

因此,分享翻轉教學的老師們都喜歡用一句話來說翻轉教學:
「課程回家自己學,作業學校討論寫」
至於要怎麼去達到
只要不讓學生增加額外壓力、家長引起恐慌~
嗯~~~
要用影片、講義、討論、個別指導、遊戲化等等方式
都可以進行!
只要達到最終教與學的成長目的~
「學生自主學習、老師勇於創新」
只要有心,人人都是翻轉教師~

當然
如果你還是抱怨我有說跟沒說一樣~
那就參考這張圖吧!
或許可以給你一些靈感!!!


  • 嘗試翻轉覺得好像沒上到課?
說到這個
有感覺的老師還不少~
其實我還滿開心的,因為代表問的老師真的有在嘗試!
其實這種感覺在我們嘗試翻轉教學時也一模一樣~
非常的有趣!
我最大的感覺是,因為台灣的老師太習慣上課一定要講個不停!
「霸占講台」這樣的說法有點太偏激~
我比較喜歡是「台灣的老師太認真!」
因此,深怕一節課沒有上到課程內容~對不起國家社會~
相對而言,台灣的孩子就很習慣老師跟家長甚麼都安排好~
無法自己獨立學習起來~
然後等到長大,自己當了老師,也就「教育世代複製
一樣滔滔不絕上課~因為~我的學生也在「等答案」......
「等答案」變成一種"應該"的學習文化

翻轉教學,讓課堂變成「作業或討論中找答案」~
所以,一開始會有「沒上課」的感覺~
甚至有種「學生亂糟糟」的壓迫感~
這是正常的~請不要太慌張!
另外,這也正是輝誠老師強調「班級經營」是關鍵的原因
當一個老師班級經營好的時後
自然學生「能縮能放」!
可以討論、也能回頭歸納、也能輕鬆哈拉或者聚焦!
因此,想要進行翻轉教學的老師
並不需要關注在「上課有沒有上到?」
而是在我有沒有把學生可以「操控自如」
所以自然在「學思達教學」中,有許多班級經營的技巧與討論~
當然,也會引起旋風式的影響~
因為,這才是「翻轉教學」的課堂核心
  • 翻轉教學上課進行討論會很累,影響進度?
在美國的翻轉課堂中,是比較偏向個人作業的討論。
因此老師遊走於教室當中,針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台灣的翻轉課堂,由於為了刺激學生思考、發表的能力發展,
因此,利用很多的小組合作、競賽的方式來進行討論發表
這無疑的是因為國情文化的不同,
台灣的孩子長期被動,因此需要較強的課堂運作來進行刺激!
但台灣的老師多半最擔心的就是上課討論!
因為耗時、有進度壓力!
最害羞的,就是...常常自問自答!!!

回過頭來思考一下~
為什麼我們一直要想進度問題?
無非就是無法擺脫教科書的進度思維~
所以依照教科書的內容去填塞一堂課~
那...誰說一定要填這麼多???
其實經過大半年的實驗
一堂課只要討論3~4題,效果就很好~
孩子透過課堂上的實際討論與操作~
自然「我思故我在」~怎麼可能睡著?!
別忘了~
基礎的學習都在家中或課前已經閱讀過了~
幹嘛討論時又要跳針重複???
讓孩子發現問題來提問,不就是孩子真正的需求?
總比不論一切的搪塞來的精準多了!
這也正是美雯老師每一次提早兩周就能節數進度的原因~

一些老師私下問說
討論時很無奈~學生愛理不理?!
那......老師直接自己自問自答,不也正是愛理不理囉?!
來點競賽、來點鼓勵、來點抽籤、來點掌聲~~~
這也就是老師應該變成「主持人」
把講台讓給學生去「表演」的意義。
當然
有時候這跟人格特質有點關係
例如有人說~阿源天生反應好、幽默感足~
但文靜的美雯不也成功地操作上課討論嗎?
  • 行動載具如果不足就不能做翻轉教學?
行動載具的不足
這樣的前提是你的翻轉需要資訊平台的使用~
如果是用學思達課前閱讀方式~那就沒這個問題了!

再回過頭~如果就是要用影片教學呢?
但請想一想~
學生原則上應該是回家看影片~不是在學校!
所以如果真的要促成翻轉學習
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確保學生回家看影片?

首先
真正的搭配課程去使用教學影片
這樣的動作並不是強調數位融入教學~
而是強調「老師的教學文化就是這樣,請你配合!
態度擺出來基本上小學的孩子多半能配合。

那少數無法配合的孩子呢?例如弱勢、安親課輔等等~
基本上就在學校創造簡單環境
利用閒置電腦或少量的平板來給予補足影片學習
基本上數量不多~
更別忘記還有「電腦教室」可以利用~
該讓長官們幫忙的也要反應一下~

接下來透過一些管理方式來增強看影片的效用
最基本的例如均一上就有上線時間觀察
或者隨著影片觀賞結合一些學習單
甚至~第二天來場問答活動!昨晚的影片有甚麼內容?
答對的給予獎勵
答錯的...也能了解觀看影片狀況~給與在教室內補足觀看~

當然~有人就抱怨
這樣就不是翻轉!~
我都在心裡"OS"~
不算翻轉又怎樣?!咬我嗎?!
如果不算翻轉~所以你就什麼不做~擺爛~我才想幫學生咬你!!!
本來就是窮則變~變則通~
只要學生學習快樂有成效~
為什麼要把這種設備、定義的問題~當成不改變的藉口?!
  • 又要看影片、又要寫作業,學生好可年?
這是一些老師不小心的錯誤做法~
看影片又寫作業~天啊!!!學升的壓力是增加!!!
因此
原則上回家看影片就是一種作業。
回想一下,作業本身不也正是一種在家學習的物件
(先不談在補習班寫的問題)
如果真的擔心,好像毛毛的?!
不然就隨著影片的觀看
寫一份觀察學習單
或練習寫筆記
只是在內容上不能太過拘泥
讓孩子發揮自我歸納的能力~
如同我們常說的
筆記是給誰看的,不就是自己看的嗎?
  • 用資訊設備對孩子身體有影響?
這是很多老師與家長的疑問?
翻轉用數位平台~就會用電腦或平板~那...視力???

回過頭來先想幾件事情
以前沒有電腦的年代~近視就沒有了嗎???
孩子沒碰電腦~都在補習班安親班寫作業~近視就比較少了嗎???
然後
我常常把自己當例子~
我從小每天躺著念書、念上建中、師院、念完研究所、當資訊老師~
一樣玩網路遊戲~但.......我沒有近視~

善用工具」才是王道
而教育就是「教人善用工具」~不是嗎???
下水有可能溺水,那就不教游泳了嗎???
之前曾談過,台灣的文化太過防禦性思考~
怕孩子失敗、受傷~所以最好別碰~
孩子有可能一輩子不碰嗎?

因此,教導正確的使用與好的數位學習軟硬體
其實在這一次翻轉教學當中
反而能讓老師或家長重新檢視過去對於資訊融入的態度
就是我現在演講常提到的
數位工具除了能放大動機
但更要能掌握「思考、改善創造」三個階段
透過數位設備能思考我要做甚麼?
透過數位設備能改善我能做到什麼?
透過數位設備能創造我可以達到什麼?
這樣資訊工具就能善用!!!

舉例來說
當一台平板拿到手時
讓孩子思考我要怎麼用在數學上~這時就可以介紹均一教育平台~
然後透過均一的使用~慢慢的改善數學成績與動機~
ㄟ~很棒啊!!!重建自信心~
最後,可能在一次的測驗中,創造出很棒的成績~
這樣孩子自然就能體驗到數位工具學習上的意義!!!
而不是只有遊戲~

而遊戲本身無罪~是時間管理不當~
但時間的管理就不再贅述~半小時刺激大腦即可!
  • 翻轉教學後,成績會變好嗎?
國小部分來說,一定會變好!!!
但變好的不一定是你的孩子。

因為就一開始說的~
翻轉教學對我來說~算是一種另類的補救教學~
所以對於學習弱勢的孩子有不少的幫助~
先不多說數位放大動機的效果~
光是透過課堂上好的遊戲化教學、小組合作學習、上台發表~
對於學習自信有很大的重建效果~
自然成績上會有很明顯的不同~

對於程度好的孩子呢???
重點不在成績~而是在「自主學習」的能力!!!
同樣都會考到100分
填鴨教學會摧殘學生,對學習嚼蠟無味,換獎品就好~
等到有天沒有人要求,就成績直直落!!!(我就是這樣...)
相反~
翻轉教學是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原本內在特質
因此這100分是自己所成就的~老師只是協助者!!!
成就是自己建立的!!!
這樣的高峰經驗就不是透過獎品,而是透過「自我要求」出現的!!!
(pagamo不就是學生成就代表作的最好案例!)
而課堂中的討論、分組合作、表達
更建立了學生思考、合作與相互扶持的歷程~
在某種意義上,對高成就的孩子品德上也有幫助~
如同501班家長說的
自從重新編班後,他的孩子透過翻轉學習
自己會規畫、自己會安排,讓家長放心到感動莫名~
而原本加法不會、上課翻桌的孩子,也重新找回學習成就
受到家人不一樣的讚許!!!

林林總總的十個問題
是半年來演講所遇到的詢問與感想~
最最多人問的~
其實是我要怎麼開始?

技術上都有人可以問
案例上都陸續有教室成功
教學上都有很好的方法可以採用~
再不行找個時間去觀課學習都可以~(請洽開放教室觀課總舵主輝誠老師)
重點在
勇氣!氣!氣!
步驟就是
請從一點點改變開始
不要一下給自己太高的門檻!!!
從一點點改變開始
先來點均一、或來點自編講義
學生就一點點感動
再來點小活動、小討論
給自己一學期~
自然就會有不一樣的教室風景

是不是翻轉~符不符合~對不對~誰是誰不是~
乳牛海灣哩!!!~超級無聊的討論~
因為不做,永遠不知道什麼是自己的翻轉教學

給看到這裡的老師加油~也給未來的自己加油!!!

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

GC與翻轉教室結合~

想想~GC與Flipped Learning 能結合嗎?~
翻轉教室的五個歷程
學生分析─引起好奇─影片自學─課堂討論─學習檔案
接下來循環~形成一連串的課程活動
如果這樣看Google Classroom,適合使用嗎?



引起好奇~應該是很大機會~
因為數位能引起動機~
但就小弟常強調~一定要掌握「思考、改善與創造
不然數位引起動機並不會有延續性~
只是噱頭~
因此~如果用「思考、改善與創造」
基本上GC的使用必須串連起各個G+的雲端服務~
才會有精彩的效果~例如利用雲端硬碟上的表單、文件、繪圖三大功能
才有機會產出~
因此必須學習思考如何使用與產出甚麼~
這對於老師與學生兩者來說~Get!
接下來透過老師課程安排~
因此能改善上課與作業的流程繳交、協作問題~Get!
當然創造出學生的學習檔案之後
老師就能保存作業文件或圖案
甚至可以透過協作平台建立網站分享~
因此可以讓孩子或家長看到...透過數位學習所創造出來的成果
共享成就與虛榮感的滿足~Get!

影片自學~
基本上GC是透過連結......
除了因為YouTube是同家服務~因此可以比較快連結與搜尋~
沒甚麼特別~
所以
我大膽預測~如果GC未來要發展更好~
或許會透過YouTube再進一步發展出線上影音編輯軟體
簡單版~就像TechSmith的Relay~
超好用~簡單~對於基本的講課說明很好用~
其實...現在有些APP也就不錯用~
但如果GC為了課程內容的充實或朝自學
一但發展出來線上版簡單剪接軟體~
夭壽強!!!
但Google會想到翻轉學習的需求嗎???
當然不可能~呵呵~
因此~TechSmith的軟體還是比較適合翻轉學習影片製作~

課堂討論~
我想GC的整個設計基本款
只是為了小組合作學習~與加速作業處理~
不過透過課程或作業設計
老師也能線上課程結構化~
提供學生網路學習或寫作業~
應該算打破教室的空間與時間~
回家都好用~車上也好用~教室更可以用~

不過......總覺得用"協作平台"也能達到類似功能~
只差在成績擅打與作業往返的訊息~
而且這一段還是要依賴老師的班級經營操作~
GC只有提供基本的作業往返服務~不會幫你打屁屁~呵!
更何況~GC並沒有提供任何班級經營或獎勵制度
因此
短時間如果我使用~大概就是純粹再作業上的往返加速~
或者分組學習時~讓孩子討論出來的結果~
透過協作文件或繪圖~
再來投影呈現~
但協作平台也可以啊....因此不是很可以算Get!!!
但或許未來也會朝這個去發展吧~

學習檔案~
那就不用說了~
光是文件協作功能就是原本的強項~
並且提供分數、發還~學生還能收回重寫~
透過訊息通知方塊~連繫速度加快
而自動地協助老師在G的Driver裡面建立資料夾分類~
30GB的空間!!!~自動依照安排檔案夾與名稱!!!真方便~
可以收文件、圖檔、EXCEL等等各式檔案~
學生上傳~收回~訊息非常清楚快速~
加上透過協作平台當班級網站
透過雲端串連就能分享圖檔或文件檔案~
馬上就可以讓家長或孩子看到成果~Get!
讚!!!

學生分析~
這個就真的看不出來~
當然~或許利用G的表單功能進行測驗~
也能透過函數、篩選、分類、圖表功能去產出
但那必須要有Excel的基礎~
對於一般老師來說~等於有困難~

如果是利用G的繪圖功能~留下的記錄倒是進行解題分析
甚至特教或輔導業務也可以留下記錄~

不過.......
我總覺得有點卡卡的~
或許太多人用~
而且未來一但有很多檔案很大的教材出現~
不知道對於頻寬很弱的教室會發生甚麼狀況???
而且與平板的結合
依照哲剛老師說的~瀏覽器要改成Chrome~
不能用預設的
或許還是有很多問題~不過總是慢慢來吧~
老師一點點好玩~學生也會一點點改變~

Google Classroom 試玩~

很久沒寫~
其實是因為前面美國翻轉論壇的四篇不想推掉~
呵呵~
而且~到處跑演講也順便到處玩玩~
讓自己也享受一下沒有行政工作的自由行~
不過昨晚看到Google Classroom已經通過試用~
趕緊玩玩看~
終於等到了~
不過聽說還是有的人申請上出現問題
遲遲無法使用
小弟算很幸運~
一定要相同網域服務的Gmail才能使用登入
過了之後~果然學生就可以看到老師的課程通知~

還滿像1know的群組加入畫面~圖塊~

學生可以開始線上撰寫作業~也可共享~
很適合小組學習~

學生的所有動作~老師端都可以依照右邊的活動方塊看到~

繳交狀況很清楚~點選也可以知道是哪些孩子~

萬一作業不滿意~還可以取消拿回重作ㄟ~滿好玩~
學生作業打分數~成機是可以單獨打字~
旁邊的分數是看以多少分為滿分
打完後還可以發還ㄟ!!!
整個感覺是...
用來讓老師進行備課結構化線上課程很不錯~
但必須對於Google其他功能很了解~例如繪圖、表單、文件等等~
串合著使用會很精彩。
對於訊息連繫上很棒~協作部分非常有利於小組合作~
而老師改作業應該會更即時~感覺上很適合小組合作、撰寫報告作業~
慢慢開始玩~呵呵~
用Google Driver的繪圖功能,就可以保留學生筆跡,
可以看運算過程,保留檔案,
對輔導或特教也很有幫助,真的超棒!
早上快睡到9點~因為...Google Classroom~
即使後來躺在床上~仍然會思考~
Google Classroom 會帶來甚麼樣的衝擊呢?
昨晚嘗試之後
腦袋在床上想著
很明顯地這個模組~如同在美國感受到的翻轉軟體~
簡單、易學~
而且配合著既有的優勢雲端服務~
那台灣的平台發展呢?
是不受影響?~還是配合發展?~還是有辦法走出一條路?

在G的流程上
可以協助老師結構化教學~
也就是進行備課~擺脫傳統看教科書的備課思維~
而且加速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訊息傳遞
例如作業、溝通、動作記錄等等
但也很有趣地
沒有明顯直接的班級經營、遊戲獎勵制度
也沒有類似題庫建置、數據分析功能或...
甚至類似看影片的時間長短、上線使用的記錄等等

當然面對全球10萬老師試用的狀況之下~
模組牽一髮動全身
因此或許Google Classroom掌握由易而難的原則~
之後會陸陸續續推出更棒的附加功能~
但或許也可以告訴我們一件事情~
為什麼資訊融入的難度、門檻要自己設定的那麼高?
何不從簡單、穩定來入手~
因為真正的關鍵~還是在師與生的互動~
也就是
班級經營仍然是老師的責任~
而數據再多~
仍然必須透過老師的敏感度才能彰顯意義~

台灣的學習文化有種很優卻很急的特性
喜歡往高山衝刺
越難越有征服感
但回頭可能沒力氣下山~
更遺憾的~沒有慢慢地品玩一路的風景......
而且~一群人在山下跟不上~只能仰望
而在山頂上的也只能孤獨自賞

把時間避免在過度的軟體、帳號~
而花在更美好的教學變化與孩子的合作陪伴~
這是對昨夜玩到三更半夜~對Google Classroom~的感覺~
相對而言~
如果台灣的平台發展要突破
除了正面交鋒、學習長處或做出不同的創新
更重要的~
就是有沒有去了解站在講台上老師的基礎需求~
讓資訊能力不是很好的夥伴一樣可以聽得懂與入手
炫耀有多少功能~興趣缺缺...也只獨樂樂了~
就常說的~老婆不會...就很難推了~
這次~老婆居然很有興趣的詢問~呵呵~
那...應該真的可以一起登山~漫遊品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