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Translate

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從錯的方向找對的思維~

我曾經跟一些夥伴說過~
當初在做翻轉教學嘗試的時候~
其實原本我是要證明錯的~呵呵~
因為
從錯的方向去挑剔一件事情~
才不會自己昏了頭~滿腦都是自以為真的情形~

也因為不斷地挑剔、思考、反省、修改~
卻能做成很正確的方式
畢竟月暈效應或霍桑效應~
有好的~也有反面的狀況~
自己當老師也很清楚~
一張作業~
如果是印象好的學生~
平心而論~多少真的會打得比較高~
甚至有錯都會沒注意~
相反的~
平常印象不太好的學生
就算這次很寫的認真~
我都可能忽略到學生的努力
甚至挑剔了起來~
因此
始終告訴自己
對每個孩子的分數
都用每個人的標準去看~
而不是彼此的比較
這或許是班上絕大多數願意把字體越寫越好的原因
呵呵~
如果說甚麼是思辨力~
最終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求真~
但真正的歷程卻是很辛苦的~
就是從不同的角度去修正~
正反合的不斷去看
如同寫文章常用的起承轉合一般~
琢磨下來
自然是精煉、淬鍊出來的核心價值~
但求真的最終
仍然是要去叩關
讓其他更專業的人物來檢核~
當證明是可行的時候
自然而然
所獲得的不只是當下的興奮
更重要的
是整個歷程~是無與倫比的經驗!!!
觀課這件事情
何嘗不是如此~
我仍然很討厭觀光團式的觀光~
我的經驗中~很多人並沒有受過觀課的訓練~很不尊重老師與孩子!
但是回過頭來想~
也就代表著很多人沒有接受過觀課的磨練!
一個完整的觀課
從備課、說課、討論、課程實施、議課、同課異教、再議課
其中的各種觀察能力、討論~
真的不是一堂課就可以論斷~
但真正琢磨過的~相對就能練就出好的技術面!
不過技術歸技術
真正關鍵的
仍然是心態~
但當一個老師能開放心胸時
也足以代表願意接受教學的讚美與建議時~
在正、反、合的歷程中
必然能淬鍊出屬於自己的心法與教學
最後達到一定程度的教學專業
教學專業~是重新找回"尊師重道的新著力點!
對家長來說~是一種信賴的品質保證!
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安心的學習軌道!
對自己來說~更是一種肯定自我與永續教學的力量!
其實~來觀課的不只是老師~
我們班家長也來過~
心裡自然也是會怕怕~
但我始終抱持著~漏氣求進步的想法~
對就對~錯就錯~合起來~就會進步了!!!
沒有完美的教學方法
只有不斷學習的教學方法
不是嗎?
自然而然就能在重要的時刻
準備9道手路菜
等著大師級人物來~
就算不去想"驚艷"~
但也至少親臨來指導~也會是種"學習"!
上千個教室不看~專程來一趟~
也是種肯定了!
怕錯~怕失敗~臉皮薄
多少來自於傳統對"謙虛"的要求~
但我常跟學生說
做人要謙虛
做學問就不用客氣了~~~
反過來
當老師的我們呢???
兩年來~幾百個人次來過我和孩子的身邊~
我可以了解當專業的、熟知的或者非專業看熱鬧的同伴
站著、坐在、爬著在教室後面的那種壓力
沒錯!在教與學的交流中~那是種干擾~
因此~人數需要限制~禮儀需要規範~需要訓練~

我更期待的是
越多人看到我哪裡不好
~當提出來的時候~
我就可以學到更多~我就能更強!!!
都要孩子勇敢的面對錯誤~
那為什麼老師不能面對錯誤?
只因為我們是老師嗎???
從錯誤開始~
在很多教育專文中可以看到
讓孩子從錯誤開始~可以學到更多!更快!

身為孩子的示範~
老師、家長
是否也願意抓抓頭髮~笑咪咪的~憨憨的~
對孩子說聲抱歉~老師錯了?
對同事說聲梭律~幫我調整?
還是關起門來~錯的也要當成正確~
角度沒有對錯~
但不同的角度
就會有不同的思維~
不同的思維~就會有不同的收穫!
還是那句三年前簡報的老標題~
有些事情~
不做不會怎樣~做了~自然不一樣!!!

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513的分享做發想準備~

對一個我這樣的國小老師來說
教育是甚麼?
就是讓下一代比我們更有能力面對未來
因此
不能只是傳遞知識~
更要刺激自由的創造
超越未來
教室是甚麼?
就是讓教與學可以流動或流動更好的場所
因此
不能侷限~
越多元的場域就有機會促動多元的流動
教師是甚麼?
就是讓利用這個場所
透過正確的流動來促動下一代更有能力
因此
就要能不斷精進提升正確的流動
甚至
要引導未來的正確視界
至於教育政策是甚麼?
就是透過最好的資源分配
讓教育、教室、教師能有最好的支援
去創造最好的未來~
未來的需求
就是現在教育的目標
因此
著眼目前學習差異化的差距~
未來個人化的教育服務
雖然在教育經濟規模的限度之下有所侷限

也將藉由數位科技所帶來突破空間與時間的契機!
不論是
教師的個人教學助理
學生的個人學習助理
家長的個人教育諮詢
將有助於親師生突破空間、時間
帶來個別化的教學流動與啟發
實現因材施教的千年夢
讓學習成為自己的揮灑~而不再是大人的焦慮
讓教學成為創發的契機~而不再是知識的傳遞
讓成就歸屬每一個孩子~

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

行政思維需要改變啊!

昨天一位老師特地來問"608密室脫逃"
想要在暑假辦活動~
當我說明之後
她很驚訝
我們並非從網路上找來然後抄襲使用
全部是學生自己設計題目、故事、解題路徑等等
而且
沒有用到太多ipad~只拿來當"密碼鎖"
她似乎有點嚇到
我笑著說
沒關係~檔案全給妳~妳參考~

教學活動最重要的
老師思考著我要讓學生學到甚麼~
而不是G神上找得到甚麼來用~
精緻的規劃與引導學生
放手讓學生創造、思考
學生不僅會學到歷程
更能享受到成就
而老師會有滿滿的感動
更別說讓所有人驚艷~傳誦不已!

就是教學最過癮的地方~
因為~
老師思~故教與學俱在!

我們花多少成本?
大約四百多塊的材料~白膠、塑膠瓦楞板等等
如果不是限制人數與時間進場~
應該至少會有20倍的回收~
不過
絕對是符合"低碳環保"的精神~

但有多少學校的活動
是在行事曆與會議中去思考?
框著"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的"聖旨"
卻沒有時間讓老師精緻化~甚至影響教學~
如同趕市集般~做完就好~
拍拍照~有亮點~就是成功?
弄得天怒人怨的~仍然沾沾自喜?

這麼說好了~
過去金字塔型態的科層體制
由上而下的領導~
自然是讓行政領導著學校發展~
但相對而言
也使得長年來行政不斷因為資源、權力的賦予
必須進行精緻化的過程~
但已經這麼多的歲月
做了過頭~也造成了過度雕梁畫棟~
評鑑指標越來越離譜~經費越來越浪費~效率不升反降~
就拿電子公文來說~
過去手寫~郵寄~除非必要~不然絕不亂發!
但現在呢???
精緻化了~~~卻更沒有效率!
要求的是公文歸檔數~卻不是真正的執行~
那是哪門的效率???
學校是教學的所在啊!
不是雕梁畫棟的成果工廠~
因此
過了頭~
自然就必須擺回來~

重新找回學校應該發展
也就是朝向教學精緻化~是必然的方向!!!
否則~
誰要為下一代負責?
為我們的錯誤負責?
仍然是自己!!!
而精緻化的歷程
必然在技術、時間、資源等等重新配置~
權力與責任是重整的!!!
而由行政重心轉向教學重心
也是一樣的歷程~
因此
為上者
真的不能用老師所要的是權益、是偷懶
用"學習一詞的框架去掩蓋不必要的行政要求~
因為~
學校權力過去並沒有真的下放到老師~
唯一人是從~
就會讓老師變成沒有思辨的老師~
到現在~
又有多少老師敢說真話?
有思辨的能講話的~又有多少被當成"異議"呢?

歷史會演變
時代會改變
思維、作法一樣要調整~
如果感嘆指標做得要死~行政沒人幹~找不到人才~
那是因為
過度精緻化的狀況下~一定走入死牛角尖~
更別說學校就是教學的聖殿!
而學生的學習是最需要照護的~
自然而然這樣的覺察就必定要改變權力與資源的方向~
將走到教學現場~
從"行政領導學校"
改變成為"為教學現場而採取作為的行政"

每個時代都有其背景因素
絕對不是誰的錯~
更何況有其貢獻~必須尊重!!!

改變是需要的!
起點固然在你我~
但更重要的
是不是能面對問題焦點~
對於權力、資源進行適配~
有時
放手~擺脫一些原來的思維~
官員或領導者將會看到無法想像的成果!!!
也能擺脫過度精緻化的約束牢籠~
刺激出更多元多彩的教育新世界~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我的翻轉學習第九招~最高境界~拉勒!!!

當在家自學基礎後~
課堂上就有機會多點時間進行互動~
翻轉學習的操作型定義~
就是為了課堂空出更多的時間~

之前北投女童遭到殘忍的對待事件時
心裡頭百感交集~
當時也不願多發表甚麼想法~
畢竟
說多了~意義不大~
對我而言
最重要的~還是在教學上的意義~
或者說~
"拉勒這件事情"
其實會比上一節數學課更重要!
數學課通常是第一節~精神好!氣氛佳!
記得事件隔天大家義憤填膺時
網路上充滿痛批或沉痛~
別忘了!資訊時代~孩子也看得到~一定會影響孩子~
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師在隔天與孩子對話時
注意到學生的眼神~
但我有特地注意到!
當我提到事件內容時~
除了憤怒
就是無奈的眼神~~~
更別說之後廣播傳來"要離陌生人兩隻掃把"的提醒~
連我多少感嘆了起來~這...是我們台灣嗎?!
我記得那堂課我就不講數學了~
就來一陣拉勒吧!
各紓己志~
最後~
還是學學祖師爺
拉回主題~
「如果,你們真的覺得現在的社會狀況很不好,
那麼~生氣、無奈是正常的!!!~
~千萬別在網路上罵髒話!~會有紀錄~老師會看到!!(一陣笑聲)
那是我們這一代做得不好!!!
但別忘記!!!
十年之後,這個國家會交給你們~
記得這樣的感受
老師要教你們的~
是把責任扛起來!
在未來
改變這個國家!!!
讓台灣站起來!!!」
當我用力敲著自己的肩膀時加強語氣時~
千萬別以為小六的孩子還不懂!!!
眼神回來了!!!
事實上
前幾天柏格曼先生好奇的問我"第九招"時
我上課時會聊到人生哲學時~我都聊甚麼?
我說了這一堂課的事情~
透過翻譯一句一句的解釋
他也眼睛亮起來了!
千萬別愚弄你的孩子!!!
愚弄
只會讓孩子變笨~或者討厭你!!!
相對而言
如果
台灣的主體意識薄弱、國家社會團結性不夠
就是我們這一代做的不夠
我們愚蠢~但下一代不能跟著愚蠢!!!
我們所能依賴的最後防線
就是教育!!!
教甚麼?!?!
教他們每一個人自己與國家的關係
教他們改變問題的思維
教他們扛起未來的眼界
教他們責任與榮譽!!!
而不是把目光放在如何獲得更好的成就
或者擁有多少的資源~
能力越大~責任越重~使命感更要有!!!
絕不是放在強取豪奪上
這樣的訓練
未來的孩子才有國家的認同、社會的責任感!!!
這就是我的翻轉學習課堂除了七招教學方法應用外~
第九招
"拉勒教學"!!!
但我始終認為
這才是最重要的教學法!!!
這一點都不"神奇"
是祖師爺(孔夫子)傳的~不是我發明的!!!
只是祖師爺在論語就教我們了~
我們都沒好好運用"傳道"這一塊啊!!!

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

為什麼讓柏格曼先生驚艷?

今天喘口氣~ 就來說說昨天到底弄了甚麼~ 讓柏格曼先生為之驚艷~


或許有人老會覺得...... 是不是外國的和尚會唸經~所以大老遠請柏先生來? 就我片面所知道的 是柏格曼先生主動與台灣這邊的單位聯繫 希望來台灣推展翻轉學習的思維~ 也順便來了解翻轉學習在台灣的發展~ 當然~有朋自遠方來~ 相關一些單位~ 也很期待這樣的大師一起交流 自然以禮款待之~ 我想~真的不需要用"外國和尚會唸經"這種思維看這件事情~ 就是交流! 透過不知名的推薦 決定來到龍埔國小~ 當時 校長問我要不要~我反問校長我行不行? 當時豪氣干雲~ 我們決定要為台灣爭口氣!!! 為什麼爭口氣?! 這麼說好了~ 是不是外國的和尚比較會念經? 從學習成長的角度~ 如果人家唸得好~自然是要多多學習~ 但 如果我們可以讓外國的和尚知道 我們的和尚也很厲害~ 那更要掌握機會
讓他知道台灣老師的厲害!!! 畢竟 柏格曼先生也是國際知名的大師人物 如果 能讓他知道台灣的耕耘與努力~ 勢必未來當他到其他國家時 會讓國際知道"翻轉學習在台灣的成功"~ 當一個小老師~能為國家爭點小面子~ 也是榮幸~ 事實上! 也跟棒球一樣啦!!! 就是不想輸"某國"啦!!!~ 更別說去年他們的K電視台才來採訪回去~ 據說禮拜日大型演講時 丙成教授之所以臨時中文改成英文演講 也是為了告訴柏格曼先生我們不輸某國~ 那...... 如何告訴他~我們也很會"念經"~? 這不是打打嘴砲就好的!!! 事實上寫這篇記錄文 不是在說昨天我們有多好多棒~ 而是 我們4年來念的、發展的"經" 與原創者從08年一路實踐與體認的"經"~ 是不相上下的~ 之所以柏格曼先生會很認同~ 不就是因為共鳴嗎???呵呵~~~ 所以 在這樣外國和尚與本土和尚的"念經"都是一樣時~ 就是在說明一件事情 我們至少是相同的理念與成就 相對而言 台灣的月亮是跟外國一樣圓的~ 如果認同這樣的邏輯 那麼 不用急著來觀課了!!! 因為 對翻轉學習有興趣的夥伴 其實翻轉學習真正最關鍵的 關鍵在這五個"心法"~
  • 你是為了學生而做改變,不是為了彰顯個人或表演教學。
因此,當我們向柏格曼先生報告我們為什麼開始的時候 他相當的感動! 四年前之所以採取翻轉模式~ 無非是希望透過在家自學~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 然後爭取更多的課堂時間 進行差異化、策略化的教學改變~
  • 為了孩子願意不斷堅持、鼓起勇氣克服萬難。
我們的確遇到許多瓶頸,
但也尋求與發現方法 最讓他驚豔的,就是利用數位建立"尋跡系統"~而不是花俏的做融入! 
並且對於影片學習採取"閱讀策略"
而對於學習運用不同的方式來活化教學
對於家長努力地去溝通想法
並且從校長、主任到老師,共同一起思索解決
  • 教學改變必須建基在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才能長久。
我們透過許多種的方式
將老師與學生的教學流動~從白天進入到家中~
彼此關係的緊密,讓教與學成為相互感動的歷程
因此當成為相互感動與信任的循環時
整個動力將不斷綿延下去~

別愚弄學生~別以為學生不知道~
任何隨便的態度~學生都會知道!!!
因此
認真的老師~學生會樂於配合!成為心目中的偶像~
隨便的老師~也不會受到尊重!
  • 真實的學生需求、時間、教材內容,才是決定你思考與運用甚麼教學方法、媒材的考量。
過度強調數位、影片或某某教學法都是一種偏食的思維。
每一堂課都有其特殊的時間點、學生需求、教材的不同
因此絕對不是"都"用影片、科技融入或者某種教學方法!
而是老師能酌量所有狀況
智慧的決定與善用對應的學習策略!

因此柏格曼來訪~
原本我一直在思考「我要呈現甚麼???」
但心念一轉
教學本身不就是針對真實的需求!!!
無需做假~但可以創意、變化!!!
因此既然是期中評量的前一日
又是數學課~
我希望加強9個數學概念複習~
那何不利用合作學習的活動~讓孩子彼此說明、設計題目交互來複習!
而孩子知道柏格曼先生的到來
也一定希望能與柏格曼先生互動!

為孩子著想~並試著思考在期中考複習的需求中創造互動的機會!!!
這就是我讓柏格曼先生驚豔的原因!!!
因此
就讓柏格曼先生與其他老師負責一組
整堂課
可以複習概念~解決需求~
可以出題互相詰問~進行練習~
可以與大師互動~在畢業前留下難忘的回憶~
增加賓果單~讓一周以來的複習有點樂趣~
就是以學生為角度、依照現況真實需求、思考教學、翻轉課堂!!!
  • 當成功地在課堂上找到學習樂趣時,無須強迫或要求,將會如同漣漪般正向擴散力量。
產生良好的教學改變時
成功的喜悅會逐漸擴散,也將會逐漸渲染整個學校氛圍
即使沒有很表徵、全面性的要求
但教學改變的氣氛卻慢慢的傳遞
使得課堂精進的文化逐漸形成
因此,不見得一定是運用平板或數位,或者強迫運作~
但有了成功的典範
夥伴們都會思考試著進行改變
不論從文本型態、到各種科目
許多龍埔的老師都會試著調整教學,創造屬於自己的改變!

這五點
就是我們念的"經"
也讓柏格曼先生非常認同的"經"~
所以
從10點到13點三個小時
讓這位"外國來的和尚"與"本國的和尚"
有著跨國的共鳴與感動!!!

有夥伴問說
有沒有課堂錄影?可不可以觀課?
當然有啊~要提供也沒問題!!!
不過~我想了想~
一定看不懂我在幹嘛???
因為
如果大家還是專注在"怎麼教"~"程序是甚麼"~
那就真的永遠不知道
為什麼我讓柏格曼先生驚艷了!!!




先思考看看這五個心法比較重要吧!!!
為了學生而進行的改變
自然而然
你會知道想看的、應該看的
~是為了學生學習需求的公開課堂~
而不是柏格曼先生的課堂!!!

如果
你覺得孩子需要更明確、更清楚的語文學習~
那你應該去看看MAPS~
心智圖的確在歸納整理上有很好的成果
如果
你覺得孩子缺乏思辨、表達、討論的歷程
那就要去看看學思達如何鼓勵、提問孩子~
如果
你想讓孩子有不一樣的學習動機~
行動學習是很好的方式
如果
你想讓孩子有長期的學習紀錄可以觀察與回饋~個人化學習~
數位平台提供的數據"循跡策略"是很好的工具
如果
想讓孩子彼此互相競合、提升學習樂趣
分組合作學習是非常棒的方式
當然想讓孩子在同儕中鼓勵與提升
學習共同體是很好的寧靜學習
如果......

其實台灣有太多很棒的學習問題解決的對策、方法
就端賴老師是否能適切、智慧的選擇
為學生的需求嘗試改變
而非一昧的為了翻轉而翻轉~模仿而模仿~
然後為了各自的山門
相互批評教學、教材等等
教室是自己的~
也只有自己才知道學生需要甚麼~
你不是我~我不是你~
批評~是沒有交集的溝通!!!
用甚麼~其實都沒關係~只要有幫助~都是對的!!!

但為了多創造一點課堂時間~
讓學生透過影片或文本在家自學基礎教材~
然後在課堂上省下了基礎學習的時間
就能有時間進一步的進行補充、歸納、活化等等教學運作~
這就是大家常見"課堂在家、作業在學校"的技術性定義了~

因此關心的夥伴
技術性的定義
請務必再加上"心法"
就會有屬於自己的翻轉學習模式!
也一樣有機會讓柏格曼先生驚豔!!!

我想~
台灣的老師從來不輸人~
讓外國的大師來~
是要讓他看見台灣!!!
我相信只要有機會
大家都願意為台灣而加油!
我只是比較幸運遇到這樣的機會
為台灣展現一點教學上的能力~
常說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我們希望孩子在未來能展望世界~
那身為老師
又怎能不帶著孩子一起嘗試呢?

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從小就要培養觀念了~唉~

一些長官們與大學教授們
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看到這~

中小學MOOC計畫的重要
不是教室有多少亮點~
而是
從小學一路種下自主學習的種子
到大學去開花!!!
如果沒辦法體認從國小培養這樣的學習習慣~
那~
註冊人數永遠只是個數字~
完課率永遠是1以下~
更無法改變一個世代~迎向國際的挑戰!
想想~從小就喜歡用某大的平台
那長大不就是專屬的粉絲嗎?!

另外
從中小學平台上的大數據找到可能的未來人才~
不論偏鄉都市弱勢~
直接到大學或教授們專責拉拔培養成~
我們班就已經發生類似的狀況了~
得英才而教之~
教授們難道不心動?

而MOOC數位平台的除了content之外
數據回饋、分析等等AI技術
將有朝一日必能協助三件事情~
學生了解自我問題
提供老師學習策略
家長掌握學生狀況
(新北市的親師生平台就是王道了!!!)
而當掌握親師生三件事情時
後面的效益就很大了!!!
例如
i-voting之所以沒有公信力~就沒用到SSO
那新北有~也真的用了~
絕對比天龍國更強!!!更有公信!!!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資訊融入必須的謹慎!

成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數據~
但過度強調"拿到多少"~
就失去意義~
因此
"為什麼消失"
才是測驗與成績最重要的意義~
前兩天那幾個腦袋靈光~
但是回家不念書~都一直不及格的~
整個成績下降~
自然一定有其原因~
找到原因~
連繫家長後~
就算第二波較難的複習測驗~居然都是八九十了~
我並不是因為他們"好分數"而高興~
而是
找到原因解決~那就好!那就好!!
回過頭來~
為什麼我比較喜歡"數位平台"的資訊融入~
因為數位平台除了提供學習內容
更重要的是能保留長期數據
結合運算技術
提供學習者回饋
或者
教學者的建議
如同為什麼我們要有紙本的測驗與成績
除了選材之外
更重要的就是了解學習者與教學者的問題
利用數位媒材吸引學生是引起、放大動機
但如果僅止於此
那本身就忽略了數位數據真正在學習上的意義~
那核心不對~方向就不對~
提醒自己
資訊融入真的要謹慎!謹慎!謹慎!

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從兩百萬個家長開始~新北市親師生平台讚的啦!!!

我常常開玩笑
台北市據說民間稱之為"天龍國"
只差一橫~只差一河~只差一橋~
那新北市應該是"大龍國"

不去思考政治問題
其實
台北市做得好的~
笑話~
我們新北市也不差!!!
只是說真的
地太大~人太多~有城市~有偏鄉~有高山~有海邊~
真的太多複雜的情況
真的就像教室一樣~
有著複雜的"差異化問題"~因此一些改變也比較辛苦!

教育改革的關鍵
不是在老師~
真的的關鍵~是在家長!!!
我想應該沒有人有疑問!
任何的教育改變、思潮、創新等等
我們都太~~~~~~習慣從老師身上開始
想想~
一個新北市有多少老師~不就二到三萬人
但一個新北市有多少家長~兩百多萬人
所以
如果我們要在教育改革中除了降低阻力
甚至轉為助力
要改變的~不是只有二萬多的老師~~~
更要改變的~是兩百多個市民!!!

假設我的假設是對~對象對了!
下一步是~
如何去改變???
那何不用"數位型態來協助教育的創新與改變"?

偶然情況下
看到了這個新北市隱藏版的畫面
至少據說公文也還沒看到
一個不小心被我看到~科科~
新北市親師生平台
沒錯~如同副標~
讓老師、學生與家長隨時掌握最關心的資訊!

當然好奇的我就給他登入了進去
但是~
帳密是甚麼???
點下去
對的啦!!!
就是新北市超強的SSO!!!
難怪是親師生平台~
因為我沒記錯~校務系統上有所有學生、家長與老師的資料~
拿來運用在SSO~簡直是老虎裝了翅膀!!!
這個超級好用
只要一組帳密
就可享受一堆資訊服務!!!
對於推動數位學習
有絕佳的幫助!!!
其實我早連我自己的兒子女兒都開通好了~~~
心裡想~裡面有甚麼服務勒????
首先是訊息布告欄~
目前還沒整個公開~所以還不多~
但是可想而知~
一但正式啟用~
所有教育相關訊息"直推"到家長的載具~
那對於訊息的傳達會有很大的幫助!!!
畫面簡潔有力~
不錯~
等正式啟用~如果有相關"訊息直推"功能或個人畫面的組合設定~
對於一些學習好康應該更可以讓家長了解~
接下來好奇地拉下去!!!!
我真的X的了!!!
超讚的!!!
過去透過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的努力
老師利用SSO可以取得許多免費好康的數位服務
這下子如果
學生、家長也可以只透過SSO
全面享受這些數位學習的好物~
X的勒~教室裡面要推結合數位學習~
就很方便啦!!!(我也是家長之一ㄟ!!!)


往下一拉~興奮地X一聲~
太棒了!!!
各種服務已經待命了!!!
太帥了!!!
都整合起來了!!!

而且最重要的!!!
目前市面上有太多的數位平台、軟件~
真的五花八門
但這裡已經有篩選過~
扣除掉是給老師用的~
點個名~
數位學習平台~均一教育平台、1Know、Educoco這三個就超級好用~
雲端服務~Google、MS、本身教育局的雲端知識庫(沒見到雲端圖書館~殘念~)
工具性(語言)學習平台~超愛的字音字形網、VoiceTube~也在!!!
這些就是小弟常常在教室裡面推的
非常適合在教室裡面運用好物!!!
最重要的是~~~~
我一個帳號全通了!!!
也就是未來學生、家長也是如此!!!
讚的啦!!!
點個我最愛用的學習平台~均一教育平台~
真的哩!!!一指搞定!!!
SSO就進來的!!!
我們後來帶學生用均一~也是喜歡用SSO來~
因為除了雲端應用之外~還可以簽入一些應用平台~
非常方便~
如果換成家長~
我相信也會感到很棒!!!
尤其是
親子共學的數位契機
1Know一樣很方便就登進我的帳號ㄟ!!!
真的好用!!!
逛逛看看
回頭想一想~
在實務的推動上
最苦惱的不是軟件的問題
而是第一關
帳號、密碼!!!
但說真的
長遠來看~
保留住個人數據~形成個人化、差異化的學習服務~
是未來很重要的資訊融入學習與數據運用的關鍵~
因此~
新北市很早就布局的SSO
(應該是帥氣的馬龍弄得吧!!!大德的啊!!!)
這兩三年來讓我在龍埔教室的運用上就很方便~
也才看得到學生個人學習成長的數據
進而提供好的回饋!
相對而言~
未來這個親師生平台如果真的開始運用~~~
新北市的家長透過數位科技的便利
參與學生的學習
將會是很棒的一個"教育改變"的方式!!!
或許
從兩百萬人開始~而不是從兩萬人開始~
會是一個全新的翻轉推動思維!!!


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教學精進的態度與技術推廣的思考~

我們是要期待 "教育系統能不斷的精進" 還是 "獨特的教育理念或方法" 這是兩個很容易搞混的概念 因為這是伴隨的 在精進過程中~本來就會有獨特的理念或方法產生~ 相輔相成 但我們求的是精進? 還是方法? 我之所以想談~ 是因為~核心不能跑掉!!! 跑了~ 原來的理想就走味了....... 事實上也是走味了...... 有次到花蓮幫忙分享 有位老師是我私下很景仰的老師 楊貽雯老師 她在台上光著腳Y~大喊著 「不再再跟我說甚麼翻轉翻轉!!!真的煩死了!!!」 這樣的一句話引起現場一片笑聲 但讓我一直記在心頭 而且有種莫名的感動! 但我一下說不出!!! 如果你看過楊貽雯老師在偏鄉部落教孩子數學的過程 你才會知道甚麼才是"做中學"的生活數學教育 整堂課做出了四不像的麵包 但為了原民孩子的薄弱的"數與量" 從買麵粉~秤斤兩~算比例~看時間~ 附近的柑仔店都願意先欠著~ 因為每個月校長會來結款~支持!!!~ 但最讓我感動與激動的!!! 是 她不斷的在思考、變化、精進自己的課堂!!! 思考如何幫偏鄉、原民部落的孩子更多! 不只是從數位的均一與平板 更是從生活中最實際的運用 讓最樸實的每一雙小手 訓練孩子薄弱的能力 而不是吸引多少目光~ 用了多少數位科技~ 賺了多少新式教育的名詞~ 如果說全台灣真的用數學教育眼光來看 她是我不斷跟顏老師提到 最需要學習的人物!!! 她其實幾乎可以說 是台灣國小裡面最早利用數位科技進行翻轉學習的老師 但有多少人認識她? 我都常常自慚形穢的都不如這位台東的老師~ 更別說 我常常提到 數位翻轉學習不是菁英~也是補救弱勢~ 就是從她身上看到的歷程~ 也刺激著我在班級嘗試~ 三年多下來~ 我現在真的 可以了解她在台上光著腳Y大喊的場景 與那份最真實的感動!!! 其實 從二十年前談開放教育~ 近幾年的學共~翻轉~Blended Learning~等等 一票子的人 都在看教學法有多神奇~ 一票子的研習 都在專注怎麼教怎麼玩~ 如何也能夠在課堂上有神奇的成效? 但大家總會說如浪潮般~過去就沒囉! 為什麼? 因為 有多少參與的老師、宣傳的媒體、推動的長官 注意到的是 "Pioneer Teacher "的"自我精進精神"?! 還是"Pioneer Skill "的成效?! 如果"創造與精進"沒有真正的深化 再多的教學法 也都是模仿別人的教室!!! 卻 進不了自己的教室!!! 因為~我的教室不全然是你的教室!!! 相對而言~ 就千萬別國小看國中高中大學~ 大學高中國中看國小~ 那種批評毫無意義~~~ 學共很神嗎? 有老師被迫改的最後連自己根本的教學都亂掉~ 受害是誰?還是學生啊!但團體壓力被強迫著用...... 數位融入很神嗎? 班級經營不好的~最後學生拿著平板玩電動~ 回家騙爸媽~大有人在? 翻轉教學很威嗎? 全台灣有幾間真的做得到學生看影片然後上課談高階? 光是看影片這件事情就不好耕耘~ 更別說"開分頁製造罪業"! 學思達真的可以改變學生學習思考表達嗎? 有老師照章發講義下去 全班只有四個人寫~其他自己照玩~不知道怎麼辦? 大家最愛談的差異化分組很重要? 有沒有聽過 小組長、小老師哭著說我真的壓力好大 有多少老師知道嗎??? 老師該幹的事情交給學生苦啊! 當你看到很神的演講或敘述時 有沒有想過這是每一位講者 多少年的功夫??? 多少的反思、調整與歷練 也就是 這些先鋒老師的精神 你看到了~ 有學到嗎??? 還是"SKILL"?! 換言之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體驗與改變 其實 不需要談甚麼翻轉、學思達、MAPS、學共等等~ 也不用大老遠參加誰的研習~ 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聽眾、觀眾、實驗者與陪伴者! 30個孩子 只要 體認並且願意 改變的勇氣!!! 為自己為孩子做點事情 就會有屬於自己教室的教學模式了! 這也就是美國兩位大師發展到最後所談到的"Relation"啊! 也就是教學仍是建基在 老師與學生之間 而不是技術當中!!! 三年半前 我早說用最簡單的數學邏輯看補救教學 第一年10E~第二年是15E~ 聽過我演講的就知道~ 我會問~ 當一個政策有效時~應該是錢越花越多、還是越花越少? 這是最簡單的邏輯~ 所以 我們要把資源應該放在"課堂精進"~ 但課堂精進 不只是在宣揚那些教學方法! 花一堆錢~花一堆時間~一堆獎狀~ 如果我問 這樣如火如荼的推動 最後 誰才能證明我們所花費的時間、能量是有效??? 是老師的研習時數、人數、報導數與便當數? 還是 要回到學生身上? 再者~ 萬一幾年後的會考~ 還是三分之一不及格呢??? 有人願意承認錯誤哪個教學方法有錯?教材有錯? 還是推託~我們不看成績~只看學習態度的改變? 不! 是核心跑掉了!!! 我想最重要的還是 對老師來說 在精進教學歷程中 我們有沒有讓老師們知道一件事情! 教學方法只是技術 更重要的 你 有沒有願意不斷的自我調整與進化!!! 所有的教育人都知道 個別化、差異化的學習 絕對是最好的!!! 2千年前的孔子早就在提"因材施教" 那 面對不同的班級與學生~ 我們又怎麼能說 哪一種教學方法是神奇的!? 孔子帶著學生到處跑~到處學~ 用不同的方式與對話 用不同的處境與解決 何嘗不是最好的個別化、差異化的學習 祖師爺就這樣幹了~ 你有看過孔子、孟子、老子等等一群人召開諸子百家教學研習嗎? (時間上當然沒辦法~請別介意~) 但哪個學說當時不是自創一格也流傳千古~ 而千年來後起之秀之大師之所以使之歷久彌新~ 不也是"創新與精進"~再現經典風華! 你有記得誰背四書五經很厲害的~ 但你的確會知道南宋四大派!!!~ 如果你聽過我演講 我常常會說~ 「我帶給老師的是靈感!」 而結尾時~ 我會說~ 「翻轉學習對老師來說,不是教學技術,而是改變的勇氣!」 真的 「不再再跟我說甚麼翻轉翻轉!!!真的煩死了!!!」 為自己的學生 在周休時 想一想下周可以做點甚麼更好的! 其實 就是已經學到翻轉、學思達、MAPS、學共等等大師 最希望你學的 與真正的精隨~ 四年前~我跟我太太 就是在八月暑假時~多數人出國放假時~ 我們在研究均一平台如何運用~ 中秋節連假~ 為了讓學生更方便的學習 花了三天從電子郵件到一個一個學習帳號建立 (現在已經不用了~) 才有今天的"MOOC融入數學翻轉學習"~ 想一想當時那一群學生 畢業後可能不理你~ 得諾貝爾獎時也不會提到你~ 但殺人放火時卻會有記者訪問你~ 為什麼要做? 何嘗不是為了想解決學生問題 所自我精進的歷程?? 教學要學生本位~ 別胡謅一堆論述~ 在教室現場~沒別的~就是幫學生想怎樣學得好~ 就是學生本位了~ 自然就會自我精進~ 課堂就會不斷創新~

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從G神告訴你"數位閱讀型態標準化"的重要~

有多少資訊人知道Google的首頁長這樣?
有多少人做了影片放到youtube上
知道閱讀影片上的問題?
真的不多東西
但為什麼稱霸???
跟Y比起來~
為什麼稱霸???
讓我告訴你吧!!!

為什麼我打字常常是打成這樣?
斷句是用直接的ENTER
而不是用標點符號

看起來
文不成文
篇不成篇
如果讓大家知道我是"語文教育學系"
恐怕
會是一陣笑聲~~~
但長久以來
我相信有人會有種感覺
看阿源的文字
讀起來不會太累

因為
我幫你想到在電腦螢幕上
眼球、大腦的問題
眼球在數位閱讀的軌道
F型態
一般文本的時候~
E型態

當然
你會問
真的嗎?
試著想一想當你打開瀏覽器的時候
為什麼Frontgpage
重要的連結、橫幅
都會在左上到右上
或者左邊為主

沒錯
這就是人會隨著
"文本型態的不同"
而有所調整
別當我是亂說的
可以看洪蘭老師的研究
相對而言
當看報紙時
我們就會從右至至左
看到國語課本時
就會由上而下
這樣的調整
是訓練、也是習慣!!!
相對而言
從訊息出現
眼球的軌跡
大腦的訊息處理
乃至於交付大腦某一區塊的處理
人類每天約有15萬次的這樣的活動
這是一種天生與訓練機制
幫助人類在一個時間點、畫面當中
選擇及分析訊息
擷取後讓大腦得以聚焦與處理
最關鍵的資訊
了解下來之後
為什麼我們不能設計
屬於學生教學的
"好的數位閱讀畫面標準流程"
???
尤其是琳瑯滿目的學習網站、影片、文字
看似豐富多元
對於學生在學習上
根本就是
太多干擾
增加了大腦的過度負荷
因此
學生看到了很多

學得很亂!!!
相對而言
這樣的回饋導致
"訓練數位型態的閱讀理解"
變得毫無意義
就如同很多老師或家長會體會到
孩子在很多網站上
根本訓練不起來閱讀能力

因為
根本原因就是
訊息過多
沒有正確排列
沒有關鍵訊息的引導
沒有
正確的數位閱讀型態的畫面!!!!
到這裡還不相信
"數位閱讀型態標準化設計"(我亂取的)
的重要性
那下方Google的畫面
就可以告訴你
為什麼阿源這樣說囉!!!
首頁~直接告訴你大神是誰!
最重要的搜尋列在中間!!!
搜尋結果~F型態的文字!
紅色標出關鍵字~藍色相關字~綠色作者~

說真的
多少人每天用啊!
但多少人看得懂"G神"的用心!!!
迷上了不是沒原因啊!!!
這樣很清楚囉吧!!!

回過頭來~
呼籲所有的資訊教育或融入的專家!!!
請重視
訊息設計、閱讀理解、大腦運作與學習之間的重要性!!!
不要以為
學生玩一堂平板
上一堂APP融入
影片拍拍~文字寫寫~.
放到課堂上
好像課堂變得很有趣、玩得很開心~
翻轉翻轉翻轉~歐!
先不用說三天
三分鐘過後
學習的
SM(短期記憶區)剩多少?
LM(長期記憶區)有多少?

恐怕才是最需要關切的
而不是
有多少報導、獎狀或讚美!!!
重視使用者
也就是學生
真正的需求
才是
數位學習的王道!!!
也才能造就~如同Google一樣的偉大啊!

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MOOC浪潮下最核心的關鍵~影片閱讀理解與製作


  • 為什麼想談???

這麼多個日子嘗試利用MOOC型態進行翻轉學習以來
究竟甚麼是最關鍵的教學環節?
又或者是令人質疑、不置可否的原因?
又或者是所謂的翻轉門檻?
又或者是最多人嘗試卻毫無探討的區塊?
我想
就是"教學影片"這一塊了

網路上隨便搜尋
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教學影片
從學科內的文史數理
乃至於廚房內的菜餚蛋糕
甚至
連我自己本身學游泳
也都是上網看影片自己學習推敲來的

但很有趣的
如果今天打上「影片閱讀理解」
可以說幾乎找不到任何相關的研究
又或者
找到的都是「閱讀策略」但多半是文本的部分
跟影片是沒有關係!
重要卻沒有任何論述!!!

  • 蜂擁的製作或一昧反對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卻也弔詭的問題
因為
看影片自學~不知道有多少人喊著、說著~
卻沒有人去思考「如何看、怎麼看」
因為
做影片讓許多人來學習~不知道有多少老師趨之若鶩~
但卻沒有人去討論「影片應該怎麼做讓人真的可以學到東西」
跑到哪的方向???
攝影棚要多好~錄影機要多好~解析度要多高~~~
天啊!!!

相對而言~
如果大家一昧一頭熱的去做了一堆影片
頂著MOOC的光環去推廣數位學習
就別懷疑
有另外一群人根本不相信這件事情!懷疑這件事情!
因為~影片與閱讀理解有很大關係~
卻沒有立論基礎!!!
更別說
全世界MOOC平台如雨後春筍地出現~
不論國中小乃至於大學
當大家蜂擁而高舉旗幟時
其實
很多的數據都可以知道
「完課率」是很多人批評的一件事情~呵呵~


  • 小學生的影片學習關鍵

當洋洋灑灑的一堆數位教學影片製作與上傳時
四年來我始終一直在思考與觀察
在學生與影片的互動當中
有著幾個很有趣的點?
1.花樣百出的影片攝影技巧或設備與"學習",兩者之間應該有的關聯性是甚麼?
2.甚麼才是能讓小學生看得懂並且學到的的數學影片?
3.為什麼同樣的影片有人看得懂、有人卻看不懂?

其實
就跟很多師長所懷疑的那句話
「阿~小孩子看影片怎麼可能就學會數學?」
是啊!
這也是我之所以放下15年的行政資歷
下來班導師想找的答案
我其實真的很想證明一件事情
「用影片去進行翻轉教學是錯誤的!」
呵呵~
看到這裡應該很多人會嚇一跳~
在親子天下專刊內號稱
談到國中小MOOC翻轉的第一個想到的老師
怎麼會說這種"假設"????

說句玩笑話~假設如果證明出來是對的!
那麼~我就不用繼續做"翻轉學習"了~輕鬆啊!!!
呵呵~
回過頭來看~
三年多來的第一線觀察與操作
結論正好與假設是相反的!
做到現在~
的確更加讓我確定以下八件很正面的觀察:
1.數位學習的確是很好的動機工具善用的確能鼓動孩子重新找回學習的契機。
2.影片本身就是數位影像化的"講述法",因此好的影片也就是等於是好的講述!
3.利用影片預習後,不論要不要創新教學活動,的確可以讓課堂進行變得順利。
4.數位平台的影片與習題產生的數據,是很好的長期學習紀錄,可以輔助老師進行觀察。
5.透過影片自學,可以逐漸建構自學習慣的養成
6.影片中可以透過舊經驗的結合,慢慢發展初等的基礎學習,但高層次的題目仍需要老師運作。
(這也正是翻轉學習最重要的意義:基礎交給學生,老師解決最困難的)
7.課堂上靈活使用影片,可以讓老師下台有更多機會去觀察孩子學習的反應、表情
8.線上影片的循環利用、便利與免費,可以讓有心的孩子進行補救、突破,打破教科書的疆界。

這樣看來,透過影片學習似乎是不錯的方向

相對而言,也有其問題必須不斷地思考與調整!!!
實際面對到
甚至有老師使用影片教學不良
導致親師生之間出現問題,老師深感挫折~
因此
這幾年觀察到的問題包含了:
1.三大基本問題:對於國小來說,"有沒有硬體能看"、"有機器但可不可以看"與"看不看得懂"是三大最困擾的問題,任何一個部分卡住,整個翻轉學習就會出現門檻!!!
2.課堂使用影片造成老師"教學空洞"的不良印象,使得老師不相信或者不受相信。
3.學生回家使用載具看影片之外,家長對於"另開分頁"卻無法管理的困擾。
4.影片本身的品質對於每個人的感受不同的,喜好不一。
5.影片本身如果與教科書內容差異較大,對於課堂上教學應用程度就相對低落。反之,又過度刻板。
6.百家爭鳴的影片與平台,讓老師與學生難以選擇
7.影片訊息的流動速度遠比教科書文本快很多,在國小學童上,理解上必須要有協助策略,否則效果很差。
8.自學影片對於自我控制力差的孩子容易流於形式,反而在課堂上差異化更大。

當然面對到這些問題,也就會思考如何克服、產生策略
四年來的嘗試
就是在找問題~找答案~
因此都會在演講場次中分享這些解決的方法
提供有心嘗試的老師一些靈感
這部分可以參閱之前的文章~
不再贅述!!!

但整體來說
利用數位平台影片自學,然後在課堂上進行高層次的鷹架課程
整個歷程中雖有障礙
都有一些能解決的都有策略
但~
最麻煩最關鍵
打趣地說,其實就在於
好的影片讓老師(學生)上天堂
不好的影片讓老師(學生)住套房


  • 甚麼是好的影片?

好的影片最簡單的定義就是:讓學生一看就懂
說真的~
只要能懂~甚麼問題都不是問題囉!
甚至
在一些偏鄉缺乏師資
或臨時代課的狀況之下
都能利用影片來解決"燃眉之急"~
進一步地來說
好的影片甚至可以協助經驗缺乏的老師進行"備課"!!!
當然~
一段好的影片透過老師適當的運用、自學的策略
基礎內容不用再多說囉!
孩子會跟你大聲說:「老師!課本的我都會了,那上課要上甚麼?」
這時老師就可以大膽地挑戰各種教學方法、學習教材~
甚至進行"跳島學習"!
進度會飛快地進行~~~
不用擔心沒時間!
你要擔心的是:你多出來的時間想要跟孩子玩甚麼???

另外
好的影片會帶來好的自學體驗
相對而言
體驗過的學生
就會更加地努力透過影片自學
所以我的學生才會有好幾個一路自己學到國中程度

但不得不承認的
也有失敗的例子!!!
一般來說不論優劣
學生初期都會因為新奇的體驗而去觀看學習影片
但如果長期在看不懂的不良經驗之下
最後就會放棄不看了~
因為,並沒有好的學習進到自己的腦袋
所對應的解題感受、成績等等
沒有"高峰經驗"~
萬一老師也沒有很好的誘導方式,
事實上,差距越來越大!!!
(不過因為我不用管優秀的,因此就直接教這些,也產生另類的差異化教學)


  • 好的影片要從使用者的角度來思考!

同樣在均一教育平台上的影片
幾位老師拍出來的影片
就讓學生有不太一樣的反應
另外
同樣的一支影片
讓30個孩子就有不同的學習狀況

甚麼樣的影片才是好的學習水準?
又或者
讓所有孩子的學習盡量到達目標?

這一年多以來的演講
我都會一個標題
「看影片不是看電影喔!!!」
來跟多數的師長、學生去調整"影片學習"的心態~
畢竟
我們很習慣"文本"去學習數學,乃至於國、社~
多數人的認為
影片充其量只能稱為「補充教材」!!!無法視為正規!!!
甚至影片對多數人來說
只是一種娛樂、享受、次要元件!

因此
對於"想要"學習或教學的使用者來說
心態上就必須調整一件事情!!!
影片本身就是一種講述法的課程
換言之
拍攝教學影片的老師也必須調整這樣的心態
這不是拍影片!而是上一堂課!!!
是一個數位化、網路化、講述化的「文本教材」!!!
等於是把全世界要看影片的人
都是當成眼前坐在教室當中
攝影機與收音設備
就是望著你的學生的眼睛與耳朵!!!


  • 影片必須具備"閱讀理解"的特點

有一種拍攝的方式就是直接把老師上課的情形
完整的錄影下來
光是一堂課錄影40分鐘
就已經違反人體工學專注力只維持15分鐘的問題
老師的表情、衣著、板書、與學生額外的互動
有許多都是不必要的"訊息"
卻足以讓這樣的影片失去"真正的教學意義"

如果還記得一位歷史補教名師在課堂上說著"鎮壓應該用水肥車"的那一段
這位老師我個人也很欣賞他的思維
真的很不錯!
但我們來想一下
學生當時所錄影下來的(擷取訊息)
是當時說的歷史內容?還是笑話?
不然他又怎麼會爆紅呢?
相信不是他當時要說的歷史知識~而是"水肥車鎮暴"的笑話~

如果我們把"教學影片"當成一種"符號流動的文本"時
我就不得不去重視文本最常用、最需要的"閱讀理解"!!!

我們從最常見的PIRLS 閱讀理解四層次
再加上"流動訊息"所必須要注意的!!!
約莫就可以了解「一支好的數學影片」應該要有的特點:

1.從「提取訊息」看影片錄製:
既然是"基礎學習"
最主要的是讓看的學生清楚的掌握影片中的"關鍵訊息",
尤其對於數學影片來說,不論是基礎概念、公式、推導等等
流動的訊息之下
如果沒有好的"辨識"特徵
就會很難掌握!!!
另外,多餘的訊息、重要但雜亂的訊息
都會影響一個畫面當中流動語言所要提供的"關鍵訊息"
所以
每一個關鍵的數學學習
必須要有強烈容易分辨的"符號"(包括顏色、字體、圖例)
並且在容易辨識的位置提供學生
一個畫面一個重點
而且要能不受其他符號的影響(包括人臉會受到學生批評、笑話的潛在影響等等)

相對而言,因為聲音是標準的"流動的符號"
因此
速度必須適中偏慢
關鍵必須重複提醒

另外
通常數學的學習是連貫、系統的建構
而有趣的是
我們天天講國語溝通
但不一定天天算面積體積~連去7-11都是用"滴滴卡"
心算都少了~~~
因此
在"提取訊息"之前
必須讓學習者先進行"提取舊經驗"
利用"舊經驗"的基礎
來讓"閱讀者"更容易進入影片提供的"訊息"(各式各樣的數學符號、運算)

另外對於"舊經驗"的重要性
我們可以思考另外一個學理方向
基本上我們都知道
數學是一種"知識應用"型態為主的學科
要先有知識,才能應用!
所以對於學習者來說
最初期學習時,應該要接收到的是有關"基礎核心知識"
具備基礎的核心之後
才能面對"基礎計算"進行"統整應用"
最後去面對生活問題(應用題)
針對不同的"現象情境"問題~去結合各種數學能力
因此
在影片最初期的"訊息內容"
應該是以"最核心的基本知識訊息"
絕對不是"記公式"
就是"舊經驗"!!!

例如:當孩子有123456789的符號概念時
下一步就要有運用的"量"的概念,並且推導到"等差"~每次多一個~
因此就會先從123456789的舊經驗為"核心基礎"
接下來就是加上"具體"的量
變成1個蘋果、2個蘋果、3個蘋果....的去數數
再對照到2個蘋果比1個蘋果多1個蘋果
逐漸讓1~9數字具備"量"的概念~之後再演變成"單位數"的概念~

從舊經驗的推導
才能讓孩子建構新知識、並且在過程中發展邏輯性!
這是數學理解很重要的歷程!!!
影片不能少!

2.從「推論訊息」看影片錄製:
這一部分對應到數學影片來說
就是從"關鍵訊息"了解之後
開始進行"例題"的計算與應用
等於是一般文本中"推論出某事件所導致的另一事件"
強化從"核心知識"推導出來的"新知識"的技能的運算技能與其邏輯性

這部分也是目前絕大多數數學影片的內容

個人之所以強調"核心知識推導出來的新知識"這句話
是因為在初期開始例題演算時
如果因為影片分鏡等等因素
忽略了"新知識是不熟悉、新習得的概念"
加上"流動符號"的速度在"短期記憶區"(SM)還沒有深化時
學生很容易忘記
必須不斷的回頭看前一支或者倒轉

再者
這一個階段的有一個剛剛提到的重要時刻
就是SM要轉成LM(長期記憶區)!!!
例題的重要性就在不斷地透過運用
建立、論證某數學技能的脈絡、架構與層次
但是麻煩的是
當影片是進入到"推論訊息"時
其實錄製長度都會比較長!!!
如果比較長,又加上SM區塊太弱~必須重複倒帶、回到前一支影片
影片的跳針重複也是很煩人的!

個人經驗是"會把新習得的技能不斷重複放在畫面固定角落"
讓觀看的學生可以不斷重複看到
除了協助對照與論證解題的過程
也免去了倒帶問題
還能不斷一次又一次的加深印象
固定位置也是為了便利學生
不需要從畫面不斷地搜尋
當然
也增加了辨識度!!!

3.從「詮釋整合」看影片錄製:
這一個部分對照到基礎的數學影片
個人認為就是協助學生進行新知識的"歸納"
這部分非常重要
但不少影片都沒有注意到這一塊!

很簡單的道理~
一支影片如果長達10~15分鐘
如果學生是很專注地
到最後很有可能前面5分鐘的訊息是被後面10分鐘的訊息暫時"擠出SM區塊"~
這基本上跟"RAM"很像~
因此
這一個部分就很像把"硬碟上的tmp暫存檔"給弄回記憶體裡面
整個重新整理與歸納一次

前面也提過
影片教學本身也就是"數位化的講述法"
相信所有的老師在任何的課程最後
下課前一秒
都會進行"整堂課的一次性歸納"
讓學生能有整體性的認知!!!
道理是一樣的!

因此
影片的錄製是必須要有這樣最後的畫面!!!
讓學生更進一步的有整體的概念!

4.從「比較評估」看影片錄製:
文本中的評估、揣測、評斷等等
在數學影片中會是甚麼樣子???

如果對應到我所見過的學習影片
有一些老師會在影片中"問問題"!!!
並且留下一小段空白時間
讓學生按下"暫停"按鈕
然後去思考問題、比算、推導看看

甚至在一些數位平台的影片中
也能內嵌這樣的"Quiz"
讓學生想一想、做一做(例如之前educanon這個平台)

不過
因為自學影片通常是"基礎學習"
尤其是數學~內容千萬不能難!!!
一定要看得懂~(為了自學的高峰經驗!)
做到這一階段的影片多半是已經在講後端的"應用題型"
回家自學通常不建議安排這類的影片了~
所以這部份的應用
比較適合在跑"整個課程都是影片自學"的老師

這樣影片的重點是留白、留quiz
讓觀看的學生去思考看看!!!
但......最後的答案呢?
以數學來看~應該是要解題的!!!
當然內容上也建議要重複"新知識的概念"~
不過
如果是文史的影片~
倒是不妨可以留個梗
「靜待下回分曉!」
也是很有趣的~


  • 好影片讓好老師桃李滿天下

我們班孩子的數學多半不是我教的
我非常感謝秀山國小的呂恩佑老師誠致基金會的冠緯、敏豪、智鑛老師
真的很多基礎的是他們的影片教出來的
它們除了自己的學生之外
其實
了很多學生
影響了很多學生
但卻不需要千里迢迢!!!
我曾經對呂恩佑老師說過一個玩笑話
「我太太晚上聽你的聲音比我還多!」(別誤會!那是我們備課時都先看過影片~)

MOOC除了代表著數位學習的時代
更代表著透過網路
將會讓好老師打破教室的疆界
讓好的學習內容
不分偏鄉、都市、國內國外
都能讓學生受用

當然
相對而言
如何製作好的影片
就成為有心製作教學影片重要的課題
當然以上所陳述的想法
是個人三年多以來自己的感受與思考
並非絕對!!!
放到了大學、中學、甚至別班~
也可能必須要做適當的修正!
但我絕對相信
教學影片
代表著一個老師的內涵與思想
因此
被閱讀的脈絡、所需要的策略
都是一樣的!!!
所以
重視"閱讀者"的感受與學習的歷程
注意應有的"閱讀理解"~
將可以讓好的老師產出好的影片
造就出最棒的數位學習契機~
讓桃李滿天下
重新在這個時代重新定義!!!

最後一定要感謝一位大師~品學堂的黃國珍老師
也因為他的指導與建議~
讓我在影片閱讀理解上
有更好的思考與方向!!!
感謝這位溫暖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