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Translate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學思達年會之感~

這兩天參加學思達年會與老師互動的感覺
真的很棒!
每個老師都是滿滿的熱情與活力
但我總會在每個渴望的眼神中
擔憂起過去自己遇到的一個問題~
改變的壓力

在教學改變或創新的歷程中
真的要慢慢來
老師不要給自己太大的進度壓力
相對之下
孩子也就不會有太大的學習壓力
家長也會比較放心~
在穩定、漸進的過程中
才會有一種課堂共鳴與共舞的愉悅~

我想
很多的成功老師~沒有幾年是磨不出來的~
更重要的是~
在歷程中
成功的老師是透過不斷的修正與滾動~
太快~
這樣的修正與滾動是無法關注到每個孩子與每個細節
也無法創造出優質的教學模式
相對而言
學會了~聽到了~馬上改變
固然是一種行動力的展現!
但更重要的
是需要策略來行動!

一直記得前兩年第一次準備上數學課的時候
當時興奮地前一晚在想我要出那些討論題目與互動方式
滿腔熱血地期待與孩子見面
第二天上課鐘響後
我開心地馬上問問題~期待孩子能個個舉手、發表
但沒想到~台下一片寂靜~
尷尬的我~自彈自唱第一次的數學課後~
回家想著~
為什麼?!

這真的不是孩子的問題!
是孩子在長期學習過程中有其原本的習性
急躁的我
仍然以"我"為中心~
以為只要用了好的教學方法~就一定有收穫~有反應~
不!!!
Buy In 才是動機~但真正成功的關鍵都要彼此是和諧的頻率~
而師生互動最關鍵的"默契"
是必須經營的!!!
因此要改變~必須要有策略~而且要能雙方調適得宜~
要先培養"師生默契"!

因此~改變是需要具備調節機制~
不是放棄~而是過程中放鬆環節!!!
不論是時程的安排、難易度的調整
穩定適當的修正節奏
可能慢一點~
但最終一樣會達到成功!
而且是雙贏、開心地達到!

我開始規劃第一個月的翻轉課堂目標就是:均一教育平台正常登出入
每次演講說到這
很多人都會睜大眼睛~啊!!!!!就這樣!!!!!
就是因為只有這樣~
我心頭壓力很低~孩子也不會感到壓力~~~
但"登出入"是所有行動學習運用最基本關鍵的功夫~

第一個月基礎打好~開心達到~超前進度~
第二個月搭配課程運用~第三個月最終進行在家自學~
第四個月開始每兩周嘗試一種教學方法~
學思達、桌遊、學共、合作學習等等
我依然記得五下的時候
我們班的數學課本幾乎很少打開~
有次班長還笑瞇瞇地問我:「老師!那我們買課本幹嘛?!」
這是大約六個月之後的事情了~

時間告訴我
最終我的學生都做到了~而且還喜歡上數學~
孩子都愛~家長也都很放心
一起創造了美好的教室風景與回憶~
教學改變本就是一種浮動的過程
但如何在浮動中
創造安全感!就是調節的重要目的!

訓練是很重要的歷程
沒有訓練
教學改變對孩子來說是一種"不教而殺"的無辜~
當老師總用
"我是為你好!你要跟著我做!"
這並不是"學習者中心"思維~
對老師來說~更是一種一定會產生挫折~自找麻煩的思維!
因此
換個方向想~
"我知道這是不錯的!我們一起來試著做!"
與孩子一起用學習者的角度來看課堂的風景
才會有修正與調適的機會!
而在滾動中~訓練得宜~調適每一步~
一個月~兩個月~
慢慢的時間會告訴孩子老師的認真與創新
就會跟著一起認真與改變

現在常聽到夥伴們說一句話
一個人走可以很遠~但一群人走可以很久~
我想
還可以加上一句
一個人走可以很遠~一群人走可以很久~
而一步一步走就會成功吧!

2016年12月11日 星期日

國小學思達資訊化課程模式~


其實這張圖想弄已經很久了~
但一直有點懶~
演講用說的好了~
不過
今天遇上冠緯
我講了老半天~結果不如我畫圖給他看~
好吧~就畫一畫吧~
沒想到就2點了~~~~
不過很開心啊!


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均一教育平台與學思達教學的結合─創造華人世界翻轉課堂

均一教育平台與學思達教學的結合─創造華人世界翻轉課堂

施信源

FLGI Master Teacher In Taiwan/China

Diretcor of IEC in LPES

一、 前言

    筆者首先仍然要強調,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模式、平台可以解決所有的學習問題。如果有,就不會有這麼多孩子落後,到了五年級還不會加法的現象。因為教育面對的是人,人的萬變,相對而言教育與教學都是需要跟著不斷調整,因應變化。因此,筆者並不是強調學思達或均一教育平台有著「神化」的效果。而是這樣的一種方式,除了創新,也是值得參考運用。在台灣傳統教學單向輸入、填鴨考試的升學主義中,帶來全新的課堂改變與未來教育的方向。
    再者,文化的演進是脈絡的,沒有人可以稱為絕對的原創!但相對而言,卻有相對的創新!因此,對於熟稔近期各種教學方法、願意投入研究深化的許多老師來說,學思達是融合許多教學方法的理念所產生的模式,其中包含了合作學習、學習共同體、差異化教學、班級經營、鷹架理論、提問教學、命題原理、討論技巧等等。也因為如此的融合,才能造就出以台灣華人體系思維發展的優質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透過學思達社群的共享、共好與共作,不斷的螺旋式融合發展,擺脫一些教學方法走向「鑽牛角尖」化般僵化的固著發展。相對而言,學思達與均一教育平台或許看來是紙本與科技兩種截然不同的形態,但如同「大樹理論」,兩種教學型態一但交集交錯,必能產生新型態的教學可能。而這,實際教學中也的確發生!也修正了兩種教學彼此之間的不足。
    因此,筆者想在這樣的一份說明中,從四年來的教學經驗分享一些心得,分別闡述兩種教學型態的豐富與可能,最後將自己運用的模式與心得做一個說明,最後將所見所感的描述做一個總結。如果有任何不足、淺薄,也希望先進們給予賜教,一同為學思達與均一平台做最好的整合。

二、 均一教育平台的豐富與可能

    還記得四年前剛接觸時,均一的註冊人數不過八千。而如今卻是邁入60萬註冊人數,目前為全台灣最大、使用率最高的教育平台。如果沒有優質的內容、便利的操作、教學現場的運用與基金會不斷的努力,是絕對不可能達到。就教學現場來看,均一教育平台對於孩子、教師、家長的幫助大致如下:
(1) 課程結構:
以國小數學來看,目前三大課程架構非常完整,對於一般學習、實驗教育、補救教學等等,都有很大幫助。而每一個概念的影片與技能練習,也具備一定製作內涵與學理。對於學習者、運用者來說,可以有縱深、橫向完整的運用,創造出「舒適、安全」的虛擬學習環境,不至於中斷感到不安。這對於使用者穩定度來說,非常重要!但卻也是許多平台所忽略的使用者感受。
(2) 教學影片:
影片人人會做,但巧妙就有高下。許多平台製作影片時,抱持著「電影、電視」的製作專業來進行。但是,筆者所需要的是「能達到教學目標的影片」,因此製作學理必須符合學習心理、生理的教學理論。再者,教科書是讀本,好的教學影片也是讀本。因此透過「影片閱讀理解」的思考,不論是專注度、訊息擷取、數學學習學理、色彩心理等等,均一平台的影片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這對於自主學習、在家自學、實驗教育、補救教學到班級課堂,都是很好運用的備課教材。
(3) 練習技能:
由於良好的課程結構、影片,因此練習技能的完整度也很高。而題目程度大致上是「中等偏易」,過去曾為一些老師所詬病。但實際上這樣的詬病其出發點是「為考試升學而用均一」,而非從自主學習的角度來看待。自主學習非常重要的兩個基礎:創造「成就動機」、產生「自我效能」。因此當孩子運用自己基礎的學習基模,去建構新的認知時,如果因為文字、題目造成過度的認知負荷時,學習會變得很困難,甚至失敗,這將扼殺自主學習的成就感,也會讓孩子感到挫折而不願掌握學習自主權。因此,中度偏易在網路學習上,是非常重要的定位。而均一也掌握住這樣的學理,讓學習弱勢的孩子,重新找回學數學的樂趣。這也是常見孩子一用都會忘記下課的原因,因為「我會,我做得到,我就還想要算數學!」
(4) 數據分析:
以往資訊融入教學,都是注重在聲光色與應用便利性,這對於課堂上的老師來說,並非是教學的重點!老師最注重的是「學生會不會?」。因此「迷思分析」、「問題尋跡」是最為關鍵的需求。但以往了解學生程度必須透過作業、考試來進行,一番下來耗時耗力,也無多餘時間進行分析。然而均一平台除了提供影片學習、題目精熟之外,更可以透過「任務指派」來解決作業、考試,並透過資訊化達到快速回饋、數據保留,便利老師進行分析與尋跡。如同美國翻轉學習創始者之一柏格曼先生所讚譽「好的循跡系統可以幫助老師理解孩子學習的過去與未來」。
    但如同前言所提到,沒有一種教學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因此縱然是全台第一優質的教學平台,仍然有其限制與需要補足。但這卻也是造就出可以發展的新方向。就筆者運用四年的經驗來看:
(1) 家庭、學校缺乏穩定的網路基礎,是最大的難題。正巧筆者前日於某縣市進行均一教育平台融入教學的公開觀課演示,如然現場老師、學生對於均一使用非常驚羨,但現場網路不穩也讓筆者不時難為巧炊。因此,如何在面臨狀況時馬上轉換,並且仍可以引導學習,就是運用均一教育平台的老師所必須注意的關鍵。
(2) 數位平台雖然可以引起很好的動機,但不保證永續!因此再好的AI也無法替代老師優質的教學經營。筆者經驗是如果讓學生自己運用均一平台,而不做任何的教學、班經等等動作,兩周後就會只剩不到1/3人數使用。觀察思考的主因在於學生運用得再好,面對的仍然是冷冰冰的螢幕。而老師的鼓勵、結合、延伸學習,才是永續教學的關鍵!

    均一教育平台本持著「科學救國、關懷弱勢」的出發點,不論城市、偏鄉,人人都可以在平台上享受優質的線上學習,這一點對於教育公平是非常重要!相對而言,對於學校、教師到家長,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不用考慮費用的問題,也節省許多的資源的需求與不安的因素。基於對於教育的重大貢獻,也促使許多熱血老師願意投入製作、推廣的活動,造就出「翻轉課堂、翻轉學習、翻轉教育」的浪潮。一股由下而上的教育真實改革,風起雲湧。這在台灣教育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刻。也因此,由張輝誠老師所發展的「學思達教學模式」,也在這樣的時刻與基金會的數位協助下,開展了台灣華人教育的新契機。

三、 學思達的豐富與可能

    「自學、思考、表達」是學思達最基本的核心定義,也是教學運用的基礎。看似簡單,在教學歷程中不多半是如此?但其中奧妙卻是非字面上六字可述。必須深究其關鍵,才能理解張輝誠老師真正訴求的翻轉教學,方能正確運用學思達。
(1) 自學而非教學:
學思達首重「學」字,而此字特重「自學」。教師必須透過教材咀嚼、理解,轉化為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吸收的教材,方能成功走到第一步。也因此輝誠老師過去日夜製作講義,後來透過網路結合熱血教師,一同共做,無非就是為了讓產出好的教材,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或許有人會問,弄成自學教材很難嗎?關鍵就在於傳統上從教到學,都是老師掌握主控權,因此教材不論學習者的感受為何,通通一致,導致後段學生無法咀嚼吸收,也因此造成一個標準教材卻產生一堆嚴重學習差異。再者,老師放手自學的心理障礙非常大,筆者演講常笑稱「台灣老師有種魔障,上課不說一句話,宛如違反教師法!」。試想,老師說的好則全班受教,老師說不好則全班受害,皆視一人之言而決定,這何來受教權?看似公平編班,時則全憑神佛保佑決定,可嘆!倘若我們能讓孩子學習「如何自學」,分散風險,把學習的責任、自主交還給孩子,學習才會回歸到學習者本身。因此,了解學思達必要能了解兩大關鍵:如何創造出優質的自學教材、如何釋放學習自主權。其最艱鉅的就在於收、放之間都可能造成「學習放任」的誤解誤用。因此要能正確的「學」,就必須要能精準掌握「自學教材設計」與「班級經營」。也是學思達團隊不斷地在「問題設計」、「講義設計」中去討論的原因。
(2) 單向變為雙向:
學思達的思與達是一種連續的程序,當有好的思考想法時,就要能正確適當的表達。這或許對一些教育者來看,是再也稀鬆平常不過了。但回想一下,有多少課堂中有多少時間讓學生可以思考?有多少教材是能讓學生思考?有多少問題是具備鷹架效果?更重要的是,在進度、填鴨、考試等等形式教學下,有多少老師可以與孩子如同孔子與弟子般,一起沐風而坐,討論哲理呢?因此學思達的「思」是必須有鷹架、有教學、有互動、有哲學的「雙向互動」,絕非「單一提問、回答問題」那般的益智搶答。如同許扶堂主任不斷四處分享地的鷹架設計提問,就是最佳的「思」代表人物。
(3) 注重引導流程:
有自學、有思考,如何正確地釋放、聆聽、競爭又合作的成長、交融與創新想法,就是學思達的「達」最重要的目的。然而,台灣的孩子從幼稚園拼命舉手搶答,到20年後訓練成個個含羞、謙讓,甚至被視為「羊」(對照對岸的「狼」)一般的對手。其實我們的孩子實力不弱,但缺乏表達。這其中包含勇氣、思維邏輯、哲學觀、語調、人我關係、學養背景等,需要學習的方向,但長年的義務教育並沒有在強調教導孩子們如何在「表達」中綜合運用,而他們只會考試!甚至多說點,還被當為異類。因此如何引導學生能夠「達」出自己所學、所想,就是關鍵也是最難之處。其中老師本身的開放態度、引導提問技巧、班級經營、分組合作的訓練、競爭機制等等,就是教學的巧妙之處!也是最難、最需要被培養的地方。
 
    由上可知,相信「學思達」之所以會成為眾所矚目的教學方法,其實就在運用者必須「文武兼備」,相對來說,對於受教者真是一大福音啊!換言之,如只觀其字面將無法理解其真義,往往造成誤解。因此先敘明學思達之要義,無非是希望欲認識者能夠知道其關鍵要素。相對而言,還是一開始所提,學思達也絕非完美。筆者以自己的實際操作與其他老師們的討論,有三個困難地方:
(1) 自學教材發展耗時耗力:學思達關鍵在於自學成功,方有後續。然自學教材開發需要相當時間,因此對於包班忙碌的國小老師來說,非常不容易。
(2) 提問基礎學生不易掌握:一般來說備課多由教材「進度」來看。用現在的進度當作基礎,而將下一次的進度當作目標,區間就成為「鷹架」。然而這樣的思維仍是傳統的「教學者為中心」、「教材主義」,教完就好。倘若學生超越進度,則提問鷹架毫無意義。反之,提問超過學生程度,將很難進行表達討論的活動。而要能掌握學生狀態,紙本作業卻又耗時耗力。
(3) 引發興趣動機不易產生:在使用自學教材、討論題目、發表的歷程中,除了師生互動外,並沒有對學習興趣、動機有太多著墨。因此長期運用後,流程略顯枯燥,也會缺乏學習動力。  

四、 均一與學思達結合翻轉課堂

    均一平台的優勢就在於數位、快速的數據分析可供老師參考、免費優質的影片與技能習題可供運用,但缺乏了延伸的運用課程。相反地,學思達的優勢就在於結合多種優質教學元素,讓學習者能夠提升學習效果、改變思考與表達能力,切合華人課堂需求。但教材的耗力、從學生程度準備提問、缺乏動機,都是其不便之處。但兩者結合,正巧鑲補!筆者透過本身的教學實驗與融合方式,提供參考:

  1. 用均一平台的影片、習題作為「自學教材」,透過「影片閱讀理解策略」製作WSQ學習單輔助,深化自學成果。而由於自學基礎,課堂上不須再談教科書,使得上課更有時間進行學思達活動。
  2. 透過數據觀測學生線上自學狀況,除掌握作業之外,用均一的數據分析更可以作為「鷹架提問」的設計基礎,使第二天安排引導思考、表達的題目更為精準,擺脫過去使用「進度」當作基礎的窠臼,讓學思達提問思考更為精準命中學生所需。
  3. 課堂開始時,再一次進行「自學定位」確保學生自學無誤,因此利用Google表單、Kahoot等數位方式,快速定位學生狀態。如有問題馬上進行補強教學,無大誤則進行歸納,準備進行反思回饋的活動。
  4. 前兩者利用數位平台,「數位放大動機」效果奇佳!也可改善單純的學思達紙本流程。
  5. 製作「提問」簡報時,提問內容設計以鷹架效果、生活問題、趣味或遊戲化、哲學或邏輯討論為製作原則,促動學生除了自學思考外,在課堂上能與老師、同學進行討論、互動、詰問等進行思考與表達,延續均一教育平台之後的精進課堂。
  6. 運用紀錄工具如小白板、Keep等,讓孩子隨時記錄分組討論的想法,提供上台時發表的紀錄,滿足表達時所需的安全感,使其充分發揮。並且透過差異化分組,達到共同思考討論的學習共同體的效果。
  7. 透過數位方式進行班級經營,例如ClassDojo進行抽籤、加分。也由於ClassDojo可以即時傳遞「加分」訊息給父母手機得知,因此對於鼓勵孩子思考、發表有很好的效果。
  8. 課堂運作期間,運用「比馬龍」效應,放大孩子學習成果,不斷鼓勵孩子自學、思考、表達,讓孩子不斷透過成就動機來創造新的自我效能感,投入學習。

五、 成效與結論

    上述之教學流程,仍有改進之處,也請先進多多不吝賜教。然而運作至今,成效也相當良好,也成為開放教室公開觀課時常演示的方式。其成效略述於下:
(1) 就自學部分:
運用均一平台為數學自學教材,便利又優質。不僅擺脫紙本設計的辛苦,也提升學習動機與興趣,是學思達相當好的搭配夥伴。而且透過線上數據觀測,即時了解學生狀態,也讓設計問題時有更好的備課基礎。即使網路、設備無法運用,也可以透過WSQ設計成自學教材,進行教科書讀本的自學運用,使得自學訓練不再是不可能的事。筆者班級大約到五下之後,功課作業多半不用催繳,孩子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而也因為自學成功,課堂時間空出許多,讓筆者在課堂中有許多創新教學變化。
(2) 就思考於表達部分:
由於長期上課進行討論、發表,因此筆者學生思考、表達能力超乎一般學生。最棒的是,孩子告訴我「喜歡上數學課!」這句話是最令我感動的事情!而兩年過後,美國翻轉大師柏格曼來到班上觀課時,非常「驚艷」學生透過合作學習進行討論、思考、表達的課堂風景,原來亞洲、台灣的學生,也可以如此,讓台灣登上國際等級的教育網站,不落世界之後。
(3) 就成績部分:
筆者的內人(顏美雯老師)是最早運用均一教育平台並參酌學思達運作混和運用的老師,該班國、數成績非常優異。期中測驗經常與其他班級平均拉開有10分之遙,且標準差為最小,達到均等一流的目標。而筆者學生甫剛畢業,過去在全市能力檢測中,本校成績為三鶯區最高,並高於全市平均之上。而本班為全學年國語第一、數學第二,成績可想而知。

    2013年8月,為了解決學生數學動機低落的問題,開始接觸均一教育平台。成功運用後,開始發現「翻轉學習」不是資訊融入而已,更需要一套有效、創新的教學方法作為延伸。而在2014年1月由誠致教育基金會辦理的第一場全國翻轉教學工作坊中,了解張輝誠老師所闡述的「學思達教學」,宛如在探索茫茫大海中見到了明燈。自「學」與教材─有著很棒的「均一教育平台」,可以協助孩子。「思」考問題─擺脫教室傳統沉痾,讓國小學生去探索、討論、分析、歸納,重新找回學習的主權。表「達」想法─讓學生去說出心中的學習與成長,找回樂趣與成就感,就是翻轉學習回歸學生本質的關鍵。「均一教育平台」與「學思達」模式的結合,筆者並不想神化,但四年的歷程,卻是有著說不完的感動與故事,感動著百場演講中的每一位老師。期待台灣教育能在張輝誠老師等許多熱血老師的努力之下,持續創新、改變、昇華,讓每個孩子不論偏鄉都市、拔尖扶弱,都能享受均等、一流的好教育。
 

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笨蛋~關鍵是動機啊!

剛剛看到親子天下一篇文章
PISA成績沒說的事:「動機落差」是最大危機
這才是重點中的重點!
沒有動機的教室
或者
錯用動機的教育
老師就算拿了幾百個書箱~幾百本教材~
能吞的都是前三分之一的孩子~
吞不下的
都是為了拿獎品~衝借書量而已~

你相信一個孩子一學期讀六百本所產生的閱讀能力嗎?
而我小時候是從一本字典開始閱讀的......那本至少百遍以上
一直到去年因為殘破不堪才丟掉~
幾本與幾遍
哪一種才是深深的閱讀與悅讀???

長久以來
小弟的演講都會提到
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因為那是大人的想法與角度
夠了!!!
教學無他~唯興趣而已~那才是真正的學習者角度!!!
這是我簡報最後一直放的兩句話

知識來自於解決生活的問題所產生
然而
讓知識卻嚴重脫離生活
其原因
就是教育本身過度的精緻化
卻長期忽略
當孩子遇到粗糙的生活問題時~
要如何主動學習與應用需要的能力啊!
這也是近年來強調PBL的原因啊!!
不論桌遊、密室、遊戲教學等等
都是讓孩子陷入一種情境與問題
開始運用與尋找解決的能力~進而培養~

「吾少卑也賤~故多能鄙事」
何嘗不就是說明能力的培養不就來自大大小小的生活雜事?

被動
是我們養出來的~
而精緻化
就是教學過度、教材過量

有再好的教材~
枯燥乏味~沒有與生活結合~脫離現實~
那都是為了考試而念書
再好的教學思維~
如果沒有蹲下與孩子、學習者的角度一樣的視野
都只是一群從小前三分之一的老師、教授在高談闊論教育為何的結果~
不去重視自主學習的發展
繞在老師教學要多精緻~
50年來的台灣教育思維
無疑就是自廢了孩子學習的自主、探索的可能性

當學習這件事情
是要看老師教學能力好壞來決定時
就不要說為什麼台灣的父母都要燒香拜拜了~
也不要怪為什麼很多人一股腦去念私校、轉實驗教育了~
因為
體制內現況就是無法保證老師的素質

更別說
孩子不知道為什麼學習
因為
學習根本就不是他的事
而是老師努力跑研習學教法、分析教科書與備課用書出來的
所以
老師就拼老命研究教科書~搞了一堆教材~
卻不去試試看看
如何放手讓孩子自己來、如何設計可以讓孩子有興趣、想學

Buy In 才是教學開始
Busy Student才是課堂風景
但當我一招一招出的時候
其實
背後是充滿思考與安排
就是要讓學生有興趣投入、自己來學習~

我跟很多好朋友分享
自主學習的關鍵在於~
成就動機與自我效能感!!!
倘若我們總把學習用供應與需求來看時
知識餵飽飽的孩子~根本不想就不會有需求時
哪裡來的動機?哪裡來的自主學習?
更別說知識食量小的孩子
長期完全消化不良後~就會惡化到無法咀嚼知識的學習癌了~

如果"需求"大於"供給"時呢?
連下課都可以不要的時候
趕學生去下課離開教室這種事情~不是神奇的傑克!是真的會發生!
其理論基礎就在認識負荷、成就理論的種種心理因素啊!
而不是教材教法啊!
更別說
喜歡老師
才會喜歡跟著學啊!那是班級經營啊!

說真的
每次都要有PISA的老外資料來~才會刺激大家~
但說真的
這幾張簡報已經講超過半年以上了~
但誰會理呢?~呵呵呵~
看到親子天下的文章
今天又正好帶著外校孩子公開課~
感覺深刻~
於我心有戚戚焉啊!!!

PISA成績沒說的事:「動機落差」是最大危機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55609-/?page=3

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

一小時架網站 HOS 活動~哈哈~

新版 Google Site 架站的感覺
腦海閃過一個有趣的標題
「一小時架網站 HOS 活動」
舉例來說
以前還有父層子層等等樹狀圖
現在全沒了
只剩一個gsite的檔案
更別說直接結合雲端硬碟
沒有100MB的問題了
呵呵~
剛架好~樣子就差不多了~滿好用的~



從2014年去一趟翻轉論壇~
我記得一個畫面
工程師坐在一位老師旁邊
靜靜地聆聽需求
很有耐心地回應
看到老外資訊技術廠商對第一線老師的使用者的尊重與支持
也難怪資訊融入學習的運用
對他們來說是很方便入手的
相對而言
台灣呢?
我們還是廠商做出來~使用者去適應
大開研習~
結果有多少老師願意參與?
誰能坐在教室看需求
誰就能有機會成為真正符合需求的資訊平台
還是存在著開研習~我教你用???

2016了~
應該是~無痛到~認知負荷低到~自己學就看得懂
只有一個Gsite就搞定網頁


還是哪句老話
一個新平台、新軟體~
資訊組長自己的老婆30分鐘教不會~就不用推廣運用了~
老師不是傻瓜
是會選擇在教室、教學中最有效率的運用
進不了教室
老師這麼聰明的族群都看不懂如何運用
說穿了
檯面上不論公、私人發展的
一堆政策、競賽、耗費鉅資的建構等等
充其量就是為了長官、廠商背書「計畫、發展有多成功」而已
最簡單的量化思考
一個計畫與活動
有多少重複的學校與新的學校參與?
使用率與註冊率多高?
就知道是活的還是死的了~
我還是要為我的「新北市親師生平台」大大按讚!
現在每次出去演講
一組帳密無痛使用各種好平台
更別說老師一無痛接觸~
使用的衝動與持續都會大大增加
連用「均一教育平台」建立班級~都直接成班~
不須班級代碼、一個一個拉學生~
新北的老師眼睛都亮起來
說句玩笑話
因為太無痛~
連講師費都變得很好賺了~哈哈哈
而這不就是長官要做的事情
抓到最關鍵的基礎發展
而不是跟花錢發包做一堆平台~
最後閃亮的政績是建構在一份一份的公文要求~評鑑要求~
這兩天很感動
我社會科任的班導師看到我在社會課上的資訊融入運用
一節、兩節、三節的看過去之後~
她很認真地跟我說了一句話
「我要把你會的全學起來!」
我從不敢想
有一種教學法是萬能的~
我更不敢想
透過由上而下的推動是無敵的~
但我真的可以確認
老師之間透過對教學的感動
會產生專業的尊重與領導的風範
即使我只感動了一個老師~至少34個孩子受惠~
未來這位老師的學生
都會受惠~
別傻了!
關鍵不在平台
是在教室裡面的每個人物啊!
科技來自於人性~
有好用的
我幹嘛用麻煩的要死的!

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

社會課的大冒險啊!

過去四年不斷揣摩數位翻轉學習的模式
從均一教育平台開始~接下來WSQ~再來八大教學方式融入~
大致上有一定的把握
不過今年是教社會課......
如果模式能套用~
那也就代表著擴散與實用性了~
今天上課來特別的搶答活動
Kahoot!

從WSQ去思考閱讀理解的方向
因此教科書基本內容由老師設計簡單入手好寫重點的自學單
讓學生自己慢慢閱讀、自主學習~
一方面練習自我導向學習、二方面建立自學信心
三方面更要照護到後段孩子的成就與效能感
因此設計上不是填充思維~
而是必須參酌學理的

接下來當上課不用講課本內容時
多少會擔心"自學程度"的狀況~
班級經營一樣用上ClassDojo~
甚至家長連線比我之前608時還多
所以鼓勵起來就相對好用~
另外再參酌利用Google的表單來快速定位自學程度~
如果沒問題
上課就能拉高鷹架,談補充重點、問題討論等等
學生專注地看題目與思考~
真的很好用~

不過總是希望也能看上課當下學習的情況
也順便轉換學習元件~
就來個Kahoot的小組問答活動
不過龍埔教室額滿~
很難安排分組位置~
因此就直接利用每一個直排
像接力賽一樣
然後將平板當成"接力棒"一樣
第一題由第一位回答~第二題依序~~~
每個人都有機會為小組搶答~爭取積分~
不過到最後總會有些難題
後面的同學自然就會奮不顧身的幫忙解題
形成同儕討論的效果
而Kahoot活動結束後
一樣有很好的數據匯出功能
可以提供老師參考
因此也不會是玩玩就好~一樣有數據分析~
非常好用!

數據都很清楚~
還滿不錯~

下禮拜小考5-1~
回家複習用PA的七十幾題大題庫~
沒想到為了拚贏班導師芳婷老師
一票子人做到上百題~
還嫌不夠~~~
這樣的社會課~
真的讓我累得很開心啊!!!
原本還很擔心第一次代會不會有很多狀況~
加上一周只有三堂課~
再加上有時又公假開會~
不過逐漸也找到翻轉學習很重要的"節奏感"
禮拜一用PA來檢測能力
禮拜五兩堂就來上課活動
周休給自學閱讀作業~
越來越順~
找答案找答案找答案~

自學訓練
數位定位
課堂鷹架
同儕活動
遊戲精熟
接下來的目標~~~
應該是要想想如何帶出去還能玩平板吧?!~
這是
第一次教社會的大冒險啊!
不過
還是哪句老話~
不做~社會課也是這樣過去~不會怎樣~
但做了一些事情~
就會不一樣~
社會課變成這樣~
呵呵
真的是很不一樣吧~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社會小考~班導師也跟著來參加?!

這大概又是經典的一刻
有看過社會老師考試
班導師也跟著來參加的嗎?
芳婷老師跟著孩子一起來考社會第四單元ㄟ!!!
呵呵!!!

以前用均一的歷史畫面
是2013年10月一群學生等著用電腦在中午吃飽後算數學
當時那一張照片代表著
數位放大動機的學習優勢~
而今天
是美美的603導師跟學生用Pagamo一起參加社會小考
可見大人小孩都愛遊戲式平台~
原本枯燥乏味的考試都變得有趣

新北市親師生平台真的也很強大
老師、學生輕易取得各種服務
無痛運用~
有機會讓老師、學生一起來重新喜歡上學習~

演講常常說的那一段
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那是大人的角度~
對孩子來說
興趣與實用~才是孩子喜愛學習的關鍵!
而對於一般平日~知識學來是應付考試~
也無怪乎最實用的~就是考試!
但當透過主題學習、數位學習等等型態
改變教學、提升興趣與生活應用時
學習
就再也不是令人乏味厭倦的~

我總在想
至少國小還沒有升學壓力
可千萬別壞了學習的胃口
多點"醋味"的教學變化
有機會訓練自主學習
就要思考如何提升興趣、如何讓自學變成常態、如何取得成就感與效能感~
即使我只是一個社會科任、三節課
也要讓學生學的開心
教書的生活變得多采多姿時,也就不怕65歲才退休了~呵呵~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正式開社會PA!

今天第一次正式開社會PA 72題的社會第四單元題目任務~ 居然有人已經偷偷迫不急待自己完成登入、代碼輸入、做完了!!!~ 我只好再出英語複習126題~難度高~當作額外補充用~ 可想而知透過遊戲式學習進行精熟練習 是相當吸引孩子~

提早先學會登入使用的4個除外 還有三十個今天第一次登入 不過同時間34個人進去~30個設定角色、班級、任務 就算是電腦教室的有線環境 還是有幾個會卡卡的延遲~ 所以~ 任何資訊融入學習的第一次登出入~ 大班級真的是要在電腦教室中比較適合
沒人理我了~嗚嗚嗚


不過最難熬的前15分鐘過去 接下來就是老師最孤單的時刻......呵呵~ 完全沒人理我了!!! 學生忙著寫社會題目攻佔領土~ 一直到下課~12點要吃飯了~還沒人起身~ 我只好開始倒數計時 強制關機!!! 學生真的是又笑又哀號地離開~~~ 我懂~~~下次自學單交齊~整堂課老師就不廢話了!!! 所以玩PA還可以當獎勵~ 複習社會~又能當獎勵~又能迅速統計分析~ 真的是一舉數得!!!
下次來好好討論十大錯誤題目~

四年來用數位平台輔助學習(先不論翻轉學習) 善知善用者 就會知道"粗重、繁複"交給電腦~ 而老師要做的 就可以進行更專業的迷思分析、數據統計與追蹤 相反地 科技更將使老師的專業凸顯出來 而非取代! 老師如何透過不同的教學元件 組合出對孩子最有幫助的學習 將會是未來教育中 老師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附記:~~~~~~~~~ 新北市的夥伴記得~ 善用"親師生平台進入"~ 每一種數位平台~大約只需要15分鐘~ 全班就會完成登入建立班級~ 接下來 只要滑鼠點點~就可以派任務、作分析~做教學應用了!!! 甚至誇張點~ 像Pagamo遊戲式學習~ 學生還會哀求老師~"老師!快給我題目吧!" 本來~ 上課 本來就是學生忙才對嘛!!!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思維不改~平板放到壞還是用到壞呢?

MOOCs融入數學進行翻轉學習
是我們夫妻倆走了四年的嘗試
說真的
剛剛看到酷客雲的新聞
其實並不意外~

當年當我看到可汗學院~乃至因為中文化的關係
找到均一教育平台時
當時均一大概只有4千多人註冊
更別說當時均一並不好用~
很多地方還是英文的~
我就跟美雯說「這個平台一定會起來!」
我花了一個晚上跟美雯老師
一起把第一個整班的帳號建好~開始我們的創新教學~

三個月後~
註冊人數到8千多
我對敏豪說~「未來你們要考慮的是客服!」
隔年一月多由葉丙成教授、張輝誠老師主講的翻轉教育工作坊
當時註冊人數到1萬多出頭
接下來開始到處分享經驗~
一年後~過10萬~
如今超過五十萬人註冊~使用率至少每周三~四萬人次!

有位資訊教育界人人瞻仰的大師曾經不屑一顧
不就是線上影片與題庫~哪來甚麼價值?
後來我也才知道~他也在推平台了~
我有時自嘲著說
雖然小時艱苦~但眼光還不錯
讓我後半輩子開心過日
一就是找對老婆~
二就是買對兩次房子~
三~大概就是四年前預言均一能夠成為第一平台~

但一樣的中小學MOOCs平台
回頭看酷課雲
我就並不是那麼樂觀了
為什麼?

首先
我有句心裡話很多人都聽過笑過
「一個平台使用,如果連老婆都要學超過30分鐘,就不用推了!」
因此
平台運用功能很多~不是一件好事!
而是用得到的功能~才是關鍵!
但我們的資訊融入的思維總是希望越多越好~
卻不是從"一般使用者"的角度來看
另外
資訊廠商聯絡的夥伴
都是資訊老師
廠商問資訊能力很強~但每校只有一個的資訊老師或組長
不去找找真的在班上運用的老師所需~
問題就來了~孩子都有差異化的問題~
而普通老師在資訊領域就是"後三分之一"

我們的資訊融入的前導思維是:老師要學會
而不是如何讓老師"無痛使用"
自然而然很難推得動!

第二
即使到前兩天幫著英語老師使用edmodo、quizlet
對學生來說
最關鍵的仍然是「帳號登出登入」
因為只有正常、方便的登出登入
才是推廣各種平台的第一王道!
否則
光上課登出登入就耗掉10分鐘~
對老師有進度壓力的時刻~必殺無疑!!!
這一點"新北市親師生平台"就真的做到超級無痛~
一個帳號~
就取得十幾種的資訊服務~
未來連家長都能同步運用~
因此
公家機關把"門檻"開好~一個帳號
至於許許多多的服務~就由民間提供~
不僅成本低~
而且是把最關鍵的學生資料掌握好~
又能提供相關流量監測~數據~
又不用掏著腰包做類似相同的平台~重複花錢~

第三
百場的演講~我總是聽到一個聲音
「阿源老師~不是我不用~是平台好多~學了這又要學了那!」
沒錯
教室裡的老師並不是不感興趣
但隨著不管是潮流、政策
一下子這個平台~一下子那個計畫
甚至還有校長、資訊組個人的喜好~變化無窮!
我帶班兩年
就"好好地"玩幾種就很好用了!!!
班級經營~ClassDojo~
平台組合~學習用均一、字音字形網、多鄰國
就數學、國語、英語~
測驗組合~Google 表單、Pagamo
師生聯絡~LINE與FB
這些都是市場上
老牌、穩定、使用率高、效果有口皆碑的平台
之前數位陪伴花幾百萬想發展的功能~
我用G的Hangouts與Line
免費就可以取代公帑的投入
而這些帳號
我就用一個G學校網域的mail當ID就解決
恆常、簡單、穩定的使用
才能有安全感~口碑才能出來!

第四
如果一個平台簡單、好用
又有單一帳號簽入
那剩下的問題
就是有沒有市場區別性了
我常常覺得
當年被嘲諷時~又有誰想到今日大家爭做MOOCs
再回過頭來
開發時~有沒有去思考、探討現今著名MOOCs在創建時的困難與問題?
而能夠有正確的策略去引導日後平台的創新發展?
還是一樣
跟著別人走呢?
今天1000支~明天另一個平台號稱2000支~
十萬支都沒用
因為全球MOOC的完課率與使用率
本來就是反MOOC人士的最常詬病的!
前三年龍埔國小發表MOOCs融入教學時
我就引經據典的說要朝向"SPOC"模式發展時
還是一堆人瘋狂的搞大型MOOCs平台
一堆高樓蓋起
人就這麼多~怎麼可能住滿人呢?

第五
MOOC教學的市場是有光譜的
光譜中的孩子所需要的配套教學不太一樣
這真的不是一個平台有所謂的完整的教學地圖、題庫、影片、使用說明等等就能解決
如果能解決~那就不用老師的存在......
那~
如何運用
包含了課程結構與適用對象、輔具製作、數據觀測與應用
這不是平台設計者想了就算
是要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角度看到了記錄到了反思到了調整到了
才真的能找到適合平台的MOOCs融入教學
而這些
就是前導運用的關鍵點!
也是為教育推廣做更扎實的鋪路
說真的三大書商不是有最完整的題庫、教材嗎?
試問有哪一家具備超過50萬人的註冊人數

這幾年
平台崛起~民間百家爭鳴是好事!
競爭才會有進步
但那是民間!
公家單位應該有不一樣的角度去切入
至少
新北市親師生平台透過SSO~由上而下整合各家平台~
這樣的高度
是我看到最棒的切入點!
而不是由下而上~去跟一般人做一樣的事情~
平板鋪下去~
是用到壞掉~還是放到壞掉~
就讓時間去證明吧!
恐怕
不用如何讓普通老師教學為中心的MOOC融入
而是用神人教學為中心的思維做融入
是很難翻身的~~~

今年心臟很大的社會課~

想想我今年的課
是心臟要很大的社會課
今年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教社會課
其實
我以前很喜歡社會課~主要是喜歡歷史上的人事物
不過17年來
第一次碰社會課~
對我來說~
課本的內容沒有人看不懂~
那......自己看自己學吧~
設計好學習單~
依照提問自己閱讀課本~
平常上課就......亂亂討論亂亂講課本裡面沒有的~
標準的為上課而上課
而遇上期中考試
就認真準備~標準的為考試而考試~
還好~成績還過得去~
原本以為達不到標準
用力打賭~
結果是還讓我掏腰包請全班喝飲料
不過值得啊!

甚麼是學習單?
甚麼是回家作業?
學習單與回家作業合併之後,對孩子來說又是甚麼意義?
上週聽完超明教授的理念之後
更清楚自己應該走的還滿正確的
尤其是自己分享時常常會說到
如何簡化認知負荷、達到成就、產生效能感
是(學習單+回家作業=自主學習輔具)設計時
很重要的三個原則
但往往在設計一些學習單時
多數人很容易都想成了傳統回家作業的型態
相對而言
對於學習弱勢的孩子
是啟動不了自主學習的機會
反而更增加了認知負荷的承擔~降低動機~降低成就
甚至成為師生之間彼此衝突的物件
當然
自主學習就不可能發生了......

想想
眾人所看到的自主學習~
是前三分之一的學生?
還是後三分之一的學生?
哪一種比較珍貴呢?
用前三分之一看教學~當然永遠救不起後三分之一了~

還好成績也過得去
接下來~
玩點更有趣的吧~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PA粉們!!!PAGAMO的APP上線囉!!!

不論你是行動學習、資訊融入、翻轉學習、混成教學、遊戲教學等等專家或有興趣的夥伴
各位觀眾
讓我們以掌聲一萬次歡迎
Pagamo APP 上線啦!!!
先別聽我廢話
先下載~下載時再來看後面der~比較不會浪費時間

下載時~回過來看文章吧!

千呼萬喚終於帶著國人的驕傲上架了!!!
堪稱華人世界~甚至全世界最好的「遊戲式教學網站」
過去只能用網站型態來「用數學攻城掠地」
這下
安裝好APP~
馬上就可以隨時隨地享受手機、平板最棒的視覺效果與學習樂趣

當然身為「PA粉」之一的小弟
也馬上冒著上班被長官"注意"的風險
打開我的iPhone、3G訊號
立刻下載嘗鮮啊!!!

是的~請立刻到App Store馬上搜尋
PAGAMO
就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啦!!!
超讚的!

下載中可以看一下APP的相關內容資料、版本~
可以的話~順便給個"五顆星"的啦!
因為
真的打開後~超棒der!!!
94好玩又好學!!!

第一個畫面就要先地區啦~
當然熱愛中文的我~還是選台灣地區勒
不過
如果想進行雙語學習~
其實可以大膽按下USA~~~
也是很不錯的雙語學習喔!
  
帳號給他順順的按進去
記得喔!
就是原先在網頁版上的就可以啦!
不用再重新申請!!!

厚厚~熟悉的帥哥出現了~
當然如果沒用過網頁版的~
真的可以看一下簡單又明白的說明
如果很熟悉了
套一句話「你有你的明白,我也有我的清楚」
就給他跳過~趕緊嘗鮮!!!

我只能說~好可愛喔!!!
萌氣又不失俗套~
畫面簡單又有力~
等不下去的就給他"主地圖"就玩起來了
不過
老手就知道~
先去課程大廳看一下啦!
選個題庫來try try看吧~

挖!豐富的課程內容、題型通通跟網頁版一樣ㄟ!
那這樣以後真的是
只要有訊號~就可以算數學了!!!
爸爸媽媽露營不用怕孩子不能複習功課
阿公阿嬤泡茶不用怕孫子會無聊又怕亂玩遊戲
祖先們看到孩子玩遊戲算數學~都會感動的!
真是一兼數得啊!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用學科題目攻城掠地時的畫面
我真的覺得比網頁版更好
簡單、有萌、很容易上手!
而且畫面符合手機~不會亂跑掉~
真的是佛心來的!!!

試玩一下題目
按鈕放大~有顧到手機使用者的需求~
不過題目還是因為畫面尺寸關係
字體就小了點
所以搭配大一點的螢幕會比較好
對於平板來說
應該是非常好用的!

YES!我答對了~
一樣可以看詳解喔!!!!
是很不錯的學習功能!
可以讓學生隨時進行學習~進行補充~

當然~
道具一定是不能少的啦!
整個畫面因為重新設計for載具
所以畫面品質很優的喲!!!

個人資料也可以很清楚的顯示~
這下子糟糕~
秘密全被看到

商店街是一定要逛一下
好東西都沒跑掉啊!
上面一樣有分類喔!!!方便採購!!!
別看了
快去賺金幣啦!

選一下老師指定的題庫吧!
一樣可以設定考試、複習、小測驗等等
讓學生選擇進行~
以後
可以想見在公交車上一堆人在小考的畫面
邊考邊起笑
學習無遠弗屆94狂!!!

手勢放大一點
就可以看到地圖全貌
襪賽~
真的是細緻、美觀!!!
讚的啦!!!

相關資料也都跟網頁版一樣~
可以看一下排名~
太久沒玩......已經慘遭......

更新公告隨時會出現~
要看看以有沒有好康的啦!!!
系統給我金幣吧!!!!

這是品學堂的題目~呵呵
超好玩的!

透過行動載具進行閱讀理解
然後再來試看看小題目~
真的很有趣!
馬上知道理解的狀況~
即時回饋又快樂!
老師也不用費心神改作業改考卷
什米!!!
畫面都出來了
PA!你還不趕快試試看嗎?
不論是想要做哪一種融入教學
Pagamo會是
孩子學的開心、老師教的順心、家長用的放心
der好幫手喔!!!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轉型~成長~提升~翻轉到混成~

最近的分享
鼓起勇氣談混成學習這一塊
說真的
只要真的透進"翻轉學習"的精隨之後
混成學習會是非常容易入手的型態
不會是一種很有距離感的做法

說一句實在話
台灣討論翻轉學習的定義非常的廣
甚至......
也看得出來~有的是為了"翻轉"兩字而去牽掛~
外行看熱鬧~內行的就不吐槽了~呵呵
畢竟
只要是為了學生的學習而努力
其實真的都是最好的教學!

翻轉學習如果死守著原本的、一種的型態
其實
就真的不是翻轉的意義了!

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可以解決所有的學習
但是
卻有為了解決學習問題而不斷提升的教學轉型

從翻轉學習的推動1.0開始
我就不斷預言之後的轉型
很早就說了
班級經營是3.0的型態
而4.0~
將會走入混成的探討與運用

不過4.0最重要的
並不是你玩了多少教學方法多絢麗
因為最重要的
混成學習最關鍵的是「有效的學習」~
否則玩了一堆教學方法~搞了一堆教師社群~
結果老師玩得很開心
又或者追星追得很瘋狂
學生並沒有受益時......
是一件滿尷尬的事情~

我所謂的學生學習成效
並非只有多少分數~
而是量化與質化都兼有的!
透過從翻轉型態進入多層次的教學混成運用
至少讓學生能夠達到四個向度
1.精熟學習每個關鍵知識
2.能自主學習
3.有個人化學習系統的運用
4.對自己能有高期待去進行挑戰

最近會談到KIPP學校在單一教室場域中
常運用的混成學習模式:Station Rotation Model
分享給參與研習的夥伴~
(如果有其他的教室空間~也有另外更開闊的混成做法)
不論是主任場、老師場
眼睛都會發亮起來~
其實透過三種學習元件的混成運用
相對而言
學習成效的檢核也會有三種型態確認
不論是達到精熟、個人化差異學習、自主學習機會的給予
乃至於類似闖關來達到個人成就感的挑戰
都能讓單一教室有最大的空間發揮
使得數位、教師、同儕有最好的教學效益!

說真的
固然百家爭鳴是很好的氛圍
但我還是喜歡深入一點的探討
把基礎打得穩
基礎強~
轉型自然會快~
成長也容易找到方向!
這會許也是一些夥伴總會笑著說
怎麼PPT都會不太一樣~
不過
這也成了我的最大的問題
因為講新的東西
節奏就會不穩定~

不過一份自己所愛的工作
總是要不斷地思考、探索~
教學~才會有樂趣~呵呵~

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真的是神器!~圓剛AverMedia教學專用無線麥克風AW330




「阿源主任,這是哪一家的?我們好想買來用喔!」
大概很難想像一台無線麥克風一開
現場的主任、老師會有這樣的反應!
沒錯!
這就是
圓剛Aver Media 教學專用無線麥克風AW330
94強大的效果!

10月5日下午專程到彰化分享均一教育平台與學思達教學的融入
特地帶著這台「神器」來試試看在演講場合的效果
把無線接收擴音喇叭放在研習場地最後面
足足兩個教室遠的後面喔!
沒想到一打開來測試時
現場教務主任、資訊組長與幾位先到的老師
驚訝了起來
聲音非常的逼真、清楚
而且沒有雜訊!
馬上問起來這台要多少錢?要去哪採購?
整場完全不用現場麥克風!
看得出來麥克風在哪嗎?
是的!在小弟的脖子下方!
非常輕薄、而且長效!
小弟滔滔不絕足足用了2.5個小時!
完全無雜訊!而且聲音品質很好!
只有在最後電力降下來時,把無線喇叭往前移了三公尺
在教學現場時,我想很多場合是需要麥克風的~
其實我並不是為了大聲而大聲
而是為了到桌間去巡視時
在台下方便了解學生狀況、共同討論
這對於「以學生為學習中心」的翻轉課堂
好的「小蜜蜂」是翻轉老師必備的武器!
因此我其實很早就有一台掛在身上的擴音器~
但......
一方面掛在腰間總有些不方便(好吧!人胖褲腰緊......)
二來聲音都是單向的,喇叭口的方向音量才會宏亮~
三來麥克風是耳掛的,但因為品質不是很好,早就斷掉用膠帶黏著~

另外一個場合
就是三年多來百場的演講
這幾年ˊ很高興成為翻轉教學推動的一員
但是往往每個學校研習的設備不一
有的只有有線麥克風~距離就受限~
有的雖然有無限~但往往中斷、雜訊、干擾等等狀況
有的穩定,但聲音品質並不是很理想

因此
這次圓剛的朋友詢問我有沒有興趣?
向來避廠商唯恐不及的我
想一想~
還真的缺了個「發聲的好工具」
如果真的是個好物,那為什麼要拒人千里之外?
於是三年來第一次答應廠商幫忙測試開箱
開箱文連箱子都要說一下
樸實簡約又清楚啊!
真的第一個感覺就不錯!
兩張精美的說明書

挖賽!一堆神人已經在用了!
好東西果然大家都推推!

打開後,零件包裝整齊~清楚~

這一個群組是喇叭、充電器與線材

這是無線麥克風與綁線

這是主要三項線材~
雙公音源線、USB充電線與耳掛麥克風

簡易安裝說明書


為了方便插座攜帶
因此適用可拆的
這樣帶起來就不會兩根凸出來

耳掛式麥克風
還滿輕巧方便
不過我臉太大
對不到嘴巴~還被老婆笑~

搭配麥克風還不錯~收音效果一樣很好!
呵呵~跟我的iPhone6搭搭看
襪賽!
聲音很棒ㄟ!




正巧彰化場演講就來試試看~
效果真的不錯~
整體來說
從造型來看,擺脫傳統刻板的麥克風與喇叭形象
黑色加上鑽石菱形的造型
連神鵰俠侶的小龍女顏老師都讚不絕口!
從續航力來看
充完電之後,光是我演講滔滔不絕、非常耗電的2.5小時都耐得住!
真的是完全不用擔心!
從效果上來看
襪賽!光是在家裡測試,音質、音量都是上等之作
最重要的是完全沒有無線麥克風常常苦惱的"雜訊"~
而帶去開闊的研習場地
效果更驚人
有左右環繞的效果
連現場主辦單位都頻頻詢問如此神器!
從操作上來看
只要會按開關、調整大小聲~沒了!
不用像一般教室的擴大機~弄來弄去的~最後都弄不好~
超級簡單又好用~
其實我甚至覺得~教室不用買擴大機了~
直接來一台這個~
老師到處就可以趴趴走了~很適合分組活動學習~
不過因為是放在現地
因此沒有腰帶設計
是用手拿的~
對於導覽式的活動可能就比較弱一點
另外~
好東西價格也比較高點~
這大概是唯一我如果說是缺點的話~
不過對於教師都有優惠方案
長期使用下來
性價比非常很划得來的!
還很推薦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