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Translate

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Busy Students & Easily Teacher ~

來過501班觀課的老師
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看法~
你們班很快坐好~學生滿乖的~
但是也會有一個有趣觀察~
老師,你把學生弄得好忙喔!

國小的孩子有幾個實際現場的特徵~

  • 比較沒耐性:絕對不是沒專注力~是很多事物充滿等不及好奇。
  • 喜歡操作型活動:應該說還是偏向「具體運思期」~所以課堂當然要翻轉~一直摳摳講,學生一定會睡著。
  • 情緒容易放大:老師用字遣詞、肢體動作要注意~你可以從下課鬼吼鬼叫只為追一顆球就知道。
  • 標準的騎牆派:趨吉避凶,不像國高中之後,有的非常堅持、甚至叛逆~遇上好說話的就一個樣,遇上嚴格的就一個樣。但不是沒立場、沒想法,一樣對老師的所作所為是有見解的,也會對應出不同的學習成效。
  • 終究是寶貝:受傷了、難過了、被欺負了、做錯了~需要外在平衡。開心了、受獎勵了、有成果了~需要鼓舞,還是需要平衡,因此,老師必須是嚴父、也是慈母。
基本上從以前巡堂、帶老師觀察
有經驗的夥伴一定都知道
一個班甚麼時候能坐好~才有機會進行一堂課~
而能讓學生坐好~可以上課~就知道老師班級經營的實力~
翻轉教室當然也是一樣!!!
所以
上課鐘響馬上進教室的要求是一定要的~
這時~老師一定要是「嚴格的父親」~
其中「下課情緒的收縮」絕對是重點~
不然上課根本無法討論~

但或許有人會問說是不是要用罵的?還是要處罰?
其實很多年前我就教顏老師一個絕招~
「恐懼來自於無知」~

基本上孩子是「趨吉避凶」的騎牆派,而且畢竟是孩子~
因此很會觀察老師的「臉色
基本上一位老師要能「動氣不動怒
「動氣」是一種表演~「不動怒」是一種專業~
一個老師不動氣~那根本沒感情~但一個老師動怒~就會失去理性~

就拿各班電腦課走路來電腦教室~
往往很多科任課排隊亂七八糟~邊走邊聊天吵鬧~
小弟的就不會~就算是6年級一樣乖乖地~
就是利用「心理戰」~「恐懼來自於無知」~
我常常就站在教室門口~
雙手插胸~緊閉嘴巴~不動聲色~(就算你剛剛中樂透也要忍住)
這時~多半的孩子會開始「猜心思」~
而他們「集體性」的「情緒蔓延」
你就會聽到「坐好啦!」「不要吵啦!」「老師好像生氣了!」
其實~你只是在表演「嚴肅的表情」~心頭暗爽~
但唯一一定要做的~就是「堅持原則
只要長期貫徹下來~堅持上課準時~上課坐好~
自然就養成「班級文化」~
只是說~~~很多老師很容易「喜形於色」~或者堅持力不夠~
很快就被學生抓住~學生自然就到處「飛飛飛」~
我常在笑著說~
永遠不要讓學生知道你在想甚麼~學生就會把你當「神」看!!!
高深莫測~就像我們千年文化對大自然的尊敬一樣~呵呵~

班級規定要求要嚴格~才會有上課氛圍~
但是教學規範就要能開放、收縮~
能開放的,就是鼓勵學生上台、彼此救援、小組討論
要收縮的,就是「分組與抽籤」必須來「暗」的~
刻意地讓少說話的、沒在專心的孩子必須盡量上台、必須專注聽別人說的~
因此,顏老師會採取幾個同儕經營的方式~

  • 差異性分組約四人一組,不會讓孩子太民主選擇,因為「潛在問題」,會讓弱勢孩子更弱勢,甚至有「小團體」的狀況。才10歲,還要訓練理性與人際關係,所以培養孩子所有的同學都是夥伴關係,不能有歧見
  • 學生上台可以是單人,但一定會有「救援機制」,讓同組夥伴幫忙,也容易產生同儕的友情。
  • 學生上台也可以是雙人,通常是比較弱的孩子上台主講,陪同的孩子幫忙偷偷提示。讓程度弱的孩子可以有機會說、增加信心與訓練上台。讓陪同的孩子能產生關愛的感受,而不是只有自己很強就好。
  • 小組討論前,絕對會強調「隨機抽籤」與「同組加分」的方式,因為讓孩子不知道誰會抽上台,必須幫著同組的夥伴也都能知道解題的過程,這樣會讓同組的孩子彼此拉抬。
  • 抽籤常常是來暗的,老師巡堂時就可以觀察誰需要上台、誰沒在認真。多半孩子都會希望是有準備的上台,免得丟臉。因此,每個人都時時刻刻必須注意聆聽與討論。
  • 評分部分是老師的專利,不建議讓孩子評分,因為孩子還小,情緒大於理智。就容易因為心情好壞、跟誰比較好,產生「結黨營私給分數」~這樣反而造成老師的困擾,「誰不公平、誰對誰好」,而在孩子心目中,老師才是公平的!!!

回過頭來~
國小學生的特徵~比較沒耐性、需要操作型活動來具體運作~
因此,一堂數學課用講述法一直上課
我只能套輝誠老師說的,退休後準備「下地獄」~
因為那是很容易睡著的~
偏偏就知道國小學生的特質~但很多老師還是用傳統操作~
就別怪學生程度不好,對數學產生恐懼~
因此,國小數學科進行翻轉教學,是非常有效果的~
讓孩子能利用講義、習題、行動載具等去操作數學學習~
所以,讓學生忙,並不是瞎忙,而是忙著「操作、思考、討論、表達
自然「學生思而學生在」~
其中包含一些作法~

  • 利用學生程度進行備課,製作適合學生程度的講義。一堂課大約四題就夠,要有一點點難度,因為「鷹架效果」。但千萬別難過頭,學生看不懂也不行。所以才說可以利用均一教育平台的學生程度數據,來進行備課。
  • 上課前幾分鐘,老師還是要重點提示與歸納。但之後...真的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討論與思考、表達。不要一直擔心自己沒講到課,講太多學生吸收不好,自己也累到沒成就感。因此放手讓孩子去用小白板、平板、小海報紙、講義來討論解題,並且撰寫解題過程。一開始學生也會不適應,因此不要用太難的題目,讓他們可以輕鬆解題、表達與討論。之後,想簡單也很難了,學生會很喜歡討論。
  • 利用具體的問題、具體的工具讓他們操作,慢慢地歸納轉化為思考。但這個過程需要「正面的鼓勵,例如鼓掌、加分、刻意的「you GET it !!!」(輝誠老師的名言)~讓孩子在操作過程中,降低挫折、負面情緒,產生挑戰的勇氣與破關的信心。
  • 慢慢地擺脫課本,因為課本只有一個答案。如果一直用課本,學生永遠只會找到相同一樣的答案。因此,真的翻轉後,老師反而會很習慣坐講義、討論卷。另外透過鼓勵,不斷地催生各種型態的解題過程,孩子的創造力就會慢慢被誘導出來。
  • 永遠不忘「比馬龍效應」,尤其是對較弱的孩子。我常常跟程度比較弱的孩子說「你最近數學不錯喔!」、「有進步喔!」、「均一又拿到幾萬點了?!」~孩子是很小寶貝的,受到老師的鼓勵,他自己就會出現「月暈」~呵呵~
  • 別忘偶而玩玩搶答遊戲,利用競爭感產生虛榮心。討論固然可以分享,但也需要「遊戲」來轉化一下氛圍。最好用的就是用均一平台的八題數學題目,當成搶答題。算好的同學上台按鍵盤回答、或者舉小白板。雖然是「個人秀」,但本來就需要「指標性」學生來引領大家向前。又或者利用「貼榜單」的遊戲,讓學生上台搶貼答案卡。趣味性增加,上課自然吸引人。
  • 利用影片轉換一下上課的視覺,讓學生重整一下腦袋。老師也可以喘口氣,調節體力一下。更別說學生天天看著那張「老臉」,轉化一下會有很好的效果。但絕對不是不用上課,那就太過頭了。
「Busy Students & Easily Teacher」這樣的經營思維 
其實是證明了真正的以學生為學習主控的課堂理想是有機會的!!!
當老師變成課堂的輔導、顧問與管理者
讓學生忙於求知、思考、討論~
自然就會看到「老師,你們班學生好忙!」「你把學生弄得很忙!」
可是回過頭來~卻也能從孩子忙碌的成就與成長中
找到老師真正的定位與意義~

有夥伴說~我們在501的翻轉模式是
數位融入+學思達歷程+共同體分組討論
呵呵~通通都包了~
其實就是依照國小的特性,
去「截長補短」、「拾人牙慧」地產生適合的501教室教學~
不過~
身為老師~本就是要對教學
創造「Flexible Environment」
然後培養出班級的「Learning Culture」
並且在教學歷程、活動中具備「Intentional Content」
這樣自然會讓老師成為「Professional Educator」
也當然成就出專屬自己的「FLIP 教室

Cognitive Load theory ~談「自學」與「影片」之間的關係~

下周要去跟一些輔導團報告有關「均一教育平台」融入教學與成效~
提供一種資訊融入的方向
教學與成效~我有~太多照片、故事、數據~也有教案、進度表等等資料~
但如果問~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成效???
我要如何回答???恩~~~~
線上題目的練習與使用是因為精熟~點數徽章制度是因為正增強~
但自學與影片是「為什麼」有成效???
這是我一直在觀察與反省的~

這兩個禮拜~我的LP-1號開始「遠征」到對面的隔壁班~
說遠征,有點開玩笑~但也有點「總算」的感覺~
總算有別班拿去用了~
這可是第一次到別班去~
沒想到帶來很好的反應~也啟發了我的答案~

到底學生(國小來看)的自學能不能訓練?如何訓練?效果如何?
其實先反思一個前提~
光是家長安排「託管外包家庭教育」的活動就很多了~
安親、課輔、才藝~
恩~~~~~
基本上在「盡力」溝通與成效證明之下~
是可以訓練、有一定效果、也有一些方法~
但前提仍然必須是有「時間」~也就是不能太多「外包」家庭教育時間
如同我兒子是不上安親課輔班的~
所以每天八點一到~電視一關~
就是念幾本故事書~然後來玩均一練習
我陪著他加減算數學(真的是加減!!!~呵呵)
大概半小時~九點準備上床睡覺覺~
這樣的「親子共學」還滿愉快的~但前提是要有「共同的時間」~
所以往往到了禮拜四要去音樂教室~大概就不可能了~

如果放在早自習、課餘時間或課堂上呢?!
其實很明顯地從501班載具隨手可得的狀況下~
真的有效果~
當然或許也有人會覺得「這只是501班」~
或者又歸納為「501班編班程度比較好」.......挖哩勒~
好吧~總算有伙伴把LP-1號給推去用了~
終於「守得雲開見明月」~
除了「小白」機居然可以提供二十幾台上網看影片、練習練習習題~真的是太強了!!!
最重要的是
當老師上課時,發現課堂引導起來輕鬆多了~

「Cognitive Load theory」認知負荷理論出現在眼前時~
至少可以解釋不少我心中的疑惑
也讓我有點理論基礎可以談「自學」與「影片」之間的關係~
固然均一的自學影片在教學的原理、視覺、專注力效果上有很好的效果~
但一個短短的自學影片真的可以有這麼大的幫助嗎???
如同顏老師說的:「現在用最多的是影片~
為什麼有這樣的幫助?!

從認知負荷理論來看~
如果孩子在一堂數學課從完全未知開始~
老師就必須很負責地從頭講解與引導
而孩子也就必須耗掉很大的大腦資源進行訊息處理
這其中還無法想像外界的聲音、走廊的路人、廣播消息等等~
都會讓孩子的「CPU」與「RAM」接近滿載~
因為~是全新的訊息處理~
(可以看一下「快思慢想」這本書~推薦!!!)
相對而言~在一堂課之後所產生的「短期記憶」(Short Memory)
也就是如同PC裡面「快取記憶體」裡面的訊息~
在經過一天的疲勞、下課的嘶吼中
很快地消失殆盡~
能夠轉化到「長期記憶」(Long Memory)的所剩無幾~
即使透過課堂練習題、回家作業進行複習~
如果用學習金字塔的比率來看~大約一堂課聽完到真正記得~不到20%~30%
這時~補習班的出現就無法避免了~
因為變成「預習在學校、練習在補教」的狀態~
孩子在學校課堂習得的~到課後補習班去「精煉」~
但...補習教育講究「快速有效」(有點像成藥...呵呵)
多半是透過大量習題的練習~
將「運算規則」給記憶起來~而非真正的內化認知~
因為~這樣最快最有成效~
這就是「填鴨」~~~~
相對而言~頂多兩個禮拜後就全忘了~
因為,只有到50%的學習成效~
說也說不出來~自然不會有創意與思考的內含物~

因此~要解決「訊息認知負荷」降低~就要兩種做法~
第一是減少認知負荷~第二是提升負荷能力或處理能力~
前者是最好用的方法~也是「飲鴆止渴」~
就是教材簡單化~
簡單上課、簡單考試、大家一百,結果出去沒有能力!!!
(想一想教改開放大學林立好像就是這樣....)
這是最糟糕的做法~

因此
如果可以提升負荷能力~那就有機會~可以吸收得多、也吸收的好~
而「熟悉」是提升處理訊息最好的方法~
如果我們能在課堂進行前,先讓孩子熟悉教學內容~
有初步處理訊息的「基模」~
讓孩子在認知負荷上能「提升」訊息處理的速度~
這樣就有機會學得比較「輕鬆」~或者也才有機會學得比較「多」一點~
更別說一周國語才五堂課~數學才三堂~
很多老師趕進度趕得要哭出來~
因此很多就變成「填鴨」的計算機公式教學~
討論、發表的方式來進行是想都不敢想的~
要如何產生學習效率~
提升認知負荷處理的能力就變得很重要~

影片是一種方式~講義也是一種方式~事先收集資料也是一種方式
有各式各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預習~
因此,有時候常笑著說~
翻轉教學,台灣早就有了,就是預習制度的強化
只是預習制度長年在台灣是一種教學理想~
老師還是在課堂上多半從頭教起~
但21世紀了~數位學習與網路已經可以提升效果~
但卻面臨到...家庭教育的外包」問題~

至於課堂進行討論、作業習題的寫作~
無非是改變傳統的單一講授的方向~
透過「問題導向學習」或「主題式學習」
來讓學生在操作中,享受「我思故我在的快樂」
並且達到思考、發表的能力訓練~
「能說」、「說得清楚」~就有機會達到90%的學習成效~

當然很多種數位方式都可以提供「預習」的效果
例如上網檢索、線上學習
另外,很多的APP也可以提供在教學上的融入使用~
就如同有老師問我的~
教科書商也有很多「影片」、「小動畫」、「APP」~
這樣是不是也可以當成「翻轉」工具???
廣義的來說~
只要可以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工具~都可說是翻轉的工具~
但~狹義的來說~
這些工具媒體所提供「訊息」是否符合翻轉學習所需?
又或者提供太多「訊息」?
甚至操作上又必須額外耗費「大腦資源」?
甚至有所謂的「潛在教育」的另類影響?
恐怕是必須考量到學生在「訊息負荷」要觀察的部分。
相對而言~
老師是不是也必須面對「處理」一堆工具的使用~
耗掉一堆心力~
也是要注意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些考公職的補習班光碟~
動輒一個多小時~
看著講師口沫橫飛~沒事還講笑話~看似很有價值~
但如果真的好~那公職應該不難考~大家買光碟就好~
實際上很沒效果~買來的沒多久都束之高閣~
因為

  • 訊息太多...1~2個小時~看到後面已經「滿載」了~
  • 專注力下降,所以都會以「講笑話」方式提升精神~~~笑話短、又改變接收訊息,因此往往記得「笑話」,忘記其他的內容~所以很多補習老師出名是因為「風趣」~
  • 黑板、PPT、講師影像、影片中的影片~其實有太多非教學相關的訊息也在處理~無疑增加大腦額外的負擔~但往往你不知不覺......還以為內容豐富~
第二印象深刻的就是教科書商電子書~好多的小動畫、小軟體、小影片~
為的是甚麼???
一樣都是動機引起、增加課堂趣味、額外補充等等~
這些搭配著使用有很不錯的「上課笑果」~
但...有沒有為了一個搶答題的按鈕搞到全班快吵架?
但...不放電子書、沒有投影機~就快上不下課?
還有~孩子喜歡的是小動畫小軟體~還是你希望吸收的知識?
萬一跑不出來~如何處理窘境?
說來會心虛啊~~~
課堂的訊息有一半跟教學目標是沒關係的~
而是在處理電子書的使用、影片的觀賞、搶答出來的特效~

「單純就會美好」~
一堂課如果有太多的訊息要處理~
不是要資優程度~
就是要學生無法處理而停擺~開始「望遠凝視」~

先有一點基礎與認識~提升訊息處理的速度~
然後透過老師良好的課堂引導
這樣翻轉教學的成效與意義
自然就會達到~
嗯~
似乎找到了自己疑惑的答案~
這也或許就是觀察與反省的力量吧~呵呵~
和大家分享~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閱讀Flipped Learning 原文資料的小心得~~

心得報告~
老外不見得好~但他山之石卻是值得參考~
看到一些東西突然覺得很有趣~
對於老美教育行政人員與資訊人員
在翻轉教學上的疑慮與困難
跟台灣都一樣~就是在家中是否真的能透過影片、數位平台進行自主學習~
但解決的方式
就是在學校創造學習機會~
包含在課堂上使用影片進行教學~


而有趣的是~
學生對於老師本身做的影片與其他老師做的影片~
居然比較喜歡是「別人」做的~
這或許對於「易子而教」又有不同的新定義~
也解釋了在501班上為什麼學生還滿愛看均一影片的原因~

我嘗試問了問顏老師
的確~在501班上整個翻轉課堂的起始行為
就是從影片的自學中開始~

因此~老外與台灣的狀況其實非常相似~
再換句話說~
家庭因素的問題無法解決之前~
仍需要學校或老師創造翻轉環境~
才會有翻轉教室與學習的產生~
這也就是「均一教育平台」為什麼能觸發「翻轉」教學思考的動因~

但可能不太需要老師自己做~
因為學生不愛看老師自己做的...
厚厚~所以最好是請「都教授」~保證翻到星星上去~呵呵

而在更深的一層思考~
如果影片能帶來翻轉的起點行為~
那線上題庫所帶來的回饋與分析數據~
就是我這兩天談到的「Big Data」的未來影響~
就是變成調整翻轉教學的依據基礎

因此
可以證明MOOCs的課程模式~不僅可以帶來教學型態的變化~
更可以帶來教學數據的提供~讓教學者有更好的掌握依據~
而非都是用心理學與現象觀察來了解學生或教育現場~


我之前就常在笑著說~老美會引動翻轉教學~
其實應該也是上課太沒意思了~學生無聊~老師辛苦~成效不好~
所以~外國的月亮沒有比較圓~
但外國的經驗與數據~如果可以提供我們參考~靈活運用~
倒不失輔助的功效~
至少現在有一個明確的結論~
學校行政者如果想要翻轉教學~或老師想翻轉教學~
就不能奢望家庭~必須要創造環境
或者就要改變預習型態~
像輝誠老師一樣~創造良好的講義內涵~也就是學思達講義

真的是...地球上的都一樣啦!!!!
學生都不希望呆板~老師一樣都需要變化~呵呵~
搞不好外星人也一樣......呵~

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試辦MOOCs後的思維~BigData下的客製化未來學習~

去年看到「均一教育平台」時
最吸引我的
除了即時的測驗回饋、很棒的教學影片與歷程提示之外
最重要的
就是學生線上學習、使用題庫所產生的「數據」

因為
長期以來許多的資訊融入教學
都過度強調資訊設備、軟件的聲、光、色
當課程結束後...只有歡笑與驚嘆~
卻沒有太多「歷程」遺留下來~
可以提供老師進行「回饋」、進行「分析」
因此長期以來資訊融入仍然扮演教師教學的教材為配角~
缺乏了「主動型態的回饋機制」
但時至今日
MOOCs不僅提供了線上學習課程的機制
更提供了來自學生「使用者的回饋」資訊~
讓老師可以迅速地掌握學生狀態與程度

如同小弟一直強調的
傳統的備課模式只是讓老師不斷地複習這一堂課有甚麼要上~
因此
從小我們就可以看到理化老師左右開弓寫出一大片黑板的公式~
看似神奇~
卻是充滿記誦與填鴨的教學方式~
一個答案~沒有想法~沒有操作~沒有互動~
孩子當然做起「護眼活動」
當然不是睡著、就是望遠凝視......
(想起有次在研究所居然偷偷看起電影......上課無聊啊~)
因此
要能夠創造出一堂具有鷹架效果的教學課程
必須是以「學生程度」為基底
設定好適當的「教學目標」~
中間的發展就是應該思考的教學活動~

問題來了~「學生程度」如何得知??
傳統上~「改作業」、「改考卷」真正的意義就是在了解學生程度~
但這兩件事情卻成為老師最辛苦的事情~
因為有時越改越生氣~有時遲遲收不到~
反而變成班級經營上最辛苦的一件事情~
因此~標定學生程度不再是「改作業」、「改考卷」的意義~
取而代之的就是「分數主義」的形式

分數算甚麼~成績算甚麼!?
說句實在話~誰還記得國小某次的月考成績~
千億家產的郭董也不是靠著學歷出身的~
阿基師何嘗不是靠著堅持與努力成為家喻戶曉的大廚~
因此
教育孩子真正的目的就是希望
孩子具有帶著走的能力~
而教學的歷程
除了達到教學目標之外~
更重要的
就是不斷刺激孩子去思考、去創發
並與人群互動~~~~
培養出能進入社會的能力

回過頭來~
如果數位平台可以提供快速、龐大的分析數據
那就可以快速了解學生程度
進而評估出適合學生的「鷹架課程」
再更進一步地設計出適合的教學內容與教材~
而這些不僅可以適當的引導學生學習~
也可以降低錯誤的教學內容(太簡單或太難)
更可以發展出真正符合課綱、指標與學生程度的教材設計~
把教科書真的當成「輔具」
而非「單一的工具」~

如果說~把學生當成顧客來看~
MOOCs融入教學的方式
似乎也漸漸可以看到
透過「巨量數據」
去真正的設計出適合現地班級狀態的「客製化」教學內容~
能讓學生更快速與方便地吸收所需
進而透過自身對教材的吸收與轉化
在課堂上進行分享與討論
而不受到課程進度的影響
甚至
如同501班~又提早結束課程進度了......

昨天看到台北市酷課雲的發表~真的覺得......這下有趣了!!!
事實上
MOOCs不僅提供線上動態、多元的課程內涵~
個人覺得
最吸引人也最具備教育商機的
就是這些課程將形成「Big Data」的來源
讓專業的老師、領域專業設計者、教科書商等等
設計出「因才施教」的線上課程或教學流程~
讓學生可以吸收更好更快~

打破傳統用教學理論或模式去實踐一堂課
而是用數據分析去回饋、推測個人吸收的行為~
並且透過強力的伺服器分析與結合課程元素
推出理想的適合個人的課程內容~
這絕對是因才施教~
也是個人學習系統PSI~
更可以達到差異化教學進行補強、精熟的學習~

還在對MOOCs的數位課程感到懷疑嗎?沒有人性嗎?
未來~
很有可能你登入到數位平台上
系統就會提供、建議你適合的學習內容~
並且數據分析提供個人所好~
喜歡喜感的語調~或者低沉的磁性聲音~男老師或女老師~
背景依照喜好呈現桃紅、藍天~
然後透過養成遊戲、機智搶答等等線上練習模式~
把學習動機不斷提升
把學習歷程不斷個人化~
或許
未來真正數位學習~
反而服應了「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而這一切來自於MOOCs背後的「Big Data」

~~~額外幻想一下~~~
而因為「Big Data」可以決定出適合各地特色發展的教育政策~
而不再需要中央集權~而預算可以依照數據分析提供更客觀的分配~
因此教育部很有可能轉化成「Big Data」的管理部門~
而所有的各部會資訊基本分析
也都需要來自教育部的資料~
未來~教育部可能要叫做......
巨析(巨蜥、據悉)部(巨量資料分析部)吧~呵呵~



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讓小孩喜歡上一堂課~比如何上一堂課更重要!

很多夥伴一直在思考與努力~~~
如何達到翻轉教室?
如何讓學生自學?
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願意參與討論、表達分享?
如何開放教室?
包含小弟與顏老師
都一直在思考上課的形式與內涵
但總有一件事情很難捉摸
就是
如果有一個模式是成功的~
找邏輯來看~即使照本宣科~應該都可以適用~
但在網路上或一些私下的訊息中~
有些老師遇上困難~有點灰心~

我一直認為是程序上的問題
例如可能要找夥伴觀課一起調整、可能要調整在地環境、學生特質~等等~
但禮拜三後~我的想法又不太一樣了~
一開始的動機營造~還是最重要!!!
也就是
讓孩子喜歡上一堂課~
比怎麼上一堂課重要!!!

還記得周三去南勢國小分享~
遇到了又高又帥的蔡明貴校長~
校長本身是資訊底子很強的出身~
所以非常注重數位協助學習的機會與環境
小弟非常榮幸的拿到南勢國小的「數位學習隨身碟」
千萬別小看這一顆的威力~
放進電腦後看到的
讓我有種說不出的感動與大悟
打開之後,點選start
就會出現這樣的選單~
我的電腦沒有裝Firefox~
但我依樣給他點下去~
襪賽~一樣可以用~因為隨身碟都已經把環境建置好了!!!
真棒!!!
有沒有看到書籤列的連結~我點選了「翻轉教室學習連結」
很快地就會出現相關的資源網站~
當然~「均一教育平台」一定是有的!
都做好篩選了~單純反而好用~
有沒有注意到~登入畫面多了一個連結~
是啊!!!就是Open ID!!!
目前新北市與宜蘭縣
已經將校務系統的SSO與均一結合了!!!
未來使用更加方便!!!
這裡只要學生打上校務系統的帳密就可以了!!!
萬一學生忘記
老師直接到學生帳號管理去還原成身分證字號~
只要系統穩定~馬上就可以用!!!
所以我只要帶著一顆隨身碟~
就像EZGO一樣~到處可以開機使用了!!!
真的有夠行動學習~
蔡校長果然是資訊與教學一把罩的前輩~
當天與他相談甚歡
這樣說好了~
長期以來~資訊老師對於資訊與教學的融合~
一直有一些遺憾:

  1. 過多的聲光色,只是教學的引起動機的噱頭~
  2. 過度的追求硬體更新,因為電子書等級越來越高~軟體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
  3. 沒有「學習歷程資料」的形成,今天播完、拍完、做完,仍然必須回到「成果檢視」去標定學生成果,並沒有把「歷程」保留住。換句話說,「歷程」的保留需要老師額外處理。「Big Data」才能讓老師掌握學生狀況啊!
  4. 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花俏,相對而言對老師與學生在使用適應上造成困擾。就我常說的,到麥當勞一分鐘就可以決定餐點。但是到大餐廳,上百種菜色你會無所適從,最後還是會問「服務生」。但服務生告訴你的,不見得是最好的,但卻是最需要賣掉的
  5. 太多功能,因此使用者必須安裝、學習,增加使用困擾。越單純越美好啊!
  6. 行動學習如果昂貴,還是會有執行上困難~經費!
從蔡校長規劃的數位學習隨身碟
可以看到樸實卻詳細的分類畫面
而且,其中所納入的資源都是對孩子與老師很有幫助的站台或軟體~還有隨時更新~
更何況~
透過蔡校長專業的分類篩選,老師不用苦苦自己搜尋,孩子隨點即用
不僅可以很快入手
也可以很快適應~
而且~一顆隨身碟伴身~隨時找到載具~開始行動學習~
學校可以利用老電腦、閒置電腦~營造出數位學習角落~
這樣一顆隨身碟一插入~就可以開始自己的學習系統~
歐!!!換成我是孩子~我都會很開心地帶著它~去上一堂資訊融入課程~
換成我是老師~我隨時都有好的資源可以融入~
孩子不喜歡上課都很難~

數位學習有放大動機的效果
光是這一點,
就足以讓補救教學、精熟學習、學習成就低落的孩子
或者「自主學習」的訓練
有很大的起始動機行為,真的可以善用!!!
而營造動機,就必須先營造環境與機會!
如同蔡校長這樣的努力~

至於「延續性」的問題可以透過歷程,慢慢地調整與修補孩子的學習自信
從班級經營中慢慢地讓孩子找回課堂學習的興趣~
而且,跟「老師特質」與「時機點」有很大關係~
但~
至少~願意開始~才有機會討論後續!
遠比連開始都還沒開始還重要!
而「願意開始」的環境與契機,就需要智慧的思考與眼光~
蔡校長的隨身碟就是一個實例~~

那一天分享結束後~
幾位老師仍和小弟一直討論著
主要就是在「如何經營翻轉課堂」
我一直在想~
這場真的不一樣~
因為已經有好的環境營造~
「孩子喜歡的動機資源」已經不是問題~
所以這一場的老師已經在思考「如何延續」的課堂經營問題~

熱情、投入、尋找與建構學習環境~
一個老師能讓孩子有強烈的動機、喜歡上一堂課~
才有機會進入到「如何上一堂課」的討論
而這些,不正是專業的行政需要去努力營造的~呵呵~
還是一樣老傳統~
計畫執行考核~用開會嘴巴交代等成果嗎?
行動吧!!!誰說一定要買一堆平板~
蔡校長的一顆隨身碟就能解決很多使用問題了~呵呵!!!超棒!!!



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有朋自遠方來~台灣不翻轉乎?!

2014年5月18日下午兩點~
從未謀面的一群夥伴~有督學、有主任、有蘭嶼來的老師
在原本可以優閒放假的日子當中~
願意提著行李、坐著飛機~
不遠千里來到三峽龍埔國小501班教室~
小弟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趕緊整理教室~順便讓遠來的夥伴有個點心~

尤其看到他們開心的笑容~爽朗的笑聲~
真的是一掃近日來的我們夫妻倆的小悶悶~
巴不得可以跟著一起去台東~一起去翻轉~呵呵~
短短兩小時~
嘗試著把龍埔的綠建築特色介紹給夥伴~
然後用台中逢甲大學工作坊研習規格~
帶著夥伴進行翻轉課堂的思維與活動~





結束後大家仍然依依不捨地討論與拍照~
但時間真的不等人~
我們夫妻倆就像結婚送賓客般
依依不捨地送著夥伴到門口
看著這一群教育背包客
~繼續踏上旅程~
揮著手有點不捨地再見~
但~我們知道~
明天他們要去更棒的輝誠老師教室~
去接受更精華的「學思達」的洗禮~
一定會有更強勁的能量注入~
帶回故鄉~
給孩子更棒更好的教室改變!!!


有朋自遠方來~台灣能不翻轉乎?!
除了感動~
也祝福這群夥伴~
今夜好眠~明日收穫滿滿!!!平安順風~~~

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在翻轉中找回課程設計的真價值~

只要來過501班觀課的夥伴就會知道
顏老師幾乎不太翻課本了...
再回過頭
顏老師備課的內容
除了參考均一教育平台上的教材外
另外在網路上也使用一些老師的網站資料
作為講義、討論卷的內容
就是.......很少翻課本!!!

在小弟的分享演講中~
我一定會很誇張的用右手的手勢告訴聽講的夥伴
備課~請不要再用教科書與時間軸進行安排~
而是應該利用數位平台或其他的方式
以學生程度為底,教學目標為頂
設計中間的教學活動
這樣才會有真正的鷹架效果或近端區間發展的思維~

教科書唯一的答案,只會訓練出一種答案的學生。
教室內,一種答案、一種敘述、一種標準、一種聲音
當然好教!
更別說書商連電子書、補充教材、教具都準備好了~
形同「賄絡」般地拉攏老師使用
當然在另一方面~包班包課的國小老師準備教材就很辛苦
的確減少不少備課壓力~
但......
如果這樣的備課方式、教科書使用~
是一種......錯誤中的錯誤~失敗中的失敗呢?

一昧地使用教科書~訓練出單一標準的價值觀的學生
可想而知...台灣的孩子長大後的腦袋會有兩種特色
一種叫做「等答案」─因為被動的接受知識
一種叫做「硬梆梆」─因為只有一種答案
可怕的輪迴到了!!!!!
如果這樣的孩子長大,也當了老師~
當然還是會成為一位上課講不停、自認為知道答案的老師
繼續「教育世代複製」~~~
所以
可以看到很多的研習~
很多的老師就是聽~不會問
然後下課急著問檔案在哪~可不可以Copy~
因為
都在等一種唯一的答案~

孩子未來接受各式各樣的挑戰,不可能只有一種問題~這是誰都知道!
但我們卻訓練孩子只有一種答案!!!
創意、思考、討論、分享、合作~
不就是面對21世紀各種未知挑戰所具備的基礎態度?
但教室沒改變~
孩子又如何學習到改變的動態思維?!

一本教科書適合所有差異性的學生嗎?
一本教科書是代表了所有學習的價值觀嗎?
當然都知道是「NO」
教科書的開放,不就是為了擺脫當年國立編譯館的一種制式答案?!
解放孩子的視野~
但回過頭來看
似乎只是一家變三家的改變
更別說教學方法一樣沒變...照著教科書教答案~背答案

誰才了解班上30個孩子的差異程度?
老師本身~
但過去紙筆測驗、作業寫作的批閱
365天下來~重複、繁雜~
更別說越改越生氣~或者沒帶、沒寫等等的問題
讓老師不斷地損失能量......
誰能真的依照學生個別程度~進行測驗後的檢討~
想也知道~最後測驗的意義變成「分數主義」
而失去原本「標定程度、了解程度進而補強、精熟學習」
如果讓數位平台、載具來協助
迅速掌握數據~
就能依照學生程度進行教學設計~發展討論講義~
正確地搭起鷹架~~~
讓孩子投入討論、投入思考~卻又能享受成長,建立自信。

教科書本身沒有錯~
錯在使用的方法~
沿襲著傳統的長期教學思維~以教科書為教學藍本、時間軸為發展~
也難怪學生只有一種答案~只會一種方式~一定要買參考書...
也難怪老師永遠進度趕不上、頭痛上課學生不認真

但當翻轉教學後
透過數位平台進行備課
結合數位放大動機的成效
了解學生程度而發展的教學內容~
打破進度思維的時間概念~
自然就會產生開放、動態、符合需求的課程設計出現
更別說
這才是真正的一種「以人為本的課程」

顏老師幾乎很少翻教科書了
有人會擔心~家長難道不會反對嗎?!
但當翻轉後
透過分享、討論、思考等等教學歷程
孩子達到「說數學」的學習金字塔頂層~
學習成效比過去還好時
如果你是家長~你還會有意見嗎???

更別說
當一種題目出現好幾種解題方式時~
顏老師更會感動孩子的學習創意
這時
收穫的不是學生
而是老師~
老師也不再有一種答案了~
具備思考力的「教育世代複製」就會產生~
下一代的老師才會有思考力
成就自然不凡

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自學養成碎碎念~呵呵

自學如何養成???
這是很多夥伴對翻轉教學的第一個瓶頸
也是我們兩個去年最苦惱的問題~
為此~本來也想放棄~但...還好撐過來~
現在看到學生作業準時交~自己利用時間看影片、寫題目學習~
真的替孩子很高興~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首先~還是必須先思考孩子的特性~
所以如果想嘗試翻轉教學~
不能只靠研習、網路上等等方法或經驗來設立規則~
要靈活地思考問題與解決~
首先就是先認清孩子的特性~
因時、因地、因年段、因各種因素有所不同~
最重要的~是老師的特質也會影響孩子特性~
也就是班級經營~
一個天生喜感的老師~學生自然也會活潑~但也可能吵翻天
就像我
一個天生冷靜的老師~學生自然也會跟著沉靜~但也可能悶翻天~
就像...我的太太
一個藍領階級較多的社區~與一個動輒百坪大樓的社區~
孩子的家庭背景就差很多~
相對的特性也不一樣~做法一定有差異~

接下來是~想讓孩子到達甚麼樣的「自學目標」
國小的孩子各科目的學習基模都還在建構~
專注力低、持續力也不長久、喜新厭舊、
喜好操作型的學習活動~
所以~千萬別想著講義交代後~
孩子就能馬上自主學習~
因此~去年我們設定了四個階段~
就是小弟曾經在部落格說過~
前導、熟悉、自學到翻轉~四個階段~
其實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一定的意義與目標~
不要對自己與孩子想著一舉翻轉~
那會很失落的~
因此~光是自學~就花了一學期~
才敢正式參考「學思達」來翻轉

假如~了解分析了孩子狀態~也設定了目標~
例如:就完成前導型的目標,探測孩子自學翻轉的可能性~
就可以開始設計「如何達到」的過程

首先~以501去年最有問題的數學科為目標~
整體來說~主要有三個特徵~
自我放棄、信心不足、計算能力弱
所以~用數位放大動機~是一個好的開始!!!
另外~
我們的孩子如果是缺資源~那就想如何補資源~生平板~找補助
缺溫暖~那就給鼓勵~講故事~給抱抱~
缺動機~那就給動機~用獎勵~給讚美~
別忘了
這是一群10歲的孩子~

一開始使用的是IGCS~
是很好的平台~
但因為要做教材與題目~
包班包課的顏老師實在是無法應付~還要小弟幫忙~
這樣不行~
慢慢地改跑道~本來是看可汗學院~太好了!但是是英文~
所以轉而看到均一教育平台~歐~棒呆!!!
這裡要強調的不是均一
而是
老師要能保持靈活~找到最適合的工具或方法~
不要遇上困難就放棄....
山不轉~人轉!!!

經過前導期的探測~
熟悉期的習慣~
慢慢地孩子會知道老師的企圖與教學的改變
這時候就會開始質變~
我們的經驗~光是這樣就快耗掉2個月~
但本來教育就是慢慢的質變~沒有一下就可即的~
中間也不斷遇到一些問題
保持思考與討論~就能慢慢解決~

但所有策略的重點是:如何讓孩子相信自學對自己有幫助~
所以必須比馬龍效應下去~催眠下去~
讓他們知道使用會讓自己變好~才會延續下去~
回過頭來老師部分~
有沒有和孩子討論均一或其他自學方式的狀況?
分享成就與獎勵?
刻意營造氣氛?
就變成「是否成功」的轉折點~
所以心法在於「跟學生的互動」~而不是工具或平台多好用~

自學成功的徵兆~或者翻轉的契機
小弟認為是「筆記」的寫作開始
這個筆記是學生自動自發寫的喔!!!
所以孩子用自己的思維去歸納~自己才看得懂~
因此~並沒有任何的形式~
老師唯一要做的~就是開心地鼓勵孩子~放大孩子的努力~
讓所有人願意看齊~

為什麼我們用均一教育平台~其實還有一個原因~
題目中間偏易~又有影片幫助~
對程度不好的孩子~有機會跟上~
對程度好的孩子~有機會.......臭屁~
這就要看老師怎麼正向經營了~~~

三個月~也差不多是一個學期~
自學經營有基礎後~
找尋翻轉教學的模式~
不用說~學思達是最好的參考方法~
但仍然強調~
對於各階段~各年齡~各種學校等等的不同~
一定要作適當的調整~
雖然輝誠老師是大家的偶像~也是我們夫妻的明燈~
但輝誠老師更希望大家能發展出不同的學思達~

因此我們把上課討論的競賽保留住
但抽籤、分組的部分由老師主導
畢竟小朋友思維是不一樣~
更強調課前自學與講義製作~擺脫教科書的進度與呆版
另外增加了
利用均一平台進行備課標定學生程度的部分
發展出國小數學科的小朋友學思達模式~

對了~在去年12月左右~也開始訓練孩子上台說話~
因為~孩子居然都不會、不敢說~
所以也在國語課盡量讓孩子上台發表~

開學即翻轉
除了要讓孩子在新學期馬上了解老師的改變~
其實因為一學期的自學訓練~
並沒有太大問題~
反而是老師放不開~~~
學習主體對象本來就是學生

教與學的主動意念~必須從老師轉移到學生~
但我常笑說~
台灣的國小老師跟媽媽一樣~上課沒講話會自責~感覺沒上課
所以透過兩週的時間~
每天觀課記錄~幫顏老師調整~
慢慢地...看到
顏老師越說越少
孩子越做越多~而且能彼此分享討論~
甚至家長也進場了!!!
應該是......算翻轉了吧!!!

其實我們仍然不敢說我們成功了~
因為~
翻轉教學的標準在哪???
沒有一定~
但回想起來~
一路走來就是靠一份熱情來解決問題~
分享出來
是希望讓夥伴知道可能的困難與參考解決
並不是要上報上新聞
更何況
當成功時~甩手不是亂說的~呵呵~
作業多半都能準時交
學習程度越來越好
老師相對體力耗費少
孩子課堂上操作、討論習題不會沒事幹~
讓孩子學習忙翻天~
最重要的
學習信心的建立~把考試當闖關~
自主學習的建立~把學習當承自己責任
這才是最有成就感~
嗯~~~~~~
如果~大家都能這麼開心上課~上學~
那我們夫妻倆的分享~就很有意義!!!

在國小~
種下個自學的苗~
國中澆水、施肥
高中開花
大學之後~結果~
讓學生變成思考與學習能力的社會人
這是小弟對翻轉教學中最重要的─自學能力的建立
所設定的想法
如果說501可以算成功的翻轉
那也就是說
翻轉並非精英學習
是可以普及一般學習的~甚至對M型化的程度差異有拉近的效果~
而且
是有成功的案例~也越來越多成功的老師分享心得~
因此~用堅持與熱情~
來讓翻轉從名詞變成動詞~才是目前最重要的~

我又寫太多~年紀越大~越喜歡碎碎念~唉~
連用寫的都.....碎碎寫~呵呵~

2014年5月7日 星期三

一點感想~

在某些時刻~
總幸運地~有一些人出現~
原本去年在嘗試利用均一進行教學融入時~
大概在11月時遇上瓶頸...
當時和顏老師在電梯口感慨的算著自學人數~想著應該放棄......
但不知為什麼~
突然看到了葉丙成老師在TED上的演講~
是啊~一個老師是可以如此的熱情!!!
不能就這樣放棄!!!
12月的時候~原本只想靜靜地進行自己的小實驗~
卻因為大學的好同學─張昊辰老師的轉貼與推薦
501的故事開始流傳開來~
一直到現在~
我想也想不到
一直以為是一個小老師~守著自己的教室就好
但透過網路
老師的定義改寫
是可以影響、改變更多的教室與老師
接下來認識了均一教育平台背後誠致基金會的「神秘夥伴」
新舟大哥、敏豪、智鑛、冠緯老師等等朋友
真的,一群並不是在教育現場的夥伴
但卻充滿對教育的熱情與力量~
我們當老師的
怎麼可以輸他們呢?!
於是更積極的突破一些困難
準備翻轉......
1月25日在苦思翻轉的時刻
看到了一盞明燈~就是張輝誠老師的學思達教學法~
現場的感動~回到家中開始付諸行動~
擬定開學就即行翻轉的策略~
每天錄影、觀課、調整與討論
務必達到學、思、達的三種層次
調整到適合小學使用的模式
兩週後~
真的看到教室都是孩子的聲音
與家長的身影
為了傳達翻轉教學的理念~
慢慢地開始到處分享......
久了~
開始累了、倦了~
身體上的老毛病固然是原因~
但其實「聽者眾、實踐者鮮矣」
多少也覺得這樣有意義嗎?
原本不想再分享了...
但...很有趣的機緣~
大觀的校長姐─魏素鄉校長
有天和小弟聊起來~
她聽到我累了、倦了~
給小弟說了「撿海星的故事」
不論多少......
只要撿起一顆、就有一個希望!!!
只要影響一個老師、就有三十個孩子的希望!!!
是啊!!!~又何必在乎多少人聽進去!?~
於是繼續啟動小WISH,繼續行走~
剛剛看到一位老師的回應~
因為小弟的文章,讓她有改變的力量......
很開心,透過文字的傳達~撿起了一顆星
但......想起來
真的很感謝很多的朋友與網路上的好友
因為撿起了我這顆星
讓我有機會去撿起其他星星~
一個撿一個~
當希望越撿越多~
當越來越多老師的熱情被撿起時~
有天~教室沒有孩子被放棄...
有天~讓教育能滿天星斗......
但...「高腹帥」大概真的擺脫不了了~
新綽號是......「神鵰俠侶」
歡迎大家取用~呵呵~~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翻轉教室為何叫好不叫座~小弟來說說原因

看完討論區夥伴轉貼出來的文章~
原本很興奮的,但看完後覺得很不到味~
因為很明顯的是用「現象」去討論「可能」
數位視頻、因才施教、成效量化等等~
其實...這些都是「可想」而知的問題~
甚至已經「幾乎可以被解決」了......
騷不到癢~
小弟來寫一篇真正的「叫好不叫座」的真正原因
畢竟走過一段翻轉歷程~
現在帶著其他老師嘗試MOOC與嘗試翻轉~
也算可以說點「現場的領悟」~~~
1.學生主體權交不出來~
習慣很難改變~
更何況台灣教育已經是「被動文化」很久很久~
答案在哪裡~哪裡就是老師~
所以老師負責給答案、給教學~
但我很喜歡昌宏老師的學生說的那句話「在我心中有自己的答案」
回過頭來,台灣的「好老師」基本上是
「甚麼都幫學生安排、解答好!」
真的可以說是「媽媽型態的老師」
因此,一個老師都會在一堂課內「說」完課程內容~
老師沒講上課程內容~老師自己就會覺得就「沒上課」~
連顏老師嘗試翻轉初期時~都會自我懷疑~
我常笑著說~就讓孩子自己說自己做吧!!!
所以當老師嘗試學生主體交換時~
老師不習慣、學生也不習慣~
如果沒有人幫忙觀課調整~堅持信心的走下去的話~
有很大機會半途而終~
因為「習慣」兩字~改不過來~
如同現在有老師想嘗試~但跟我私下說著「好難啊!」~
但你看到翻轉時教室內的熱鬧討論~
老師成功的四處巡視,成為輔導者~
會不會羨慕?會不會叫好?
會!!!但做不太到~
因為,不敢「觀課」~~~
想改變,就要第二雙眼睛幫忙看~幫忙拍~幫忙提醒~
要台灣的老師開放教室觀課~嗯??!!
至少...龍埔五年級除了顏老師外~沒人敢提出~
雖然羨慕顏老師羨慕到極點~但...就是不太敢觀課~
所以~翻轉教學叫好不叫座!!!
2.安親、課輔、才藝影響自學機會
翻轉前提一定要孩子養成自學習慣~培養對學習負責的思維~
但......台灣M型化的社會~
變成~
有錢的家庭下課後送才藝、課輔班~
沒錢的家庭下課放著孩子到處跑~也沒有設備上網自學~
台灣的家長都把「教育」當成是「老師」的事情~
而忘記在家裡其實有太多時間可以協助孩子學習~親子共學
更可以促進親子關係~
所以,501班的孩子不少回到家,已經八、九點了~
我們曾看過有孩子11點半還在上均一自學~
第二天~趕緊阻止!!!不然傷身就不好~
也因為在家經營學生自學不容易~
只好創造「環境」進行自學練習~
因此才會有小筆電改AP~找平板來~在課餘時間進行自學~
不然~說真的~
真正的翻轉課堂,用到載具的時間不多~
反而都是在進行作業討論、題目寫作~非常熱鬧~
換句話說~
如果翻轉教學深入社會~
親子共學慢慢推廣~
其實對安親、課輔或才藝班也會影響...
但!!!!
親子共學好不好?好!!!
自主學習好不好?超棒的!!!孩子自己會負責學習~
但做不做得到~很難~
家長要改變不容易~
所以~翻轉教學叫好不叫座!
3.孩子缺乏「說」的訓練~
基本上~討論式的教學不好操作~
主要原因除了老師、學生主體交換不容易之外~
說一句實在話~
台灣都訓練孩子「乖乖聽話」~
但都沒好好訓練孩子「好好說話」~除了國語文競賽~
上課都會聽到「安靜!!!」~但不會聽到「說話!!!」
我相信~~~
有嘗試翻轉方法或學思達的老師
應該會遇上一種挫折~
就是孩子「不敢說」、「不想說」與「亂亂說」~
去年均一融入教學後~
其實本來還滿開心的~
但想試著讓孩子討論、說說想法時~
才知道,真正困難的是「孩子不會說」
所以顏老師又在國語課另外花了兩個月時間~
不斷訓練孩子
上台說的膽子~上台說的條理~與台下追問~
所以~我們才說501真正翻轉是在下學期~而不是上學期就有~
因為訓練完,孩子才能「說─數學」
也就是學思達的最後的「達」~
也才有機會到學習金字塔的最高階「90%」
我曾經看過501的孩子討論像「辯經」在討論題目~
非常感動~
在其他六個老師來電腦教室進行數學課時~
其實也都看到老師都在訓練同一件事情~
「說數學」
但也成為老師們的「煎熬」~
因為很耗時~非常的需要時間經營~
甚至必須透過分組、個人競賽來不斷刺激~
所以~沒有堅持的話~
最後就是到電腦教室算均一而已~
所以~翻轉教學叫好不叫座~
對岸文章所提出的問題與原因~
其實都已經有解了~或者已經轉變了~
如果上過冠緯的教學影片製作說明~
其實真的符合了許多教學原理與視覺效果~
未來一定會發展得更好~
至於因材施教~不如看看可汗或均一「學生資料分析」~
基本上已經是PSI系統的呈現~
用過的話真的會很驚訝~
至於教學成效的量化~呵呵~
我這樣說好了~幾次大考下來~可以發現~
填鴨式與翻轉教學都可以達到100分~
但是填鴨會讓孩子放棄學習~
但翻轉教學會讓孩子自主學習~
成績已經在龍埔五年級慢慢實證出來~
至於老師的專業~
其實對岸老師這幾年透過「學習共同體」的發展~
真的~看過對岸上課的都會嚇到~
至於台灣~對於教材的創意與教學的方式也很卓越~
因此只要利用數位平台的便利性~例如均一、1know等等
就可以輕鬆掌握「學生程度」
就能把備課轉化為「學習目標與學生程度區間的教學設計」
而不是一直在「複習」教科書~
所以,個人認為並不是問題的癥結點~
沒錯~夥伴說的很正確~
知道「限制」才能改善!!!
半年多來~
我都說翻轉有多棒~MOOC融入有多好~
但的確~
這三點是非常難以突破的~尤其是教師內在自我的期許~
真的要很有心、很堅持才能達到~
所以~
我才會說~翻轉如何並不重要~工具、方法都不是關鍵!!!
重點在「老師改變的勇氣」~
要起熱情!鼓起勇氣!
教室一定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