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Translate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翻轉學習與進度~

數學課的進度又提早完成了~~~~
或許對於一些老師來說沒甚麼~
趕進度就可以做到啦!
歐~打開我的Google行事曆~
每個禮拜二的連續兩堂數學課
扣掉畢業照、颱風假等等活動干擾的兩周~
每次可都是翻轉學習的活動
想想
開學第一周~均一影片自學+撲克牌+猜人+小組搶答
第二周~數學賓果單+小小學思達討論發表+習題討論
第三周~第四周~開發與嘗試新發展的Mind Map的WSQ影片學習模式+討論
第五周~Mind Map的WSQ影片學習模式+G表單測驗與數學賓果
到本周~數學分組闖關討論活動+習作檢測
孩子真的滿開心學數學的~~~
然後
當老師的我~也跟著有點成就感~~~還有虛榮感~呵呵~
也自然而然又比上學期
又多了點模式
又多了點"球路"
而且因為數位錄影系統的輔助~
留下滿寶貴的畫面
除了可以討論反省之外
而最重要的
分享給家長看~
讓家長一起了解課堂上的學習~
當然爸爸媽媽們也更支持小弟的嘗試
許多老師都會擔心討論、活動式的課堂
因為
除了班級經營的挑戰之外
更擔心空轉導致進度不前
事實上跟顏老師一路嘗試
掌握好「自主學習」與「提問規劃」兩個重要元素
其實多元的課堂活動
能達到很好的效果~進度不會是問題~
而且三不五時的跳耀學習~
更重要的
擺脫枯燥乏味教室氛圍
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讓上課成為一種期待~~~~
厚~只能說~
真的很爽!!!
不過~還是要面對跑不掉的期中考~~~
還有快兩周~
真的可以好好複習與精熟了~~~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影片自學的訓練

今天演講完
突然覺得在講影片自學時
已經好像變成談閱讀
只是
是"閱讀影片"的談閱讀
某些老師對於影片學習是不置可否
因為
看影片有甚麼學問?!
看影片怎麼可能學到數學?!
看影片學生就會?!
用均一根本是用"題目來教學生數學技術"~~~
而不是讓學生真的有概念
問題是
我們看到學生並不是單純地透過技術訓練來學數學
因為不會就是不會!
在回頭想想
有多少的數學教科書不也是拿例題來說明嗎?
更有趣的
在一些自學力很強的孩子身上
真的可以一路自己學上去
不用等老師上課
那.....強的就不多說了~
我們要如何把弱的、不夠好的學生也能透過影片真的學到東西?
過去我分享時
都很強調翻轉學習的流程、型態~
但是三年多下來
最最最細微的觀察與步驟看來
"看影片"這件事情
真的不單純~~~
也自然而然無怪乎一些老師會質疑
因為連我自己原先都覺得
看影片~
短短的符合專注度~
黑底白字類似黑板不傷眼~
不露臉~降低干擾~~~
問題是~這是從影片製作者來看"看影片"這件事情
而不是從使用者來看......
能不能看~~~還可以用學校設備處理幫忙~
看不看~還可以用鼓勵或一些班級經營來輔助刺激~

看不看得懂~就是一個很有趣的觀察了
閱讀
不是只有書本文字~~~
我很喜歡品學堂黃國珍老師說的~
任何型態的自我詮釋都是一種閱讀的歷程
如同大家看著我演講
也就是在閱讀一個阿源老師
而這個閱讀
就會牽扯到內在的詮釋與反照
而如何詮釋
就是一種非常主體、主觀的歷程
相對而言~反照出來的個別差異性就很大~
如同惠莊看魚~
因此
要讓孩子透過影片自學
一支影片
如同一篇短文
如果我們希望影片能達到一樣的學習效果
就必須訓練孩子
"擷取"到一樣且重要的訊息
"詮釋與整合"出一樣且重要的訊息
"思考與回饋"成一樣且重要的訊息
為什麼要一樣且重要?
因為數學是有一定的邏輯與答案
不像一篇文章
可以摸到甚麼就覺得是甚麼~
1+1=多少的加法概念
除了開玩笑說是"王"之外
除了2~不會有其他的答案~
問題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的詮釋影片的歷程、結果
反照出來的結果就可能不一樣

我們總希望能達到相同的有效學習
有一致的基礎
方便進行課堂進階活動
所以
不能只放著學生自己看
放著看~不訓練~
活下來的~又會是那前面的1/3~
從兩年前我們發現
均一自學如果都沒有任何機制
只有1/3弱的孩子會持續~其他的~新鮮感過去就沒了~~~
所以
除了透過鼓勵機制等等方法外
連我
都傻到去年才注意到要教孩子
"如何看影片"這件事情
而且到上學期才逐步歸結到利用閱讀策略去訓練
在利用影片學習時
通常我們都很重視~有沒有看懂!
所以會用很多的檢核方法去測量定位

怎麼看懂~
其實會比測量更重要!!!
這也是我後來並不是很認同看"影片作檢核"就能達到學習成效~
因為測量到後面
會有問題!!!
會發現不是學生程度不夠~
而是看不懂~擷取不到正確訊息呢?
那就誤會大!!!
因為很簡單
當一樣的內容
用教科書能懂~用影片卻失敗~
就高下立判
更別說有的孩子是因為補習安親班已經先教了~
因此
最近很深的感覺是
不管MOOC、雲世代、行動學習等等
數位閱讀資料很重要
但如果是"影片閱讀"的機制
恐怕在人機歷程與訓練上
會是一個不可忽略的思考點
如果說甚麼是可行的"影片閱讀策略"
不如回頭想想
我們在讓孩子進行閱讀時都會喜歡用甚麼?
而且效果不錯!
是的~就是最常見的閱讀學習單~~~
或者
我認為就是"好的閱讀理解提問"
很意外的WQS學習單
符合了這項需求
為什麼說是很意外?
因為~
我覺得這原本是訓練看影片進行筆記摘要用的~~~
但我們卻是在三年的歷程中
開始深化"提問"~改造了原本的WQS~
事實上~
已經變成另類的"閱讀學習單"~~~用在影音上~~~
這樣效果如何?
我只能說
真的不太一樣
透過訓練~
一個好的"提問"能引發孩子正確的擷取、詮釋、整合
並能進一步的促進思考回饋
而不是亂發散~
當然
甚麼是好的提問?
我並不認為有"最好"的提問~
因為對象不同~班級不同~
不是一張學習單就能適用於全部的孩子~
老師要能針對自己的班級進行適切的設計
所以
要學到好的提問策略
才是釣魚方法
而不是一昧的下載學習單~~~
而這樣的提問設計歷程
起點就在"好的備課"
歷程就在"學生程度的了解"
結尾就在"鷹架是否正確地搭起目標"
自然而然地
又在一次回到老師是否正確、用心地咀嚼教材
並且確實了解孩子的狀況
而能給予正確的引導
嗯~~~
誰說翻轉教室中老師要退出講台?!

因為~更重要的提問引導~老師依然是最重要的主角!!!
幾場演講下來
對於影片自學這一部分的感受越來越深刻
甚至
越講越多~~~
但似乎思考還不夠~架構還不足~
或許
觀察到很多第一線的實況
但也需要更多的省思與結構化
才能真正搔到癢處
也或許才能挖到影片自主學習的真正關鍵~
與好朋友分享想法~~~

~一定要把門關起來的教學~


目前進度正好到部編版4-4解題
這樣純應用題型的單元
很適合讓孩子思考、分享活動
所以今天在教室內
運用數學分組進行闖關活動~
本來還很擔心會不會變成"夜市"

很感動的是
關主認真的解說與把關
闖關的組員也認真地討論與解題
接下來透過習作檢測
看看各關主把關的題型是否讓同學生的可以通過
把全班對的人數扣掉錯的人數
就是加給關主的分數
讓各關主很努力的把關~
整理來看~
真的有點超出預期效果
利用每一組的特質~安排適合的題目~
然後每一組產出三題抽籤闖關題
同學闖得很開心
留下題目~又可以當成下周的小考題目~
真的一兼好幾顧
因為甚至把4-5的內容放進"魔王關"
跳躍學習
而我呢?
就指揮哪一關沒人趕快去~哪一關有需要協助的~
加分、鼓勵~
學習的主體就是他們了~
回頭問孩子喜不喜歡~
沒有人睡著~每個都忙著思考~討論~闖關~
開心的啦!
回家再跟老婆用影片來討論調整~
未來成為教學模式後~
應該會更流暢使用~
對了~記得要把門關起來~不然~還滿吵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