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偶然間瑞昌校長經過電腦教室
跟我說了幾句鼓勵的話~(這是很重要的~)
閒談間我跟他問了一句話
「校長,翻轉教學走到最後要怎麼辦?」
今早,偶遇另外一位林校長,
不過是北大國小的設校校長林建能校長
他對於課程部分也是非常有心得
我們突然談到「學習共同體到最後要麼辦?有天翻轉教學到最後會怎麼辦?」
看到FB劉旨峰老師所提到
電子教科書走到現在用過頭了~老師教學受影響~
那用影片或均一來教學,會不會也走過頭...
這三個對話其實焦點都在一個現象上面
當某一個教育政策、教學方向、教室改變興起時
照理說應該可以讓國家教育有很好的發展與前瞻性
但幾年後...消失...
又是一個新議題...興起...消失...
我很喜歡瑞昌校長偶然間的「智慧」
別小看「偶然間的智慧」
如果你有看過「快思慢想」這本書(先不談翻譯的好不好)
你就會知道
「大事決於直覺,小事斷於長考」
因為人生的歷練與智慧
往往可以讓你的直覺在「快思」之間有所判斷...
比如美雯要不要嫁給阿源~不用3秒鐘就決定了~
信不信
當你走到麥當勞
你可能猶豫10分鐘在決定吃哪一號餐?
我說:「走到最後其實就是一種教學法做得很好,
或許現在是剛草創,
大家討論的很有意思
但一年下去,各科都有方向的時候
那我們MOOC團隊要結束嗎?」
瑞昌校長笑了笑,閉了一下嘴巴,說:「轉型!保持正念~去恩主公廟拜拜吧!」
我突然有所頓悟~
我就笑著回答:「我懂了!」
華人的俗諺:「過猶不及,猶恐失之」
但事實上很少有華人可以心存中庸之道~
往往最後失了中道、失了聚焦~
回過頭來看學習共同體
事實上這幾年已經討論非常豐富~
甚至
大規模的全校性的實驗有很多進行~
但
回頭想一件事
我們是不是也磨滅掉許多教學上「可能的創意」
在「學習共同體」的軌道上...
而翻轉教學的浪潮
是不是也會發生一樣的狀況...
基本上所有的討論聚焦的應該是
「學生是不是有上好一堂課」
「上一堂好的課就沒有被放棄的學生」
至於這些方法
說穿了僅只是「工具」之一
但似乎
發展到最後~大家都在比誰是「法拉利」、「藍寶堅尼」~
那買不起、不會用,甚至不需要用的呢?(你能想像開著名車到菜市場賣菜嗎?)
而當所有的教育人員都把這些「品牌工具」市場化、焦點化
就會把專注力放在「如何取得更好的工具」
而不是如何反省「這些工具是否對孩子真的有幫助」
相對而言,劉教授的擔心
就是因為這樣的「品牌化」造成的!!!
反正要我用,我就用~
把工具當老師~而老師......變成開機的工具了!
我從來不討論502~507班的教學狀況
第一,沒有它們的同意,我絕對不亂說話~尊重會帶來老師放心地讓你看!
第二,讓502~507老師自由發揮,如同校長說的「翻轉教學的基準點在哪?」,
我時時刻刻謹記在心,不可以有一私之見~
第三,又何必急於一時的到處傳播團隊有多棒!?反而讓團隊壓力很大!
相對而言,因為我看了一堂又一堂的教學轉變
其實,
老師們的創意早就已經脫離了「翻轉教學」的規模~
我很感動,甚至更加謙虛~
事實上如果不是顏老師先做,如果一起起跑嘗試,恐怕還排不上前三!
當教學研究是心存正念─就會聚焦在如何讓孩子提升~
當教學研究是開放共享─就會看到各種老師的創意與偶然~
當教學研究是動態轉型─就會看到永續的發展~
我一定要說~
真的非常感謝網路上的P大與輝聲老師
因為他們無私地分享一個概念
「混成教學」
當我看完所有七個班的MOOC融入時,
我驚訝的發現~
老師會把很多的教學元素開始有策略、秩序、方法的安排在一堂課中!
那個早就已經不是「翻轉教學」了!
而且不是一個班~是好幾個班!!!
學生的回饋與反應是非常感動的~
就算是第一堂,有點生澀~但一樣看得到蛛絲馬跡~
而這樣的組成
我只能用「混成教學」來思考~
否則我已經無法解釋了...
「轉型」~沒錯!
如果固守在一點~請問怎麼可能永續發展!!!
所以未來我的轉型就是開始走向「混成教學」的發展~
但不急著多說~因為重點不是在「工具」~
「心存正念」~沒錯!
學校專業發展就是在
如何引導讓老師去思考「如何安排一場學生學好的課」
再來談那些「工具」
成功的引導~
就不會有老師茫然與盲目地運用~
相對而言,家長就會知道老師的專業度!
因為當老師跟家長說得出「教學工具的價值、成效與理論性」
看官會覺得老師還不夠專業嗎???
均一教育平台是一種工具
方大哥與很多志工的努力
讓它成為實踐「翻轉教學」的工具
但
方大哥的核心還是希望透過「翻轉教學」讓孩子達到均等、一流~
如果不用影片、不用題庫~
可不可以翻轉?!
當然可以!
就看如何發揮你的創意~
相對而言,
教育領導者更要清晰的思考「工具」與「主體」的關係~
保持彈性、保持寬容、保持尊重
這樣
老師們也才能有無限的想像~
創造出下一個「翻轉可能」
老師們也才不會被「工具」抹滅!
老師才會永遠是教室裡的關鍵人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