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Translate

2015年4月10日 星期五

忍不住了!!!~~~真的來寫SPOC在台灣小學的可發展性~~~

我不是一個資訊能力很好的資訊老師
因為~技術的發展~~~永遠是業界最強!!!
但我是一個老師~
最重要的是
不是把很難艱澀的教到學生看不懂叫厲害~
更不是把很多很複雜的技術搞的有興趣的老師眼花撩亂叫厲害~
而是
把教學最需要的、能夠簡單化的資訊技能
讓學生學得會、讓想要的老師能夠用~
這樣~資訊融入教學才有未來教育的基礎性~
否則~聽到MOOC的未來性~
每一個老師真的會覺得那是比爾蓋茲講的~跟我沒關係~

相對而言
資訊融入的軟體或平台
有高、中、低階的設計
就是讓不同層次的老師有所發揮

我們必須面對的是「教育長尾」─能投入最多的老師反而是最少的
投入探討最少~的的確確反而是最多的的一群老師

投入最少的原因不是沒興趣~是了解最少、程度最初階、最需要協助的
作文改不完、學生到處飛
還要去學美工、學錄影、買設備乃至於爬文自學
真的~人都是24小時~沒有誰比較多

這是最多的一群夥伴
要能改變~就必須思考這一群人的特質與需求
否則
又是資訊組長自己在玩!!!
這也是我要下來當導師的原因!!!

MOOC型態的平台之所以在這一個資訊融入的浪潮中
受到很多的注意與使用的原因
並不是有多少名師出現
而是
兩年前會吸引我的原因在於~~~
一個帳密我就可以線上學習
而且不需要很高階的硬體
影片經過系統化、教學化的腳本與分鏡技巧
不會像OCW那樣過長
甚至因為適當的短而能在行動中進行學習(Mobile MOOC)
又能有學習記錄的保存與評量的機制
給與學習者、教學者與管理者好的數據分析方向
更重要的
還有機會獲得認證

對於「教育長尾」的這一群有興趣....
但不可能設計資料庫、程式寫作
乃至於基本的Flash製作都無法的夥伴
找到一個兼具多媒體、數位、行動、未來學習的好工具
如同我太太~30分鐘就會均一、1KNOW乃至於Coursera的概念
兩年前我真的就說
這一定會是未來教育!!!
但...我不是名人~所以我講的比皮爾蓋茲早~也不會有人信~~~呵呵
只有我太太知道老公真的很有眼光!

但很明顯地
所有的MOOC都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因為屬於"自主學習"的層次
學習者本身的使用態度就成為很大的關鍵
這部分並不是資訊技術的問題
而是來自使用者
兩年觀察下來
使用者本身就會受到三大因素的影響:

1.知不知道是最基本的~
什麼是MOOC?~如何取得帳密?~哪些是我想要的?~最後我能得到什麼?
千萬別看FB上大家討論的熱呼呼~很多人都還搞不清楚MOOC~OPEN ID的意義
訊息沒穿刺~誰會知道這東西???

2.想不想用是最麻煩的~
新鮮感初期是很好的動機~但日子一久~如同手機軟體一樣~就會失去興趣~
最初選擇的都是最有興趣的課程~陸續上完之後~還有什麼是我想要的?
不可能有皮鞭處罰我不上課~但至少也要有蘿蔔吸引我吧?
最後能得到什麼???

3.能不能用是最關鍵的~
知道了~想用了~沒得用.....真的會更無力~
網路(不論無線或有線)、載具(PC或手機)是最基本的兩大元件
而高、國、小更少不了「家長認同」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例如互動性、趣味性~~~)
(也會影響使用後的持續,但算小事~~~)

因此
先不論看到國外的論述有哪些完課率的問題
也不談國內有哪些資訊老伯伯唱衰~
光是在國小整班的帶著孩子使用
進行翻轉教學
就有不少辛苦之處~~~

當然
嘗試就是為了知道答案
就要去思考解決之道
因此逐步地研究與發表心得讓一些想嘗試的人知道
所以
就會有如何鼓勵、刺激孩子
給孩子什麼樣的成就
軟硬體如何搭配
家長問題如何處理
成績轉變的評估
教學模式的設計等等

而兩年來最後會發現
MOOC帶進教室後,有一些有趣的一致性高的觀察點:
1.維持人數具有一定的比例規模,就是三分之一弱。
2.能在MOOC中獲得成就感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自我突破,才會轉趨主動。
所以國小優秀的學生喜歡用,因為突破。
國中反而是弱勢學生愛用,也因為突破。
3.可以獲得補償是相當重要,例如學校的榮譽點數、老師讚美、獎品。
4.成績明顯改變或維持的,越能支持使用。
5.數位帶來動機,但絕對不持久!!!
6.平台當成遊戲在看待,往往會是最早離開的一群學生。
7.MOOC上完課,課堂必須搭配教學改變,否則學生會覺得上課更無趣。
8.在教科書與考試還沒遠離教室之前,結合運用才有發展機會。
9.不能一直使用,否則將會導致無趣。
10.家庭支持度高低與使用狀況有很大關係~
但不是絕對~有極少數的家長與學生從不使用。

事實上兩年的嘗試
有不少需要思考的時刻
但相對而言
對於「教育長尾」的最多數老師來說
固然MOOC看起來是一個很好的數位學習方式
但......會容易萎縮掉
因為~先不談硬體數量的問題~
如果必須花在經營學生使用上要耗費許多心力時
同樣的問題~
每個人都是24小時~沒有誰比較多或少時
自然就會去判斷與抉擇其他的教學改變
或者
找答案再進化!!!

這就是後來我們看到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時
非常興奮的原因~
因為,我們所改變的,與國外SPOC有類似之處~
(拿國小的去比國外大學的~臺灣人要有自信!!!)

先來看SPOC的在國外的兩大特性
1.非大規模地給所有人使用,讓真實使用者具體投入並提高完課率。
2.SPOC的上課形式多採取課堂面對面與線上自學的混成方式進行,就是「MOOC+Classroom」。

或許MOOC用在小學身上真的是走的比國外太快了點
但的確,我們確實自然而然地將融入MOOC進入了教室之中
但嘗試中也清楚知道
整班帶著使用是有點辛苦~
要去處理不想用的動力~天呀!本來是希望用MOOC引起動機ㄟ!
怎麼反而又要額外處理~
無異又增加了負擔中的負擔
因此
給需要、喜歡的孩子就好~
對照SPOC來看
規模真的不用太大!
相對而言
還有一個好處~會減少網路、硬體的需求量~
降低了門檻!

再者,"搭配課程"的使用
不論進行補救、精熟與自學
都會讓孩子更為積極的使用
因此這樣的「MOOC+Classroom」的確是必然的發展~
而限制性的小規模
將會更加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與比較
如同飢餓理論將會引起更多的效應
而補償措施
如同未來MOOC會有證照或認證的效果一樣
將會大大影響與鼓勵學生使用

而當MOOC自主學習之後
課堂當然要進行改變教學~
最直接最快的~就是翻轉教學(課程在家、作業在校)
而願意進行創新教學
也會有充足的時間去進行~不會因為進度而影響發展的意願~
更將「MOOC+Classroom」展現得淋漓盡致
而產生MFL教學模型出來(MOOC-Flipped Learning)
其中自然就會混合各種有趣、創新的教學活動
相對而言
就達到混成教學(Blended Learning)型態的出現

如果MOOC可以吸引一般非資訊專長老師
開始注意數位學習與融入
這樣的契機就需要更好的動力開始!

SPOC絕對是初期發展的最好模式
相對而言
最接近的這樣小團隊、有需求、有引導、能改善或鼓勵、節省額外時間心力
並可促成教學變化的型態
個人認為臺灣校院中的「補救教學」就會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孩子就是因為扣扣講已經討厭上課了
如果在小規模的團隊語老師引導下
透過MOOC的協助
老師搭配有趣的教學
自然而然就有機會改變孩子對學習的厭惡(光是大班就可以改變)
而較簡單的測驗~也容易讓孩子建立信心~
因此
真的花點時間來談SPOC
無非就是希望補救教學可以思考這樣的型態
更何況
利用現有的MOOC
SPOC模式更可以降低補救教學的營運成本
讓老師在準備上更為方便
何樂而不為呢???
別總是覺得比爾蓋茲講話有道理~
我們臺灣的老師一樣都看得到未來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