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Translate

2017年1月5日 星期四

天才的遺憾

昨天的新聞總有點遺憾
也正剛好似乎有點呼應Grit這本書的一段敘述
有關於作者本身在麥肯錫的人才理論中的體驗與安隆案中的討論
結論就是
我們衡量天才的眼光與方法
真的是忽略掉對工作目標的專注與熱情
相對而言
天才本身也會因此忽略專注失去成功關鍵

什麼是神人?
我其實很討厭這兩個字
因為往往就會忽略掉"神人"在背後所留下的汗水與專注
當你看到菲爾普斯拿著一堆亮眼金牌時
電視報導的是他手有多大多長~泳衣有多科技~
誰注意到他每天游多少?
一餐飯吃掉7千大卡~就可以想像他耗掉多少體力~
未來要承擔多少身體的問題.....

在一切求新求快求變化的過程中
我們必須呼應外界的變化去進行教學的創新改造
但在創新改造的過程中
有沒有專注在我們最高層的教學目標─是有效、是使學生具備能力
才是能夠永恆與延續的基石
否則~再亮麗的花招與速成的作法
都是空泛的圖像而已
但~那卻是需要長時間的一點一滴累積
耐得住性子嗎?
願意為每個環節思考、修正嗎?
與學生共同前進嗎?

每每介紹自己的一些教學心得時
我都會特地的強調兩件事情:
第一,絕對要有訓練期~不管是對老師本身或孩子~
教學改變是需要給彼此時間去慢慢成長的
今天看到、學到
馬上第二天運用、第三天學生個個如虎添翼~
那是不太可能的!
相對而言~短暫只會造成壓力!
看到神人有多神~那是不知數年下來的經驗~
甚至下班後還在潛心研究、爬文所努力而來的~
舉個例子~
光是一個均一教育平台我們夫妻就花了四年時間去探究接合
為了找出為什麼看影片有人可以學、有人學不來的原因
才慢慢地發展出影片閱讀理解與WSQ的運用
如果~三年前遇到狀況~
是一樣的放棄、拒絕、不願意接觸
那今日可能就沒有與很多熱血夥伴討論的機會~呵呵~
更別說許多的教學創新
都是來自長年累月對教學專注的研究
從最基本的教材、講述、班經的熟稔
才能開始轉化、變化、深化、創新~

第二,今天給的是靈感,絕對不是正確答案
老師可以被啟發、受影響
但是
自己的課堂教學要有自己的靈魂
那才是屬於自己的教學核心
屬於自己~才能走得長遠"與精深
否則~當任何人問起「為什麼」時~
說的都是別人的答案~
也不過是沒有思辨、轉化能力的簡答而已!

在教育領域中
成功的人
往往被看到的是結果
總因為頂著的職銜、學歷、資歷
乃至於媒體的目光
而被忽略花了多久時間鑽研、潛心於田野之間
而想要成功的人
沒看到真實的歷程~只看到頂著職銜、學歷等等光環
開始貌似成功的衝刺
對於教育、教學劈哩啪啦的誇耀理論、想法~
取得發言權、政治力
說穿了~期待走進教室時來帶個班都也不敢承諾~
就別說多年的教改~最終如同曇花一現而過
最終仍是一群基層老師默默耕耘去撐起起碼的良心事業~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這幾年一股由下而上的力量
成為主流的原因吧!

想起之前寫過的兩篇文章
老師應該要有"工匠精神"與"設計師的理念"
工匠代表著專注~至始至終不輕言放棄!
設計師代表著熱情~為自己的教學注入靈魂!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看到Grit恆毅力這本書
有這麼多的感覺吧~
畢竟閱讀是一種共鳴的歷程~
當共鳴越多時~
心頭的聲音也就越來越亮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