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Translate

2014年2月3日 星期一

台灣連教育都喜歡OEM~

一堆外來名詞~翻轉教室、翻轉教學、翻轉課堂、翻轉模式......
說真的
台灣教育很早就有類似的做法了~
但似乎我們OEM太久了~
喜歡代工、喜歡貼牌做生產~
其實很多老師早就在做了~
只是沒有刻意的"名詞化"

為什麼不名詞化?
其實就是缺乏質性研究裡面的「遠端比較」的功夫與自信
而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品牌"
只要國外的一個新的"概念化名詞"一來
馬上奉之為圭臬
共同體也是~翻轉也是~
然後一堆長官蜂擁地討論~深怕台灣跟不上...
但真正做下去的~

做過的人就知道~
其實...
台灣教室內的教學~早有蛛絲馬跡...

在我小時後~社會很常回家找資料做學習單~到學校分享發表~
我還記得小時後發表淞滬會戰的謝團長與八百壯士
講的我差點掉淚~老師還趕緊轉移話題~
深怕情緒過度感染,影響未來的中日外交邦誼~

國語科~這麼多年來看到很多老師在教生字詞時
多半都會讓孩子上台發表回家預習的生字、筆順、語詞~
讓孩子練習發表~

在前幾年大觀國小服務,
還因為老婆讓孩子回家找資料上台報告,
結果接到家長投訴老婆的電話:「老師都不上課
害我還要故做鎮定,忍著難聽的話,假裝不熟,
免得穿幫讓家長說老師和主任沆瀣一氣...

說到影片教學~
華視空中大學也早有型態
家中的親戚透過函授自學,也經過考試取得會計學位

說真的,如果不拘泥於特定型式~
台灣很早就有許多老師進行「翻轉」了~
科羅拉多州的高中老師所引領的「the flipped classroom」
不同之處,就是多了一種特殊元素~
「網路化的教材」的應用(例如線上影片)
因此,這次教學模式的改變,可以看到很多網路、數位等媒材進場討論
不論是硬體的小筆電、ipad、無線環境建置,到軟體的均一或1know、app的應用等等,
連小弟身為資訊組,
居然可以比教務主任或教學組、課研組更具"翻轉"關鍵
可見「翻轉教學」與「資訊媒材」的相關性
換句話說,我最常被老師問到的,就是...
「怎麼樣用均一(或其他)進行翻轉?」

我很不喜歡談「翻轉」,
我比較喜歡說「不一樣」的教學喜悅~
因為「翻轉模式」真的沒有誰才是答案~

用「均一教育平台」來翻轉教學
的確是有幾個實驗後的心得
或許可以當做嘗試前的注意事項或原則
也或許可以在使用其他數位平台時參考
但我仍強調
我和顏老師是用在龍埔國小的數學科~
很有可能在他校、他科就很不一樣
而且,
翻轉並非模式的確立,而是一種教學保持動態的訴求
也或許有人說「翻轉比共同體的位階更高
就是這個原因

翻轉服用前~我和顏老師幾個建議原則~

一、先想想「為什麼翻轉?」
因為翻轉做不做沒差,只是做了,班級會不一樣
學習共同體不是東方佛經,翻轉教學也不是西方聖經~
只要老師有很棒的教學,孩子喜歡,學的很好~
講述法一樣都是可行的~
很討厭一些長官成天在研習談翻轉~
連做都沒做過~講得好像很會~逼著老師上路~
也不用趕時代潮流~
那會很快退燒~沒有持續力~
另外~沒有說一定從哪一科開始~
先想想哪一科是最有興趣或孩子問題最多需要改變的?
如果是為孩子的成長而做~
您會因為解決翻轉問題而思考、成長
孩子也會跟著變化~
國小孩子一帶2年~變化也是2年~續航力也會至少2年~
這樣的翻轉教學的改變才有可觀性~

二、一張紙也可以翻轉:
國小老師甚麼都要教,但也非甚麼都會。
科目多、堂數多、學生多
更何況國小各校設備差異極大~
都市學校還可能沒有比偏鄉補助多~
因此如果課前準備的好、教材準備的好、課程分組安排的好。
一樣可以讓孩子回家先預習閱讀教材,上課進行討論。
不一定每一科都要用數位設備翻轉
不一定每一堂都要用數位設備翻轉
只要提高孩子學習興趣,一張漫畫也可以引起討論與學習!
更何況國小老師年齡層很廣~
也不見得都學得會數位設備~
如果太獨鐘於數位科技~
反而斷了一些有心的老師,倒也限縮的翻轉教學的廣度...

三、選擇「需要上傳」還是「直接可用」?:
有一種老師可以不斷產生優良的教材,因此這樣的老師適合用「需要上傳」的平台~例如「1KNOW」~
有一種老師可以靈活搭配現有教材,讓教學或班級經營有更多時間運用~
這樣老師就適合「直接可用」的平台,例如「均一教育平台」~
而國小老師多半孩子多、狀況多~
做教材時間比較受限~
因此長遠使用,均一的確是很好的選擇!
如果是校本特色課程,不妨可以試試其他。

四、必須熟悉翻轉工具的功能(均一或其他):
老師不熟,絕對騙不過學生!
甚至往往都是學生出現問題,老師才知道功能在哪。
而且,回家用有問題,家長就會打電話來~(接過好幾通)
所以,不論用甚麼平台,一定要先熟悉功能~
當然,均一討論社群就是很好的詢問對象。

五、沒有固定形式,但以「自學訓練」為主:
很多人喜歡問小弟怎麼用均一上課?
說真的,是有三種常用的模式,但我不太喜歡說~
因為,翻轉本身就是一種動態教學
因時、因地、因人、因物去變化
今天天氣很好,就可以到學校走廊去討論「長度與單位換算」~
因此沒有特定模式,
但~一定要以「自學訓練」為基礎訴求~
因為,
翻轉並不是為了成績好
而是讓基礎學習在家完成,讓老師進行高階討論
提升學習效果層次~(請參考學習金字塔)
因此是一種「學習態度」的養成!
老師需要「翻轉教學」,就是為了讓孩子「翻轉學習」~
而翻轉學習要成功,也要家長「翻轉觀念」~
因此,不是只有老師翻轉~家長也需要一起努力為孩子「翻轉學習」
也就是訓練「自學」!
如果自學訓練做不好,翻轉就毫無意義!
而自學就需要與家長一起為孩子努力!
而如果從「國小」階段就開始訓練~提早種下自學的苗~
絕對會比到國高中、甚至大學更好~
因為~說句有趣的~
孩子從國小就接受「台大」的自學課程~
以後就能適應「台大」的學習~
應該沒有家長會反對吧!呵呵~

六、小學生勿當大學生教:
「以學生為主體」這句話如果讀誤了,會害死一堆國小學生與家長~
巡堂時偶然會看到一些年輕老師自稱「以學生為主體」「當孩子的朋友」
教學放任其隨便討論、毫無目標
規定放任其隨意訂定、任意妄為
好聽一點說「把小學生當大學生自律」~其實根本就是放任亂來~
想要學習翻轉成功、或者共同體成功~
班級經營為第一
而其中又以「尊重」為要務~
彼此尊重~才能聆聽~才能互助~才能分享~才有討論
也才能競賽!
否則~
翻轉教學將無「續航力」~
我和顏老師發現神秘的1/3比例~
就是只要放任孩子自己自學~永遠就只有1/3孩子~
但~一旦融入規範課程進度~就會百分百了~
國小教室,可能不能「完全」站到旁邊讓學生自己來~
畢竟孩子還小,「自制力」建立才會有「續航力」!
所以,「以學生為主體」,那是一定
但仍要「以師道為權威」~
老師本身引領班規、製作教材、提高層次、應用數位~
學生尊重而受教,才會有學習主體權的彰顯!
絕非放著孩子
自己看片片~自己去討論~自學自生自滅...

七、用學生去翻轉家長:
國小教室要翻轉
家長才是關鍵~
因為~未滿12歲~法定代理人是家長~管的可多~
因此~高中、大學爸爸媽媽不用管也管不動~
老師帶著孩子做通常沒甚麼問題~
但是國小就有點困難~
因為
家長不了解「翻轉教學」?
就會打電話跟主任、校長「翻轉」一下!
但要如何翻轉家長?
家長在乎的是孩子~
所以就用孩子翻轉家長~
因此,建議務必
實驗前發一封「說明書」~說明想法與目標~而且從最危機的開始~
實驗中不斷強調效果~例如孩子的學習變化、成績的提升等等
並且時時刻刻讓孩子回家去「宣傳」~
例如:上課用電腦多有趣、均一多好玩、老師晚上還看效果多認真...
這樣
就不會有「實驗」的機會了~
我們現在的體驗就是...
家長對老師非常有認同感~很爽!
還會讓別班家長開始比較~翻轉比較好哩!
一但,讓別班家長流口水
結果很有可能是打電話到校長室,請該學年通通「翻轉」...

八、別擔心「螃蟹效應」:
承上所述,其實台灣有很多教育現場的改革都很好~
但...
很多時後是被「螃蟹效應」給消了氣、磨了神...
這真的是老師基層的文化問題
同學年誰弄了甚麼變化?做了甚麼事?
不敢講、不敢說~深怕被人知...
由其是當校長、主任出來說兩句~立馬變成「國王人馬」~
最後就是退縮~跟著大家一起臣服校園文化~
但這次「翻轉教室」很有趣~
因為需要資訊設備~資訊組長會相挺,還會很開心,資訊融入教學ㄟ!
而能當資訊組的,都是校內高手~(...不然中毒別找我...)
因為成績會變好~改變顯而易見~
會造成別班的家長與學生產生「比較心理」~
其他老師心頭自然有點壓力~
然後更好玩的~
因為長官們都不太了解~也就不敢說太多~保持觀望~
就不會有「國王人馬」的問題
自然就形成「由下而上」的改變...
當然,老師向上的力量還是關鍵,有好的做法與成果,當然願意一起嘗試!

九、別想著翻轉「對不對」,先體驗「不一樣」:
丙成老師說得很好~很多老師都想太多!
一直在看怎麼做才對!深怕害到學生~
缺乏了點戰鬥性~
其實,我跟顏老師也不知道怎樣才對!?
所以,先體驗一下班上的孩子有甚麼「不一樣」
這喜悅......可是非常的棒!
當然,成績真的是最後、最重要的喜悅!
您可以鼓起勇氣與家長、老師說:「翻轉真的讓孩子提升了!
果然有遠見之明啊!呵呵~

十、一定會害怕,找人一起討論吧!
我和顏老師其實害怕了一學期......
教室沒有無線、小筆電數量、均一怎麼結合、學生如何上台發表......一堆問題
最後都會有一個聲音:我這樣到底對不對?
每天晚上我跟顏老師床頭細語就是這些話題~
透過到育英小、台南城鄉教室分享~
看到先進們的做法~也整理自己的思維~
終於盼到1月25日的工作坊研習~
從丙成老師身上看到熱情~
從輝誠老師身上看到「學思達模式」可以參考~
認識了敏豪、智鑛與冠瑋等等一群台灣教育的年輕希望~
當然還有深具教育家風範的方大哥!
慢慢地沉澱出
我與顏老師的方向~
也開始幫忙一些老師「不要害怕」~
所以~團隊才是力量~
啦勒才有共鳴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